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赵元任列举的13个集合性复合词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形式转换确定该类集合性复合词可操作的转化标准,并从语义角度分析量词语素的搭配原则。
关键词:集合性复合词 个体性复合词 形式转换 补充式 偏正式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陈绂(2008)关于复合词的研究,包涵了这样的思考:“书包”、“菜盘”与“纸张”同属于集合性复合词类别,还是另有它属?后一语素“包”、“盘”与“张”属量词语素,还是其他词性?后一语素的词性是否是决定词汇构词形式的主要动因?量词性语素与名词性语素的构词搭配有无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形式转换角度对这几方面加以探索。
一 集合性复合词语义层面上的特点
首先,集合性复合词的意义和构成复合词的“名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这是此类复合词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但细分析起来,其中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从字典辞书中的解释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复合词与单音节名词之间存在着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复合词表示事物的总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名词语素”作为单音节词直接解释复合词的有:布匹、布(总称),车辆、各种车的总称等。这些训释清楚地显示出我们把它们称为“集合性复合词”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些有着训释关系的单、双音节词彼此间的关系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如此简单,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可能表示出不同的指向,如当“四川人”表示一个人的籍贯时,其意思与“四川人口”就绝不相同。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第二种,复合词除了作为名词语素所表示的事物的总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义项。如:灯盏:没有灯罩的油灯,也泛指灯(多用于总称)。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复合词,“灯盏”有两个义项:一个指油灯;另一个则是“灯”的总称。显然,这两个义项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在实际运用中,“灯盏”确实可以表示广义的“灯”,古代和现代都如此。
第三种,复合词所表示的意思非但不是“总称”,反而是组成它们的实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的下位概念,如:
云朵,呈块状的云;房间,房子内隔成的各个部分;事件,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这几个复合词与其“名词语素”之间都没有直接的训释关系,从解释上看,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是被“名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包含的:“云朵”只是“云”中的一种,“房间”只是“房”中被隔开的小间,“事件”只是所有“事”中具有特点的一类。这显然与上述几个集合性复合词的特点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性复合词与构成它们的元素之一——可以独立成词的“名词语素”之间,在意义上的主要倾向是“趋同”,彼此间在一定语境中大多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 判定集合性复合词的形式标准
1 形式转换
本文的形式转换主要以赵元任(1979)《汉语口语语法》中列举的7个复合词作为研究例词。通过对这些例词作形式转换对比分析,试图发现潜藏在这些词背后的共性语法特征。本文作形式转换的目的是探究陈绂(2008)提到的“书包”“菜盘”后一语素是否是量词语素,所以本文选择了与“书包”“菜盘”相同构词方式的“水杯”“药瓶”两个词作为形式转换的第二组例词,为了凸显后语素的词汇属性,我们在每个词后面添加一个词(水杯—水滴、药瓶—药片),添加的词与原词的关系是:前个语素相同,后语素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项中有量词词性。希望通过组内部及两组间的对比验证,从形式上把握第二组词的后语素的词性以及它们的词汇构成方式,进而获知“书包”“菜盘”的构词方式及后语素词性。
第一组的7个词分别是:船只、纸张、布匹、书本、车辆、信件、银两和钟点。
将其定义为A转换,转换后为:*一个船只、*一个纸张、*一匹布匹、*一个书本、*一封信件、*一两银两、一个钟点。
将其定义为B转换,转换后为:一艘船、一页纸、一尺布、一套书、一封信、一锭银(子)、*一只钟。
对B进行转换,将其定义为C转换,转换后为:*一?只、*一?张、*一?匹、*一?本、一个件(儿)、 *一?两、一个点(儿)。
对C进行转换,并将其定义为D转换,转换后为:一只→量词、一张→量词、一匹→量词、一本→量词、*一件→量词、一两→量词、*一点→量词。
