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从紧张繁重的工作学习中解脱后,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人不管在精神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享受自由时间的准备,并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且对休闲的理解往往存在以下四个误区:误区一,把休闲仅仅当作休息、放松。误区二,把休闲等同于玩、娱乐、游手好闲玩物丧志。误区三,把休闲当成纯金钱的消费。误区四,把休闲理解为浪费时间。这使得许多人有“闲”但不懂得“休”,出现了闲暇时间的浪费,误用甚至恶用的现象。
中学生一年约有170多天的闲暇时间,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但却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指导,这导致青少年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度依赖网络或是被迫参加补习班,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逐年走下坡路。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更加关注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制约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的因素,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个方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闲运动行为。正如西方思想家所说,休闲教育可以开发人的闲暇时间,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是对人的教育和教养的投资,并且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1]
二、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现状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新一代的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业的繁重,家长给予的更高期望,造成青少年巨大的心理负担,课余时间经常被安排、被补课,缺少参与休闲运动的时间;再加上传统体育课的枯燥乏味,不能系统学习某项运动技能,最终学生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还有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忙碌了一周的学习,很多学生都选择看电视、上网或者出去逛街,认为体育锻炼太累了,不想参与等。中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时间有限、参与项目单一、活动场地器材缺乏,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种种问题的出现,推动着我们对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的研究。为什么中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以学兴趣班或者看电视、浏览网站、逛街而不能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值得我们教育界深刻反思。
三、中學生休闲运动行为制约
制约中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因素包括主观、客观因素,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到外国学者Crawford Jackson Godbey提出了一个解释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全过程模型------休闲限制阶层模型(hierarchical models),作者解释休闲限制的层次分为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休闲限制不仅决定人们是否参与休闲,还影响人们的休闲偏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参与休闲运动的限制因素,我国学者在休闲限制阶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休闲运动行为的限制因素,将其分为四个维度: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2]这四个维度是现阶段较为全面的分类总结,我们可以以此为线索探讨中学生的休闲运动行为限制因素。
制约因素一:自身限制,它包括个人主观态度与心理、个人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等。目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个人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较差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学生积极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
制约因素二:人际限制,指没有适当、足够的休闲伙伴,或他人观念态度对参与休闲运动的限制。目前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之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考虑或是朋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导致中学生缺乏友伴;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氛围导致家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分数,缺乏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灌输给孩子的观念是一切都为文化课开路,经常出现体育课被占的现象。
制约因素三:结构限制,指影响个人偏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包括场地、器材设施、环境因素、经济条件等。学校场地器材的缺乏,或是学生不能充分地使用场地和器材,导致学生没有活动的地方、没有活动的器械这些都将限制中学生的休闲运动行为。
制约因素四:体验限制,指影响个体对某一休闲体育行为获得情感和认知的所有因素。参与体育运动重在体验运动中的畅爽,体验参与运动的乐趣。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参与某项运动都会有兴趣期、疲劳期、过渡期、成习惯、真热爱等,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帮助孩子养成参与锻炼的习惯。
四、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养成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更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家庭、社区提高对中学生休闲运动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帮助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休闲运动行为。休闲运动行为的养成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休闲运动,也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与,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参与的意识还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其次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把体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学内容,并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教授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最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安排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内容的能力等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最后社会应在各方面积极推动休闲运动,促进休闲运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2.
[2]邱亚君,梁名洋,许娇.中国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质性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D].体育科学,2012.32.8.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从紧张繁重的工作学习中解脱后,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人不管在精神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享受自由时间的准备,并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且对休闲的理解往往存在以下四个误区:误区一,把休闲仅仅当作休息、放松。误区二,把休闲等同于玩、娱乐、游手好闲玩物丧志。误区三,把休闲当成纯金钱的消费。误区四,把休闲理解为浪费时间。这使得许多人有“闲”但不懂得“休”,出现了闲暇时间的浪费,误用甚至恶用的现象。
中学生一年约有170多天的闲暇时间,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但却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指导,这导致青少年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度依赖网络或是被迫参加补习班,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逐年走下坡路。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更加关注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制约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的因素,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个方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闲运动行为。正如西方思想家所说,休闲教育可以开发人的闲暇时间,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是对人的教育和教养的投资,并且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1]
二、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现状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新一代的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业的繁重,家长给予的更高期望,造成青少年巨大的心理负担,课余时间经常被安排、被补课,缺少参与休闲运动的时间;再加上传统体育课的枯燥乏味,不能系统学习某项运动技能,最终学生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还有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忙碌了一周的学习,很多学生都选择看电视、上网或者出去逛街,认为体育锻炼太累了,不想参与等。中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时间有限、参与项目单一、活动场地器材缺乏,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种种问题的出现,推动着我们对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的研究。为什么中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以学兴趣班或者看电视、浏览网站、逛街而不能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值得我们教育界深刻反思。
三、中學生休闲运动行为制约
制约中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因素包括主观、客观因素,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到外国学者Crawford Jackson Godbey提出了一个解释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全过程模型------休闲限制阶层模型(hierarchical models),作者解释休闲限制的层次分为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休闲限制不仅决定人们是否参与休闲,还影响人们的休闲偏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参与休闲运动的限制因素,我国学者在休闲限制阶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休闲运动行为的限制因素,将其分为四个维度: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2]这四个维度是现阶段较为全面的分类总结,我们可以以此为线索探讨中学生的休闲运动行为限制因素。
制约因素一:自身限制,它包括个人主观态度与心理、个人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等。目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个人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较差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学生积极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
制约因素二:人际限制,指没有适当、足够的休闲伙伴,或他人观念态度对参与休闲运动的限制。目前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之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考虑或是朋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导致中学生缺乏友伴;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氛围导致家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分数,缺乏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灌输给孩子的观念是一切都为文化课开路,经常出现体育课被占的现象。
制约因素三:结构限制,指影响个人偏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包括场地、器材设施、环境因素、经济条件等。学校场地器材的缺乏,或是学生不能充分地使用场地和器材,导致学生没有活动的地方、没有活动的器械这些都将限制中学生的休闲运动行为。
制约因素四:体验限制,指影响个体对某一休闲体育行为获得情感和认知的所有因素。参与体育运动重在体验运动中的畅爽,体验参与运动的乐趣。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参与某项运动都会有兴趣期、疲劳期、过渡期、成习惯、真热爱等,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帮助孩子养成参与锻炼的习惯。
四、中学生休闲运动行为养成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更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家庭、社区提高对中学生休闲运动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帮助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休闲运动行为。休闲运动行为的养成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休闲运动,也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与,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参与的意识还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其次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把体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学内容,并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教授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最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安排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内容的能力等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最后社会应在各方面积极推动休闲运动,促进休闲运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2.
[2]邱亚君,梁名洋,许娇.中国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质性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D].体育科学,2012.32.8.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