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中小学教研体制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传统的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体制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中小学改革中需要改革的方面。使现行的中小学制度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更能适合当下的孩子。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system, and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some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situation the system reform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needs to reform. Keep the present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child.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体制的现状
纵观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带有着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学生要在班级中有排名、在学校中有排名、在全市有排名等,这种方法固然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的竞争大潮中。但是在这种竞争中由于学校和社会的不负责,给学生打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使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自然利己的习惯,压力也在无形中显著增加。这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学校的健身设施在近几年也变得越来越少,十年甚至是五年以前,您还可以看到学校的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单双杠等设施进行健身,但是现在在中小学中已经很少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了。学校的这些设施不是闲置就是已经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学生会利用他的空余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只要你有一点点的放松你可能就已经被无数个人甩在了身后。所以现如今的中小学生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都已经放弃了除学习外的课余活动。已经回到了古代的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境界。
随着新课程的实际运用和广泛推广,更多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当前,理论界对新课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保障、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政策的辅助等方面。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管理者,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 传统中小学校验制度的缺陷
传统中小学教研制度的缺陷应该说是单方面的强调了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的天性,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教育中往往为了升学率而片面强调教学,忽视科研。这就使得教研制度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改革进程和教师技能的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迷信权威
在教师们看来,科学研究是研究人员的专利,他们的研究成果
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只要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即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不自己进行思考。其实,作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他们对教学研究更有发言权,在现实的使用和实践中会使这些一线的教师工作者掌握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如果迷信权威会自然的忽略很多教學研究中的非自然现象,使得不被可行的研究成果一直不被人发现。只要不迷信权威,认真参与教学研究,肯定能得到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二) 片面强调个人经验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觉得大学期间的许多理论已经过时,或
者运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而自己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教学方法却很有用。这样,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自满于自己的一己之见,而不愿意共同探讨,吸取对方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和管理者都会越来越保守,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教学发展要时刻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制度长久的发展。
(三)科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十分严重
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很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定然要影响他们参加科研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小学采取的方法就是用形式主义去应付。他们也往往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评比和随意的听课、评课来代替教学研究,对科研活动教师们毫无兴趣,认为相较于升学率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想法的普遍产生使得教学中的科研活动毫无进展。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体制的定位与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中小学教研制度的改革与重建中小学教研活动要走出传统的误区,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提出和重建教研活动可以再根本上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现拟定几个改革的方面:
(一) 要促进教师科研理念的更新
现代教育的一大失误,就是过分关注“效率”,换句话说,就是
过分看重升学率,只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以为万事大吉,结果是容易忽略操作背后的正确理念和教学思想。在各种教师培训中,教师们说得最多的是 “不要讲太多理论,请告诉我怎么操作”。他们对理论毫不关心,只关注有没有用或者怎么去用,通俗点说,他们提倡的是“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念。由此“启发式”教学就变成了“满堂问”,似乎只有不断的提问才是启发;活动课就是放羊式的玩耍,毫无组织和计划;研究课也毫无章法,毫无创新。这就是传统思维定势的恶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陈旧、保守的教学思路和对新理念拒绝态度,正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正如英国学者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所言“,只有当新理论被大部分教师内化之后,才有可能保证课程理论有效地实施。”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改革的前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经验参照”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吸收新的理论体系。
(二) 要改善教师的精神生活
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与他们工作的乐趣成正相关,但在现实中,
很多教师常常因为各种繁琐的事务折磨得身心疲惫。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因此,中小学的教研制度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多地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另外,活动的开展也要增强趣味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 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因为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问题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了改革
的重要瓶颈。因此,学校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打破因循守旧的模式,敢于超越权威,敢于在平等对话和批判性反思中发掘教育的问题。只要这样,教研活动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
当下,中小学大多都建立了引导教师从事研究的规章制度。但
是,外在的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教师的反思意识,就不会调动教师内在的研究热情。当然,教学研究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问题甚至失败都是正常的事情。但最为关键的是,改革的成功和失败都应成为教师们的思考对象,推广经验和总结教训同样重要。不会反思的研究,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因此,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乃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如今学生面临的压力与成人一样沉重,甚至是高于成人。现有的心理教育课程俨然是不够的。那么,如何能帮助他们减轻生活给他们的压力呢?无疑是注重他们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让他们不要总是走入极端,总是沉默不言,引导他们说出自身的心声,让他们从误区中走出来。
四、结束语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力量,学校教科研有赖于教学专业组织内部的自治。在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教育、教学制度也同样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一个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制度显得更加重要。这简单明了,但真正实施到位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却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去衡量的。
参考文献:
[1]姚伟.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5.
[2]湛卫清.人权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2000,3.