第二组的有4个词,将4个词又分为a、b两种词,分别是:a水杯、药瓶;b水滴、药片。
将这4个词进行A转换,变成:a一个水杯、一个药瓶;b一个水滴、一个药片。将这4个词进行B转换,变成:a*一杯水、*一副药,b一杯水、一副药。将这4个词进行C转换,变成:a一只杯、一个瓶,b*一?滴、*一?片。将这4个词进行D转换,变成:a*一杯→量词 、*一瓶→量词,b一滴→量词、一片→量词。
2 转换操作说明
A转换目的是测试例词能否被个体量词修饰。具体操作方法:以原词为核心,并在前面加相应的数量词。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2)均认为集合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所以,凡是能被个体量词修饰的是集合词,不能修饰的则不是。
B、C转换目的是测试前、后语素语义分别与复合词整体词义的关联性,即哪个语素是复合词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操作方法:把前、后语素单独提取出来视为单语素词,或者把表示名词词缀的“子、儿”加在前、后语素后面,然后分别在其前面添加合适的数量词,看该结构是否能构成一个与原词汇语义相关且合乎语法、语义和语用规范的短语。B组能转换说明前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C组能转换则说明后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B组*号是指转换后改变了原词的意义,C组*号表示该转换不能形成符合语言规范的短语。“?”号表示找不到合适的填充语素能够作为量词修辞后一语素。转换最根本的原则是转换前后语义保持不变,所以带有“*”号和“?”号的转换结构我们均视为不合格语言形式。
D转换测试后一语素的量词性,而且该转换形式只适合B组转换可行的词汇。在确定前一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的身份后,进一步确认后一语素的词性。操作方法:在后一语素前加数词“一”,在原词语义不变的前提下确定转换后结构性质。如果是数量结构则可以确定后语素的量词性质,否则在该转换结构前标示“*”号。
纵向对比第一组ABCDE转换后的语言表现形式,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规律性:除“信件”“银两”“钟点”外,其他例词转换的表现形式是高度一致的,即BD都能说,AC均不成立。这说明,这些例词属于同样的构词结构类型。
第一组形式转换的分析表明:该类词属于复合名词,前一语素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后一语素属于量词词性,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的集合名词。
纵向观察第二组的形式转换,每对词中的a词形式转换一致,b词形式转换一致,这说明a、b分别属于不同的两类复合词。a的BC转换表明:a后一语素是复合词的语义承载者,前一语素只是后一语素的修饰限制成分;A转换表明a能被个体量词修饰,是个体名词。b与第一组例词转换结果相比,除A转换不同外,BCD转换结果完全相同,这说明b的词汇构成方式是后语素量词词性的个体名词。即,它们都是个体性复合名词,不同在于:a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是后一语素,前一语素是修饰限定的修饰语;b前一语素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后一语素是量词词性。
因此,a水杯类个体名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偏正结构,b水滴类个体名词属于补充结构。“书包”“菜盘”的构词方式与水杯、药瓶类相同,“书包”“菜盘”是后语素名词词性的偏正式个体名词,而不是陈绂(2008)所说的量词性质。
“银两”B形式转换不成立,原因不在于转换规则,而是语素“银”是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除作“金银铜”对举外,必须依赖别的语素才能组词表意。所以它不能单独与数量词组合短语。如果在“一两银”“一锭银”后面添加词缀语素“子”变成“一两银子”“一锭银子”,就合乎语言规范。
“钟点”根据转换表现,该词不符合集合性复合词的转换形式,反倒与后一语素是名词的个体名词转换特征吻合。D转换后的形式“一点”不是量词而是时间名词。所以笔者认为,“钟点”不是集合性复合词而是后一语素为名词的偏正式个体名词,与“水杯”“书包”同属一类。
“信件”中后语素“件”的语素义影响形式变换的局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对“件”的解释有三个,其中两个语义解释与本文的讨论有关:①(量)用于个体事物;②(~儿)指可以意义计算的事物。李宗江(2004)探究“件”语法化逆过程中历时性地考察“件”词性和语义的变化,他认为“事件”“物件”中的 “‘件’是‘事’或‘物’义”。本文赞同李宗江的观点,因此把“信件”的“件”也作“事”、“物”之义解释,名词词性;“信”是对后语素“件”起限定作用,二者构成偏正构词结构;同时该词不能与个体量词搭配,所以它是后语素为名词性的偏正式集合性名词。
3 集合性复合词形式转换规则的简化
通过两组、ABCD四种转换形式的实战分析,本文归纳并简化判定集合性复合词的形式转换标准如下:
(1)A转换是判断集合性复合词的典型性语法特征
不能用个体量词修饰的复合词是集合性复合词,能修饰的是个体名词。赵元任(1979)认为,集合名词只能用临时量词或部分量词修饰,反证了这一观点。
(2)B且D是判断后语素量词性的主要转换标准
