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水互联网+,兼顾乘客、司机利益,为出租车行业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供预约出租车服务,正式进入互联网用车市场。国企的背景加上其在北京市场投放的车辆和司机均为具备正式运营资质的出租车和出租司机,首汽约车也被称为专车市场的“正规军”,甚至被当做出租车改革的“范本”。
“顺势而为”
首汽约车CEO魏东认为,首汽集团推出首汽约车,是顺势而为,既是顺应互联网约车的大势,又是顺应首汽集团的创新趋势。他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租车也好,约车也好,还是一种车的服务形态、场景,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排斥互联网,互联网本身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环节让我们的业务能够更好的发展,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以滴滴、Uber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企业异军突起之后,互联网约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艾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总计接近4亿人。易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专车交易规模为370.6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易观智库预计,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559.3亿元,较2015年增长50.9%,预计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813.8亿元。
在互联网约车的大势中,首汽作为专注用车服务的国企,也试图抓住互联网的大势有所作为。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去年9月份推出的“首汽约车”与当时市场上现有的互联网约车模式都不相同,由首汽提供车辆,司机不再承包出租车,转而成为首汽的职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取消份子钱,起步价为16元,不包含公里数,每公里2.8元,服务时长费每分钟0.5元,从上车的一刻到下车的乘坐时间计算。首汽约车司机付师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实际上首汽约车走的是现在市面上的专车路线,跟出租车有很大差异。”
魏东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运营商更加贴近消费者,这也是首汽发展互联网约车服务的原因之一:“以前服务方和供给方信息不匹配,互联网能够让很多服务更加的通畅,是提高我们效率的一种手段,所以说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通过互联网让我们的服务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互联网就像一个纽带,让需求和供给之间连接的更加顺畅。”
但是首汽选择市场化,拥抱互联网也颇有迫不得已之处。首汽集团副总经理梁海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首汽作为传统的出租车企业,早在2014年中期就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他说:“我们觉得传统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否则互联网会革了我们的命,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改革。”
互联网约车服务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正是在2014年开始显现。北京市交通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显示,2010年到2013年间,北京出租车客运量平均保持在6.95亿人次的水平,但是2014年北京市出租车客运量锐减至6.68亿人次,甚至不及2008年的水平。而这一年,正是以滴滴、快滴以及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企业“烧钱圈用户”的时期,互联网约车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大量用户。
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来说,不仅面临着客源流失的困境,出租车司机也开始流失。滴滴和Uber的司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补贴最多的时候,私家车运营每个月净收入能达到两万元甚至三万元,现在补贴降低了很多,但每月如果运营时间比较久的话净收入超过一万元也不成问题,这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传统出租车司机那里了解到,从互联网约车平台出现,尤其是快车、顺风车推出之后,他们的客源流失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的减少,以往除了份子钱之外,每个月净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现在在开出租车的同时也在别的用互联网约车平台上接单。
首汽拥抱互联网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官方首肯的网络约车模式
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呼声从未间断。在互联网约车平台出现以前,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出租车经常出现挑客、拒载等现象,对于乘客来说,打车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出租车从业者也不断抱怨出租车份钱过重。互联网约车出现以后,出租车改革的呼声似乎更大,互联网约车平台希望私家车在互联网约车平台的运营得到官方认可,而传统的出租车从业者则希望政策对互联网约车平台上的私家车加强监管,夺回流失的客源。
对于出租车改革,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办法。2014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下发通知,严禁私家车用于汽车租赁企业经营,并禁止汽车租赁公司配备代驾司机;2015年全国两会,针对互联网约车,交通部表示要鼓励创新、规范管理,并且成立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交通部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渐高,将网络约车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
面临互联网约车对出租车监管带来的冲击,监管部门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出租车运营模式。2016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就“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与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平衡企业和驾驶员的利益,使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刘小明还特别提到:“首汽约车做了很好的探索。大家可以体验一下,也可以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些车实际的运营,驾驶员满意,企业也满意,乘客会体验到他们的服务是很好的。”
合规和服务也是首汽约车的主要竞争点。魏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滴滴、神州等平台的成长,带来的是整个互联网约车行业的成熟,改变了乘客出行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寻找各自的差异点,不是说谁比谁强,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他认为,“未来的出租车行业一定是各家企业根据自己的服务品质竞争的。”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为了提升服务品质,首汽约车目前推出的约车车型全都都是B级以上车型,目前北京市场上运行的首汽约车的数超过2300辆,年底将会增加到5000辆左右,其中不少是新车。
易观智库报告显示,在活跃用户覆盖率方面,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了84.2%,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及首汽约车分别为17.4%、14.9%、4.9%及2.3%。
对于未来的发展,魏东表示,目前整个互联网约车市场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一些互联网平台比如滴滴和Uber走的比较远,是因为他们走的更早,大家是取决于自己的定位和边界的问题,我们还是坚持,第一我们是合规,不要越出政策的边界,第二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带动整个出租车的发展,因为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更多的考虑是说如何借助互联网去经营。
去年9月份上线的首汽租车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跻身行业前五,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位专车市场的“正规军”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汽约车的模式独特之处在于其投放的车辆和司机均为具备正式运营资质的出租车和出租司机,并且取消了传统出租车的份钱,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乘客和司机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是获得官方首肯的原因。但是首汽约车的专车定位在互联网约车市场中较为高端,事实上与普通出租车的定位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即便得到官方的首肯,在出租车改革的过程中,首汽约车到底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拭目以待。
