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的教师都曾抱怨过,随着年级的提高,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沉默了。这里有孩子的心理因素,同时也与我们平时的培养有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训练,我们的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了提升,但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与我们的预想效果有差距,甚至很大,这种不尽人意的表现常常令我们的教师十分苦恼。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的很大程度取决于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每天都在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呢?经过观察和分析,造成学生不想说,有话说不出,想说却说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基调
对于一群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孩子们,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往往听命于教师的指令。作为课堂的主导,很多教师更愿意采取便捷速效的方法,如在识字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孩子出示现成的词语,词中的字都是学生已经学过会写的字,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加便利,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识字,恰当的运用,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而这种长期吃现成的,会是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越来越懒惰,失去主动求知的意识。还有的教师缺乏耐心,急于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了展现的机会,结果课堂成为了几个学生的舞台。
2.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
在长春版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样“表达”,很多教师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重心完全放在了这节课中,其实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的《乌鸦喝水》,在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乌鸦的图片,问学生是什么鸟?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乌鸦已经淡出了他们的视野,在生活中见到的机会并不多,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喜鹊”。当时教师就有点懵了,完全不知所措。最后只能有些僵硬地告诉学生那是乌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讨论话题,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
教师只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训练,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不是难事。
一、让“说”成为一种需要
有需要才有追求。人的成长就是一个寻求需要被满足的过程,尊重与爱的需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的学生很小,他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脆弱,需要我们的呵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在这个课堂中,自己拥有自由的言论权,无论表达的内容有多糟糕,都不会受到来自同伴的嘲笑。“说”代表自己的一个积极的态度,正确地表达带来的是无上的荣誉。在《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节课中,教师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可以写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同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有的孩子写了春天,也有的孩子写了鲜花,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今天的没有语文作业该有多好!”执教教师听力他的答案,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写得不错,你用汉字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感。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汉字,一个字可以是一幅画,一句话可以是一种情感,让我们怎能不爱!”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孩子们会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
二、创造“说”的机会
当孩子们不再羞于开口时,我们就要为孩子们搭建舞台。让他们不断地展示,给予他们不断地鼓励,无形中为孩子们带来了力量。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点也会完全不同,如长春版教材第五册有一篇说明文《恐龙》,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课文之前,孩子们就开始不断询问相关问题,如“地球上还有恐龙吗?”“鳄鱼是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资料,去寻找答案,让他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这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他们是非常纯真的,在他们的眼中,一棵草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更喜欢童话故事,如在学习《小山羊和小熊》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是小山羊,被小熊拒绝时,心中的感受。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孩子才能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绝不会让你失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从文本出发,有目的地训练。语文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对文章的分析欣赏的过程,教材中每篇文章的学习都离不开表达,师生对答,生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文本,找到触动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契机。
三、掌握“说”的技巧
有了“说”的想法和“说”的机遇,怎样才能说得精彩呢?就要掌握“说”的技巧了。
1.纠正学生的口头语。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接触不同的人群,孩子们的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很多孩子有口头语,如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有的孩子会用“完了”来进行句子与句子的衔接,这时教师可以教他们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使表达更加流利。在纠正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决不能以打消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为前提。
2.培养良好的“说”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让说完整的话,说普通话,说准确的话。如介绍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同时尽量避免方言的出现,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语言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华丽外衣,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说”的精彩,学的快乐。
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每天都在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呢?经过观察和分析,造成学生不想说,有话说不出,想说却说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基调
对于一群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孩子们,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往往听命于教师的指令。作为课堂的主导,很多教师更愿意采取便捷速效的方法,如在识字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孩子出示现成的词语,词中的字都是学生已经学过会写的字,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加便利,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识字,恰当的运用,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而这种长期吃现成的,会是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越来越懒惰,失去主动求知的意识。还有的教师缺乏耐心,急于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了展现的机会,结果课堂成为了几个学生的舞台。
2.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
在长春版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样“表达”,很多教师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重心完全放在了这节课中,其实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的《乌鸦喝水》,在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乌鸦的图片,问学生是什么鸟?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乌鸦已经淡出了他们的视野,在生活中见到的机会并不多,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喜鹊”。当时教师就有点懵了,完全不知所措。最后只能有些僵硬地告诉学生那是乌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讨论话题,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
教师只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训练,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不是难事。
一、让“说”成为一种需要
有需要才有追求。人的成长就是一个寻求需要被满足的过程,尊重与爱的需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的学生很小,他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脆弱,需要我们的呵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在这个课堂中,自己拥有自由的言论权,无论表达的内容有多糟糕,都不会受到来自同伴的嘲笑。“说”代表自己的一个积极的态度,正确地表达带来的是无上的荣誉。在《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节课中,教师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可以写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同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有的孩子写了春天,也有的孩子写了鲜花,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今天的没有语文作业该有多好!”执教教师听力他的答案,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写得不错,你用汉字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感。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汉字,一个字可以是一幅画,一句话可以是一种情感,让我们怎能不爱!”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孩子们会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
二、创造“说”的机会
当孩子们不再羞于开口时,我们就要为孩子们搭建舞台。让他们不断地展示,给予他们不断地鼓励,无形中为孩子们带来了力量。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点也会完全不同,如长春版教材第五册有一篇说明文《恐龙》,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课文之前,孩子们就开始不断询问相关问题,如“地球上还有恐龙吗?”“鳄鱼是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资料,去寻找答案,让他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这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他们是非常纯真的,在他们的眼中,一棵草都是有生命的,他们更喜欢童话故事,如在学习《小山羊和小熊》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是小山羊,被小熊拒绝时,心中的感受。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孩子才能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绝不会让你失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从文本出发,有目的地训练。语文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对文章的分析欣赏的过程,教材中每篇文章的学习都离不开表达,师生对答,生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文本,找到触动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契机。
三、掌握“说”的技巧
有了“说”的想法和“说”的机遇,怎样才能说得精彩呢?就要掌握“说”的技巧了。
1.纠正学生的口头语。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接触不同的人群,孩子们的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很多孩子有口头语,如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有的孩子会用“完了”来进行句子与句子的衔接,这时教师可以教他们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使表达更加流利。在纠正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决不能以打消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为前提。
2.培养良好的“说”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让说完整的话,说普通话,说准确的话。如介绍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同时尽量避免方言的出现,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语言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华丽外衣,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说”的精彩,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