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阐述分析,在课程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培养能够承担土建类工程施工一线任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基础工程;岗位教学;教学改革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相连,是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它系统地介绍了地基与基础的有关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要点。该课程的内容涉及其他学科较多,因而要求有较广泛的先修知识,如工程地质、土力学、材料力学等,是各课程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应用的载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围绕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各大专院校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校《基础工程》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
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在应用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1.2缺乏企业职业情境的培养
教育学专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础工程》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工作过程应用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手段,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作。而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2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岗位培养模式”就是借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基础工程》的课程教学。即教学任务、项目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结合实际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内容,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1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定位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施工与设计单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土建设计、施工、检测、现场组织管理等能力。我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小型企业的施工主管、中型企业的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大型企业施工助理。从我校的特点和学生中存在能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传统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章节,每章都包含基础知识和若干个基本操作,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又是相通的或者说是相近的,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教学,使新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中割裂的基础设计与施工,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让学生从接触学科时就对实际工作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能自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
2.3建立多元化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岗位式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要求必须以行动教学为导向。因此岗位式的教学组织要求必须以企业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创造出仿真的工作环境,做到岗位工作环境与课堂学习环境相一致,岗位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岗位工作任务与课堂学习任务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突出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将“企业工作项目任务”有关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并将教学内容中的课本知识点与案例或任务进行结合,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案例教学中。从工作项目案例需求分析入手,提出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与分析,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循序渐进的掌握技能,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引领,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善学。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技能。在岗位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实践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共同的解决问题,并且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4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2~3名学生,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地质资料,并做到及时、细致并耐心地指导。开展成果展评,合理评定成绩,切实保证了课程设计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从课程教改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教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顺序和具像思维指向,也符合动态变化的职业过程的实际需要,以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趋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基础工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加以改革,以行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只有采取岗位模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36-37.
[3]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5-17.
[4]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90-93.
作者简介:
朱江(1974~),男,汉族,湖南武冈人,沈阳大学讲师,从事结构工程专业。
沈阳大学教改项目(20122215)。
关键词:基础工程;岗位教学;教学改革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相连,是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它系统地介绍了地基与基础的有关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要点。该课程的内容涉及其他学科较多,因而要求有较广泛的先修知识,如工程地质、土力学、材料力学等,是各课程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应用的载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围绕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各大专院校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校《基础工程》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
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在应用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1.2缺乏企业职业情境的培养
教育学专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础工程》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工作过程应用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手段,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作。而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2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岗位培养模式”就是借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基础工程》的课程教学。即教学任务、项目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结合实际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内容,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1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定位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施工与设计单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土建设计、施工、检测、现场组织管理等能力。我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小型企业的施工主管、中型企业的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大型企业施工助理。从我校的特点和学生中存在能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传统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章节,每章都包含基础知识和若干个基本操作,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又是相通的或者说是相近的,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教学,使新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中割裂的基础设计与施工,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让学生从接触学科时就对实际工作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能自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
2.3建立多元化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岗位式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要求必须以行动教学为导向。因此岗位式的教学组织要求必须以企业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创造出仿真的工作环境,做到岗位工作环境与课堂学习环境相一致,岗位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岗位工作任务与课堂学习任务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突出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将“企业工作项目任务”有关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并将教学内容中的课本知识点与案例或任务进行结合,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案例教学中。从工作项目案例需求分析入手,提出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与分析,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循序渐进的掌握技能,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引领,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善学。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技能。在岗位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实践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共同的解决问题,并且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4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2~3名学生,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地质资料,并做到及时、细致并耐心地指导。开展成果展评,合理评定成绩,切实保证了课程设计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从课程教改实施情况来看,课程教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顺序和具像思维指向,也符合动态变化的职业过程的实际需要,以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趋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基础工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加以改革,以行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只有采取岗位模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36-37.
[3]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15-17.
[4]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90-93.
作者简介:
朱江(1974~),男,汉族,湖南武冈人,沈阳大学讲师,从事结构工程专业。
沈阳大学教改项目(201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