供预约出租车服务,正式进入互联网用车市场。国企的背景加上其在北京市场投放的车辆和司机均为具备正式运营资质的出租车和出租司机,首汽约车也被称为专车市场的“正规军”,甚至被当做出租车改革的“范本”。
“顺势而为”
首汽约车CEO魏东认为,首汽集团推出首汽约车,是顺势而为,既是顺应互联网约车的大势,又是顺应首汽集团的创新趋势。他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租车也好,约车也好,还是一种车的服务形态、场景,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排斥互联网,互联网本身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环节让我们的业务能够更好的发展,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以滴滴、Uber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企业异军突起之后,互联网约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艾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总计接近4亿人。易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专车交易规模为370.6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易观智库预计,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559.3亿元,较2015年增长50.9%,预计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813.8亿元。
在互联网约车的大势中,首汽作为专注用车服务的国企,也试图抓住互联网的大势有所作为。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去年9月份推出的“首汽约车”与当时市场上现有的互联网约车模式都不相同,由首汽提供车辆,司机不再承包出租车,转而成为首汽的职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取消份子钱,起步价为16元,不包含公里数,每公里2.8元,服务时长费每分钟0.5元,从上车的一刻到下车的乘坐时间计算。首汽约车司机付师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实际上首汽约车走的是现在市面上的专车路线,跟出租车有很大差异。”
魏东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运营商更加贴近消费者,这也是首汽发展互联网约车服务的原因之一:“以前服务方和供给方信息不匹配,互联网能够让很多服务更加的通畅,是提高我们效率的一种手段,所以说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通过互联网让我们的服务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互联网就像一个纽带,让需求和供给之间连接的更加顺畅。”
但是首汽选择市场化,拥抱互联网也颇有迫不得已之处。首汽集团副总经理梁海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首汽作为传统的出租车企业,早在2014年中期就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他说:“我们觉得传统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否则互联网会革了我们的命,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改革。”
互联网约车服务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正是在2014年开始显现。北京市交通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显示,2010年到2013年间,北京出租车客运量平均保持在6.95亿人次的水平,但是2014年北京市出租车客运量锐减至6.68亿人次,甚至不及2008年的水平。而这一年,正是以滴滴、快滴以及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企业“烧钱圈用户”的时期,互联网约车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大量用户。
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来说,不仅面临着客源流失的困境,出租车司机也开始流失。滴滴和Uber的司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补贴最多的时候,私家车运营每个月净收入能达到两万元甚至三万元,现在补贴降低了很多,但每月如果运营时间比较久的话净收入超过一万元也不成问题,这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传统出租车司机那里了解到,从互联网约车平台出现,尤其是快车、顺风车推出之后,他们的客源流失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的减少,以往除了份子钱之外,每个月净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现在在开出租车的同时也在别的用互联网约车平台上接单。
首汽拥抱互联网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官方首肯的网络约车模式
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呼声从未间断。在互联网约车平台出现以前,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出租车经常出现挑客、拒载等现象,对于乘客来说,打车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出租车从业者也不断抱怨出租车份钱过重。互联网约车出现以后,出租车改革的呼声似乎更大,互联网约车平台希望私家车在互联网约车平台的运营得到官方认可,而传统的出租车从业者则希望政策对互联网约车平台上的私家车加强监管,夺回流失的客源。
对于出租车改革,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办法。2014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下发通知,严禁私家车用于汽车租赁企业经营,并禁止汽车租赁公司配备代驾司机;2015年全国两会,针对互联网约车,交通部表示要鼓励创新、规范管理,并且成立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交通部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渐高,将网络约车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
面临互联网约车对出租车监管带来的冲击,监管部门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出租车运营模式。2016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就“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与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平衡企业和驾驶员的利益,使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刘小明还特别提到:“首汽约车做了很好的探索。大家可以体验一下,也可以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些车实际的运营,驾驶员满意,企业也满意,乘客会体验到他们的服务是很好的。”
合规和服务也是首汽约车的主要竞争点。魏东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滴滴、神州等平台的成长,带来的是整个互联网约车行业的成熟,改变了乘客出行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寻找各自的差异点,不是说谁比谁强,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他认为,“未来的出租车行业一定是各家企业根据自己的服务品质竞争的。”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为了提升服务品质,首汽约车目前推出的约车车型全都都是B级以上车型,目前北京市场上运行的首汽约车的数超过2300辆,年底将会增加到5000辆左右,其中不少是新车。
易观智库报告显示,在活跃用户覆盖率方面,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了84.2%,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及首汽约车分别为17.4%、14.9%、4.9%及2.3%。
对于未来的发展,魏东表示,目前整个互联网约车市场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一些互联网平台比如滴滴和Uber走的比较远,是因为他们走的更早,大家是取决于自己的定位和边界的问题,我们还是坚持,第一我们是合规,不要越出政策的边界,第二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带动整个出租车的发展,因为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更多的考虑是说如何借助互联网去经营。
去年9月份上线的首汽租车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跻身行业前五,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位专车市场的“正规军”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汽约车的模式独特之处在于其投放的车辆和司机均为具备正式运营资质的出租车和出租司机,并且取消了传统出租车的份钱,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乘客和司机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是获得官方首肯的原因。但是首汽约车的专车定位在互联网约车市场中较为高端,事实上与普通出租车的定位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即便得到官方的首肯,在出租车改革的过程中,首汽约车到底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