B转换成立的同时,D转换成立,即BD转换条件同时具备,可以判定后语素的量词词性。当C转换后的结构指称名词事物,则后一语素是名词性成分。
(3)只有当(1)(2)标准同时具备时,才能判定该复合词为集合性复合词
依照上述形式转换标准,我们认为陈绂提到的“房间”“事件”“云朵”等都是偏正式个体名词,而非集合性复合词。
4 个体性复合词内部再区分形式转换规则的简化
把集合性复合词与个体性复合词区分开来后,个体性复合词内部因为后语素词性不同,词汇构成形式分为补充式和偏正式两类。观察上面做过的形式转换规则,可以清楚地看到BCD转换规则均能够区分个体性复合词内部构词差别。但本文认为,凡是能够按照C规则转换的复合词是偏正式结构,不能转换的是补充结构。
三 量词语素的选择与搭配原则
虽然“名词+量词”组合搭配成的复合词分成集合性复合词和个体性复合词,但这两类复合名词都构成补充式词汇结构,而且量词语素与词根语素的构词搭配组合条件是相同的。本文同意陈绂“取决于‘量词语素’的意义特征”的观点,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指的是量词语素的本义。
1 量词语素本义是词根语素所指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花朵(朵,《说文》本义花之实),车辆(辆,《说文》本义古代的车一般有两个轮子,故车一乘即称一两,后来写作“辆”),其中的量词语素在本义上是词根所指事物的一个部分。
2 量词语素本义是词根语素所指事物的称量单位
如:地亩(亩,《说文》本义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银两(两,《说文》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量词语素是词根所指事物计量单位。
3 量词语素本义是对事物的分割
如:药片(片,《说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药片”切分前体积/面积大,切割后原体积/面积变小,原事物通过切割由一变二,二变三……体积/面积缩小,个体数量增加。
本文运用形式转换方法,对集合性复合词内部复杂的语法类别作了一定的分析,并从语义角度给出解释。认知语法也对此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我们留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绂:《浅析集合性复合词》,《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2] 李宗江:《语法化的逆过程:汉语量词的实义化》,《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3]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5] 陈绂:《简析含有“量词语素”的汉语复合词》,《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3期。
[6]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集合性复合词 个体性复合词 形式转换 补充式 偏正式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陈绂(2008)关于复合词的研究,包涵了这样的思考:“书包”、“菜盘”与“纸张”同属于集合性复合词类别,还是另有它属?后一语素“包”、“盘”与“张”属量词语素,还是其他词性?后一语素的词性是否是决定词汇构词形式的主要动因?量词性语素与名词性语素的构词搭配有无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形式转换角度对这几方面加以探索。
一 集合性复合词语义层面上的特点
首先,集合性复合词的意义和构成复合词的“名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这是此类复合词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但细分析起来,其中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从字典辞书中的解释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复合词与单音节名词之间存在着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复合词表示事物的总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名词语素”作为单音节词直接解释复合词的有:布匹、布(总称),车辆、各种车的总称等。这些训释清楚地显示出我们把它们称为“集合性复合词”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些有着训释关系的单、双音节词彼此间的关系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如此简单,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可能表示出不同的指向,如当“四川人”表示一个人的籍贯时,其意思与“四川人口”就绝不相同。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第二种,复合词除了作为名词语素所表示的事物的总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义项。如:灯盏:没有灯罩的油灯,也泛指灯(多用于总称)。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复合词,“灯盏”有两个义项:一个指油灯;另一个则是“灯”的总称。显然,这两个义项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在实际运用中,“灯盏”确实可以表示广义的“灯”,古代和现代都如此。
