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每一个都不能少。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从细心、爱心、真心、恒心、热心、耐心、童心、合心等方面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细心爱心真心恒心热心耐心童心合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6
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是每个教师都无法逃避的,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细心找缘由。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接纳知识速度慢、学习效率低、贪玩、懒惰,加上教师操之过急或任其发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还有极少数学生也有家庭等其他因素。教师首先应细心观察,通过不同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
第二,爱心来感化。对于学困生来说,得到关爱是他们的迫切需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教育的源泉。”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要总希望学生理解我们,而应实实在在地去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显出较高的修养层次,要宽容大度。嫌弃学生是为师之大忌。
第三,真心去帮扶。对学困生的教育,爱是基础,是施教的前提,帮是根本手段。不管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多差,品德素养多低,都要真心实意地一帮到底。帮要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帮一阵没效果或效果不明显就灰心丧气,将其舍弃一旁,那就不只是前功尽弃的问题。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对教师的放弃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完全有可能由表面的自责转为自卑,继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做好转化工作,放低身段,俯下身子同学困生零距离接触,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真心换童心,启发唤醒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教师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对教育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理定位人生目标,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素质,形成理性健康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习,会学习,有收获,有进步。
第四,恒心常坚持。学困生的教育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人的工作不同于修理小树,几斧子下去就完事了,倒像园艺师培植艺术型的花木,要依据其生物特点、成长规律,小心翼翼地培植疏理。对待学困生,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个胖子。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注意其反复性,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巩固。天津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对后进生的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学生就是在不断反复,不断纠正的循环中进步成长的,正所谓是蛹动前进,螺旋上升。
第五,热心来融化。有了热心,教师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会不断加大心智投入,会想方设法寻找办法来进行学困生的教育管理。用热心去融化学困生那冷却的心灵,用热心去温暖学困生那扭曲的感情,用热心去鼓励学困生不断前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感动学生。
第六,耐心去引导。我们平时总提倡“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要求的核心应该在“耐心”上。不厌其烦的批评说教绝不是“耐心”的表现。这里的耐心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宽广的境界:不计前嫌,不泄私愤,不一叶障目,不一览众山小,不急于求成,宽容大度,积极热情,伺机鼓励,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耐心所表现出的更多倾向是欣赏、表扬、鼓励。
第七,童心永年轻。有人向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教育的智慧。”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年龄多大,应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阳光积极,充满工作的激情,感受生活的幸福、人生的乐趣。童心,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拥有一颗童心,教师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会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第八,合心促发展。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合理的期望值,家校共同配合,形成学困生转变的适量合力,尽最大努力降低或者消除影响学生发展的消极因素。
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胸怀比天空更广阔。”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信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要尽力去读懂每一幅画卷。从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去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尽快走出迷惘、困惑和挫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学困生细心爱心真心恒心热心耐心童心合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6
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是每个教师都无法逃避的,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细心找缘由。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接纳知识速度慢、学习效率低、贪玩、懒惰,加上教师操之过急或任其发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还有极少数学生也有家庭等其他因素。教师首先应细心观察,通过不同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
第二,爱心来感化。对于学困生来说,得到关爱是他们的迫切需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教育的源泉。”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要总希望学生理解我们,而应实实在在地去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显出较高的修养层次,要宽容大度。嫌弃学生是为师之大忌。
第三,真心去帮扶。对学困生的教育,爱是基础,是施教的前提,帮是根本手段。不管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多差,品德素养多低,都要真心实意地一帮到底。帮要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帮一阵没效果或效果不明显就灰心丧气,将其舍弃一旁,那就不只是前功尽弃的问题。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对教师的放弃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完全有可能由表面的自责转为自卑,继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做好转化工作,放低身段,俯下身子同学困生零距离接触,做到心中有学生,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真心换童心,启发唤醒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教师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对教育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理定位人生目标,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素质,形成理性健康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习,会学习,有收获,有进步。
第四,恒心常坚持。学困生的教育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人的工作不同于修理小树,几斧子下去就完事了,倒像园艺师培植艺术型的花木,要依据其生物特点、成长规律,小心翼翼地培植疏理。对待学困生,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个胖子。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注意其反复性,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巩固。天津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对后进生的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学生就是在不断反复,不断纠正的循环中进步成长的,正所谓是蛹动前进,螺旋上升。
第五,热心来融化。有了热心,教师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会不断加大心智投入,会想方设法寻找办法来进行学困生的教育管理。用热心去融化学困生那冷却的心灵,用热心去温暖学困生那扭曲的感情,用热心去鼓励学困生不断前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感动学生。
第六,耐心去引导。我们平时总提倡“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要求的核心应该在“耐心”上。不厌其烦的批评说教绝不是“耐心”的表现。这里的耐心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宽广的境界:不计前嫌,不泄私愤,不一叶障目,不一览众山小,不急于求成,宽容大度,积极热情,伺机鼓励,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耐心所表现出的更多倾向是欣赏、表扬、鼓励。
第七,童心永年轻。有人向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教育的智慧。”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年龄多大,应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阳光积极,充满工作的激情,感受生活的幸福、人生的乐趣。童心,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拥有一颗童心,教师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会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第八,合心促发展。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合理的期望值,家校共同配合,形成学困生转变的适量合力,尽最大努力降低或者消除影响学生发展的消极因素。
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胸怀比天空更广阔。”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信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要尽力去读懂每一幅画卷。从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去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尽快走出迷惘、困惑和挫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