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学生成绩的获得:一、以无休止地榨取学生时间甚至牺牲健康为代价;二、能够以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来计算。我认为: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后者。然而在当下,前者却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共同追求的目标,那就是使学生学懂弄通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要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实现“轻负高质” ,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就要引导教师走“研究”这条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名言;毛泽东也说:“弹琴要看听众,治病要知患者”,都是教导人们在追求成功时要充分掌握了解自己行为的对象。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一代教育宗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也是教导我们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充分重视学生的作用。
一、努力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王老师第一次接一年级语文课,看到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很可爱,感觉他们年龄小,又无知,便开始不厌其烦地教他们。一遍教不会教两遍,两遍教不会教三遍,甚至更多。但学生们还是似懂非懂。学期过半,很多该会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于是他想到了“课堂革命——让学生唱主角”,他开始尝试“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没想到,孩子们的方法很多。再让孩子们把这些生字像老师一样写在田字格里,孩子们写的字虽然不漂亮,但下面所有的学生观察得很认真,并且都能指出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最后让学生领读,跟读......课堂上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真是不可低估孩子们的能力。这让他坚定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信心。
慢慢地,在他的课堂里,除了让学生当“小老师”之外,还增加了“一帮一结对子”、“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有效。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才是动力所在。教师和学生配合互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类指导是全员共进的有效方式
马老师发现学生的英语作业中,总有学生一些题目错误率较高或者干脆不写。于是他想到了“作业革命——英语分层作业的尝试”,这个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作业更好的因材施教,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1、让老师在观念上摈弃了以往“一刀切”的想法和做法。
2、由于主观看法的改变,感觉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完成作业。而且孩子们也似乎都拥有了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比、超、赶、帮、带的学习风气自然形成。比如:A类作业的同学开始争先恐后地背课文,形成了积极地英语学习风气。B类作业的孩子们,单词过关比以前积极主动了许多。特别可喜的是C类作业的同学,尽管他们基础比较困难,也能背过较简单的单词。感受到了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
4、实施分层作业以来,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马老师也由原来的“拖着学生走”变为“退居二线”了。B类同学的作业A类监督检查,C类同学的作业则有B类同学来当小老师,促进了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兴趣是最大的内在动力
小学科学课被一些人称为边缘课程,李老師刚接科学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上课在完成数学、语文作业,根本不重视科学课。为了培养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李老师提出:“小手动起来,争做发明家”。在他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一个简易电扇,只要一接电源,“电扇”就会转动起来。李老师在惊叹他的聪明之外,没有忘记对他进行鼓励,下一节课上,这个学生又将电扇进行了改装,增加了一个开关。李老师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说:“你一定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不善言谈的孩子听了李老师的话开心地笑了。这个学生学习探求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启发和调动,可能会在一生中都把追求科学创造作为爱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期待,皮克马利翁的期待效应那么神奇,有他的科学依据,它是赏识教育的基础,我想从这个期待效应中获得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老师要告诉学生: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增强学生学习进步的自信心。
四、用榜样的力量、软件开发带动学生群体
韩老师是学校的珠心算教师,他的教学从市级获奖到省级获奖再到全国获奖,从学生个人获得单项奖到全能奖再到团体获奖。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条充满智慧的研究之路。
韩老师先在一个年级选拔了30多名同学进行实验教学。但仅半年时间,就有近一半同学打了退堂鼓,另外的学生由开始的兴趣盎然变得敷衍了事。他反复思考,想到组织学生观摩井陉县优秀选手的珠心算表演,用成功者的荣耀激发学生的追求。看到这些选手惊人的心算水平,小同学们都深受鼓舞。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以后的训练中,孩子们练得热火朝天,成绩也突飞猛进。
由于珠心算训练需要有充足的习题做保证,韩老师每天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出题,印刷,忙得焦头烂额,在影响训练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韩老师琢磨,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两套珠心算训练软件,其中一套为珠心算训练系统,学生可上机练习加减乘除各种题型,电脑可设题数、时间,并判断对错,给出评语;另外一套可以出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比赛题,还能排版打印,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练习题。学生有了高科技电脑软件的帮助,如虎添翼,成绩也水涨船高。