第三种,复合词所表示的意思非但不是“总称”,反而是组成它们的实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的下位概念,如:
云朵,呈块状的云;房间,房子内隔成的各个部分;事件,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这几个复合词与其“名词语素”之间都没有直接的训释关系,从解释上看,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是被“名词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包含的:“云朵”只是“云”中的一种,“房间”只是“房”中被隔开的小间,“事件”只是所有“事”中具有特点的一类。这显然与上述几个集合性复合词的特点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性复合词与构成它们的元素之一——可以独立成词的“名词语素”之间,在意义上的主要倾向是“趋同”,彼此间在一定语境中大多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 判定集合性复合词的形式标准
1 形式转换
本文的形式转换主要以赵元任(1979)《汉语口语语法》中列举的7个复合词作为研究例词。通过对这些例词作形式转换对比分析,试图发现潜藏在这些词背后的共性语法特征。本文作形式转换的目的是探究陈绂(2008)提到的“书包”“菜盘”后一语素是否是量词语素,所以本文选择了与“书包”“菜盘”相同构词方式的“水杯”“药瓶”两个词作为形式转换的第二组例词,为了凸显后语素的词汇属性,我们在每个词后面添加一个词(水杯—水滴、药瓶—药片),添加的词与原词的关系是:前个语素相同,后语素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项中有量词词性。希望通过组内部及两组间的对比验证,从形式上把握第二组词的后语素的词性以及它们的词汇构成方式,进而获知“书包”“菜盘”的构词方式及后语素词性。
第一组的7个词分别是:船只、纸张、布匹、书本、车辆、信件、银两和钟点。
将其定义为A转换,转换后为:*一个船只、*一个纸张、*一匹布匹、*一个书本、*一封信件、*一两银两、一个钟点。
将其定义为B转换,转换后为:一艘船、一页纸、一尺布、一套书、一封信、一锭银(子)、*一只钟。
对B进行转换,将其定义为C转换,转换后为:*一?只、*一?张、*一?匹、*一?本、一个件(儿)、 *一?两、一个点(儿)。
对C进行转换,并将其定义为D转换,转换后为:一只→量词、一张→量词、一匹→量词、一本→量词、*一件→量词、一两→量词、*一点→量词。
第二组的有4个词,将4个词又分为a、b两种词,分别是:a水杯、药瓶;b水滴、药片。
将这4个词进行A转换,变成:a一个水杯、一个药瓶;b一个水滴、一个药片。将这4个词进行B转换,变成:a*一杯水、*一副药,b一杯水、一副药。将这4个词进行C转换,变成:a一只杯、一个瓶,b*一?滴、*一?片。将这4个词进行D转换,变成:a*一杯→量词 、*一瓶→量词,b一滴→量词、一片→量词。
2 转换操作说明
A转换目的是测试例词能否被个体量词修饰。具体操作方法:以原词为核心,并在前面加相应的数量词。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2)均认为集合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所以,凡是能被个体量词修饰的是集合词,不能修饰的则不是。
B、C转换目的是测试前、后语素语义分别与复合词整体词义的关联性,即哪个语素是复合词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操作方法:把前、后语素单独提取出来视为单语素词,或者把表示名词词缀的“子、儿”加在前、后语素后面,然后分别在其前面添加合适的数量词,看该结构是否能构成一个与原词汇语义相关且合乎语法、语义和语用规范的短语。B组能转换说明前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C组能转换则说明后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B组*号是指转换后改变了原词的意义,C组*号表示该转换不能形成符合语言规范的短语。“?”号表示找不到合适的填充语素能够作为量词修辞后一语素。转换最根本的原则是转换前后语义保持不变,所以带有“*”号和“?”号的转换结构我们均视为不合格语言形式。
D转换测试后一语素的量词性,而且该转换形式只适合B组转换可行的词汇。在确定前一语素是整个词汇的语义承担者的身份后,进一步确认后一语素的词性。操作方法:在后一语素前加数词“一”,在原词语义不变的前提下确定转换后结构性质。如果是数量结构则可以确定后语素的量词性质,否则在该转换结构前标示“*”号。
纵向对比第一组ABCDE转换后的语言表现形式,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规律性:除“信件”“银两”“钟点”外,其他例词转换的表现形式是高度一致的,即BD都能说,AC均不成立。这说明,这些例词属于同样的构词结构类型。
第一组形式转换的分析表明:该类词属于复合名词,前一语素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后一语素属于量词词性,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的集合名词。
