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入新世纪,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激起物理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 实验 论证 合作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既是“导演”又是“配角”。下面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给同一个灯泡供电,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后产生电流与电压有关系的联想。采用相似类比的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如:由于空气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是否同液体的压强特点一样呢?等等。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教师要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暗示性。这样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时,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使学生知道猜什么。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猜想、作出大胆的假设。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可以利用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教学中。提出猜想:运动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就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通过联想类比的方法提出猜想。如:电流类比为水流,从而提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的猜想。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为科学探究的具体实施作出规划。首先学生应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探究目的来自于探究的问题,探究计划的具体任务或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来自于猜想与假设。放手,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教师就不要包办,让学生各尽其能地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的探究活动中"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较多,这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教师来说其基本的策略是“引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建立控制变量的意识。通过重现他人已进行过的探究案例,使学生得到启示。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列举和归类的方法,寻找影响问题的因素。对表象异样、本质相同的因素进行归类合并,设计实验。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等。
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成败。教学中要在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后,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计划,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比较探讨计划,寻找计划存在的错误、疏漏、与不当之处。作出修改,优化计划,优化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孔子说:“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我理解了。”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放手去操作,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制定的实验步骤,通过动手操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实验数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与实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首先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其次要灵活选择、调整观察方法。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及时恰如其分地启发,因势利导地调动探究过程。
5.分析论证
探究的结论是在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物理探究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尊重实验事实,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数据,尽可能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来描述物理现象,从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归纳科学规律。客观、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此外,正确对待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当学生得出“错误结论”时,教师应该用积极的评价态度,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肯定结论中合理可取部分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结论形成的原因,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学生要坚持自己的结论,不能轻易放弃没有证伪的结论。
6.评估
评估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老师更好地教。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如: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等等。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7、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覺的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广大教师可以自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课堂在原有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发挥生生互动的带动作用,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修正自我、尊重他人、服从真理、改正谬误。
要搞好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探究教学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设置问题情景,怎样提问,怎样收集整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等。因此,教师必须全方面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智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曹建周.张子珍.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3] 张培荣.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方法教育.上海市物理学会特级教师讲学团
[4] 万学斌.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天学刊
【关键词】探究 实验 论证 合作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既是“导演”又是“配角”。下面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给同一个灯泡供电,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后产生电流与电压有关系的联想。采用相似类比的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如:由于空气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是否同液体的压强特点一样呢?等等。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教师要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暗示性。这样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时,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使学生知道猜什么。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猜想、作出大胆的假设。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可以利用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教学中。提出猜想:运动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就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通过联想类比的方法提出猜想。如:电流类比为水流,从而提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的猜想。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为科学探究的具体实施作出规划。首先学生应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探究目的来自于探究的问题,探究计划的具体任务或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来自于猜想与假设。放手,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教师就不要包办,让学生各尽其能地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的探究活动中"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较多,这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教师来说其基本的策略是“引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建立控制变量的意识。通过重现他人已进行过的探究案例,使学生得到启示。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列举和归类的方法,寻找影响问题的因素。对表象异样、本质相同的因素进行归类合并,设计实验。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等。
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成败。教学中要在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后,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计划,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比较探讨计划,寻找计划存在的错误、疏漏、与不当之处。作出修改,优化计划,优化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孔子说:“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我理解了。”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放手去操作,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制定的实验步骤,通过动手操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实验数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与实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首先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其次要灵活选择、调整观察方法。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及时恰如其分地启发,因势利导地调动探究过程。
5.分析论证
探究的结论是在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物理探究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尊重实验事实,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数据,尽可能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来描述物理现象,从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归纳科学规律。客观、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此外,正确对待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当学生得出“错误结论”时,教师应该用积极的评价态度,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肯定结论中合理可取部分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结论形成的原因,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学生要坚持自己的结论,不能轻易放弃没有证伪的结论。
6.评估
评估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老师更好地教。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如: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等等。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7、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覺的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广大教师可以自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课堂在原有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发挥生生互动的带动作用,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修正自我、尊重他人、服从真理、改正谬误。
要搞好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探究教学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设置问题情景,怎样提问,怎样收集整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等。因此,教师必须全方面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智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曹建周.张子珍.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3] 张培荣.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方法教育.上海市物理学会特级教师讲学团
[4] 万学斌.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天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