[4]徐小龙.HIGH/SCOPE学前课程模式近二十年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J].2001,(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system, and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some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situation the system reform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needs to reform. Keep the present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child.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体制的现状
纵观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带有着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学生要在班级中有排名、在学校中有排名、在全市有排名等,这种方法固然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的竞争大潮中。但是在这种竞争中由于学校和社会的不负责,给学生打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使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自然利己的习惯,压力也在无形中显著增加。这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学校的健身设施在近几年也变得越来越少,十年甚至是五年以前,您还可以看到学校的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单双杠等设施进行健身,但是现在在中小学中已经很少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了。学校的这些设施不是闲置就是已经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学生会利用他的空余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只要你有一点点的放松你可能就已经被无数个人甩在了身后。所以现如今的中小学生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都已经放弃了除学习外的课余活动。已经回到了古代的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境界。
随着新课程的实际运用和广泛推广,更多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当前,理论界对新课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保障、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政策的辅助等方面。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管理者,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 传统中小学校验制度的缺陷
传统中小学教研制度的缺陷应该说是单方面的强调了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的天性,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教育中往往为了升学率而片面强调教学,忽视科研。这就使得教研制度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改革进程和教师技能的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迷信权威
在教师们看来,科学研究是研究人员的专利,他们的研究成果
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只要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即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不自己进行思考。其实,作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他们对教学研究更有发言权,在现实的使用和实践中会使这些一线的教师工作者掌握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如果迷信权威会自然的忽略很多教學研究中的非自然现象,使得不被可行的研究成果一直不被人发现。只要不迷信权威,认真参与教学研究,肯定能得到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二) 片面强调个人经验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觉得大学期间的许多理论已经过时,或
者运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而自己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教学方法却很有用。这样,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自满于自己的一己之见,而不愿意共同探讨,吸取对方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和管理者都会越来越保守,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教学发展要时刻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制度长久的发展。
(三)科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十分严重
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很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定然要影响他们参加科研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小学采取的方法就是用形式主义去应付。他们也往往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评比和随意的听课、评课来代替教学研究,对科研活动教师们毫无兴趣,认为相较于升学率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想法的普遍产生使得教学中的科研活动毫无进展。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研体制的定位与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中小学教研制度的改革与重建中小学教研活动要走出传统的误区,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提出和重建教研活动可以再根本上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现拟定几个改革的方面:
(一) 要促进教师科研理念的更新
现代教育的一大失误,就是过分关注“效率”,换句话说,就是
过分看重升学率,只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以为万事大吉,结果是容易忽略操作背后的正确理念和教学思想。在各种教师培训中,教师们说得最多的是 “不要讲太多理论,请告诉我怎么操作”。他们对理论毫不关心,只关注有没有用或者怎么去用,通俗点说,他们提倡的是“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念。由此“启发式”教学就变成了“满堂问”,似乎只有不断的提问才是启发;活动课就是放羊式的玩耍,毫无组织和计划;研究课也毫无章法,毫无创新。这就是传统思维定势的恶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陈旧、保守的教学思路和对新理念拒绝态度,正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正如英国学者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所言“,只有当新理论被大部分教师内化之后,才有可能保证课程理论有效地实施。”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改革的前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经验参照”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吸收新的理论体系。
(二) 要改善教师的精神生活
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与他们工作的乐趣成正相关,但在现实中,
很多教师常常因为各种繁琐的事务折磨得身心疲惫。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因此,中小学的教研制度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多地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另外,活动的开展也要增强趣味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 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因为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问题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了改革
的重要瓶颈。因此,学校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打破因循守旧的模式,敢于超越权威,敢于在平等对话和批判性反思中发掘教育的问题。只要这样,教研活动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
当下,中小学大多都建立了引导教师从事研究的规章制度。但
是,外在的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教师的反思意识,就不会调动教师内在的研究热情。当然,教学研究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问题甚至失败都是正常的事情。但最为关键的是,改革的成功和失败都应成为教师们的思考对象,推广经验和总结教训同样重要。不会反思的研究,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因此,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乃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如今学生面临的压力与成人一样沉重,甚至是高于成人。现有的心理教育课程俨然是不够的。那么,如何能帮助他们减轻生活给他们的压力呢?无疑是注重他们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让他们不要总是走入极端,总是沉默不言,引导他们说出自身的心声,让他们从误区中走出来。
四、结束语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力量,学校教科研有赖于教学专业组织内部的自治。在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教育、教学制度也同样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一个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制度显得更加重要。这简单明了,但真正实施到位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却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去衡量的。
参考文献:
[1]姚伟.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5.
[2]湛卫清.人权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2000,3.
[4]徐小龙.HIGH/SCOPE学前课程模式近二十年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J].2001,(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