纵向观察第二组的形式转换,每对词中的a词形式转换一致,b词形式转换一致,这说明a、b分别属于不同的两类复合词。a的BC转换表明:a后一语素是复合词的语义承载者,前一语素只是后一语素的修饰限制成分;A转换表明a能被个体量词修饰,是个体名词。b与第一组例词转换结果相比,除A转换不同外,BCD转换结果完全相同,这说明b的词汇构成方式是后语素量词词性的个体名词。即,它们都是个体性复合名词,不同在于:a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是后一语素,前一语素是修饰限定的修饰语;b前一语素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后一语素是量词词性。
因此,a水杯类个体名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偏正结构,b水滴类个体名词属于补充结构。“书包”“菜盘”的构词方式与水杯、药瓶类相同,“书包”“菜盘”是后语素名词词性的偏正式个体名词,而不是陈绂(2008)所说的量词性质。
“银两”B形式转换不成立,原因不在于转换规则,而是语素“银”是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除作“金银铜”对举外,必须依赖别的语素才能组词表意。所以它不能单独与数量词组合短语。如果在“一两银”“一锭银”后面添加词缀语素“子”变成“一两银子”“一锭银子”,就合乎语言规范。
“钟点”根据转换表现,该词不符合集合性复合词的转换形式,反倒与后一语素是名词的个体名词转换特征吻合。D转换后的形式“一点”不是量词而是时间名词。所以笔者认为,“钟点”不是集合性复合词而是后一语素为名词的偏正式个体名词,与“水杯”“书包”同属一类。
“信件”中后语素“件”的语素义影响形式变换的局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对“件”的解释有三个,其中两个语义解释与本文的讨论有关:①(量)用于个体事物;②(~儿)指可以意义计算的事物。李宗江(2004)探究“件”语法化逆过程中历时性地考察“件”词性和语义的变化,他认为“事件”“物件”中的 “‘件’是‘事’或‘物’义”。本文赞同李宗江的观点,因此把“信件”的“件”也作“事”、“物”之义解释,名词词性;“信”是对后语素“件”起限定作用,二者构成偏正构词结构;同时该词不能与个体量词搭配,所以它是后语素为名词性的偏正式集合性名词。
3 集合性复合词形式转换规则的简化
通过两组、ABCD四种转换形式的实战分析,本文归纳并简化判定集合性复合词的形式转换标准如下:
(1)A转换是判断集合性复合词的典型性语法特征
不能用个体量词修饰的复合词是集合性复合词,能修饰的是个体名词。赵元任(1979)认为,集合名词只能用临时量词或部分量词修饰,反证了这一观点。
(2)B且D是判断后语素量词性的主要转换标准
B转换成立的同时,D转换成立,即BD转换条件同时具备,可以判定后语素的量词词性。当C转换后的结构指称名词事物,则后一语素是名词性成分。
(3)只有当(1)(2)标准同时具备时,才能判定该复合词为集合性复合词
依照上述形式转换标准,我们认为陈绂提到的“房间”“事件”“云朵”等都是偏正式个体名词,而非集合性复合词。
4 个体性复合词内部再区分形式转换规则的简化
把集合性复合词与个体性复合词区分开来后,个体性复合词内部因为后语素词性不同,词汇构成形式分为补充式和偏正式两类。观察上面做过的形式转换规则,可以清楚地看到BCD转换规则均能够区分个体性复合词内部构词差别。但本文认为,凡是能够按照C规则转换的复合词是偏正式结构,不能转换的是补充结构。
三 量词语素的选择与搭配原则
虽然“名词+量词”组合搭配成的复合词分成集合性复合词和个体性复合词,但这两类复合名词都构成补充式词汇结构,而且量词语素与词根语素的构词搭配组合条件是相同的。本文同意陈绂“取决于‘量词语素’的意义特征”的观点,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指的是量词语素的本义。
1 量词语素本义是词根语素所指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花朵(朵,《说文》本义花之实),车辆(辆,《说文》本义古代的车一般有两个轮子,故车一乘即称一两,后来写作“辆”),其中的量词语素在本义上是词根所指事物的一个部分。
2 量词语素本义是词根语素所指事物的称量单位
如:地亩(亩,《说文》本义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银两(两,《说文》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量词语素是词根所指事物计量单位。
3 量词语素本义是对事物的分割
如:药片(片,《说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药片”切分前体积/面积大,切割后原体积/面积变小,原事物通过切割由一变二,二变三……体积/面积缩小,个体数量增加。
本文运用形式转换方法,对集合性复合词内部复杂的语法类别作了一定的分析,并从语义角度给出解释。认知语法也对此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我们留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绂:《浅析集合性复合词》,《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2] 李宗江:《语法化的逆过程:汉语量词的实义化》,《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3]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5] 陈绂:《简析含有“量词语素”的汉语复合词》,《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3期。
[6]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