在赢得了接二连三的奖杯、奖牌、获奖证书和奖金之后,韩老师也深深体会到了:一项事业,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实践说明,只有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有变换角色,才能知道孩子的苦与乐;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只有沿着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轨迹,教师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找到实现“快乐”的途径与方法,才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共同追求的目标,那就是使学生学懂弄通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要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实现“轻负高质” ,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就要引导教师走“研究”这条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名言;毛泽东也说:“弹琴要看听众,治病要知患者”,都是教导人们在追求成功时要充分掌握了解自己行为的对象。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一代教育宗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也是教导我们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充分重视学生的作用。
一、努力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王老师第一次接一年级语文课,看到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很可爱,感觉他们年龄小,又无知,便开始不厌其烦地教他们。一遍教不会教两遍,两遍教不会教三遍,甚至更多。但学生们还是似懂非懂。学期过半,很多该会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于是他想到了“课堂革命——让学生唱主角”,他开始尝试“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没想到,孩子们的方法很多。再让孩子们把这些生字像老师一样写在田字格里,孩子们写的字虽然不漂亮,但下面所有的学生观察得很认真,并且都能指出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最后让学生领读,跟读......课堂上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真是不可低估孩子们的能力。这让他坚定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信心。
慢慢地,在他的课堂里,除了让学生当“小老师”之外,还增加了“一帮一结对子”、“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有效。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才是动力所在。教师和学生配合互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类指导是全员共进的有效方式
马老师发现学生的英语作业中,总有学生一些题目错误率较高或者干脆不写。于是他想到了“作业革命——英语分层作业的尝试”,这个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作业更好的因材施教,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1、让老师在观念上摈弃了以往“一刀切”的想法和做法。
2、由于主观看法的改变,感觉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完成作业。而且孩子们也似乎都拥有了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比、超、赶、帮、带的学习风气自然形成。比如:A类作业的同学开始争先恐后地背课文,形成了积极地英语学习风气。B类作业的孩子们,单词过关比以前积极主动了许多。特别可喜的是C类作业的同学,尽管他们基础比较困难,也能背过较简单的单词。感受到了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
4、实施分层作业以来,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马老师也由原来的“拖着学生走”变为“退居二线”了。B类同学的作业A类监督检查,C类同学的作业则有B类同学来当小老师,促进了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兴趣是最大的内在动力
小学科学课被一些人称为边缘课程,李老師刚接科学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上课在完成数学、语文作业,根本不重视科学课。为了培养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李老师提出:“小手动起来,争做发明家”。在他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一个简易电扇,只要一接电源,“电扇”就会转动起来。李老师在惊叹他的聪明之外,没有忘记对他进行鼓励,下一节课上,这个学生又将电扇进行了改装,增加了一个开关。李老师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说:“你一定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不善言谈的孩子听了李老师的话开心地笑了。这个学生学习探求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启发和调动,可能会在一生中都把追求科学创造作为爱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期待,皮克马利翁的期待效应那么神奇,有他的科学依据,它是赏识教育的基础,我想从这个期待效应中获得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老师要告诉学生: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增强学生学习进步的自信心。
四、用榜样的力量、软件开发带动学生群体
韩老师是学校的珠心算教师,他的教学从市级获奖到省级获奖再到全国获奖,从学生个人获得单项奖到全能奖再到团体获奖。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条充满智慧的研究之路。
韩老师先在一个年级选拔了30多名同学进行实验教学。但仅半年时间,就有近一半同学打了退堂鼓,另外的学生由开始的兴趣盎然变得敷衍了事。他反复思考,想到组织学生观摩井陉县优秀选手的珠心算表演,用成功者的荣耀激发学生的追求。看到这些选手惊人的心算水平,小同学们都深受鼓舞。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以后的训练中,孩子们练得热火朝天,成绩也突飞猛进。
由于珠心算训练需要有充足的习题做保证,韩老师每天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出题,印刷,忙得焦头烂额,在影响训练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韩老师琢磨,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两套珠心算训练软件,其中一套为珠心算训练系统,学生可上机练习加减乘除各种题型,电脑可设题数、时间,并判断对错,给出评语;另外一套可以出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比赛题,还能排版打印,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练习题。学生有了高科技电脑软件的帮助,如虎添翼,成绩也水涨船高。
在赢得了接二连三的奖杯、奖牌、获奖证书和奖金之后,韩老师也深深体会到了:一项事业,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实践说明,只有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有变换角色,才能知道孩子的苦与乐;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只有沿着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轨迹,教师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找到实现“快乐”的途径与方法,才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