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铭是中南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刚打开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电脑的他,今天的任务是在Windows XP系统上编写一段病毒程序。李铭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随后进入了一个弹出的新页面,页面上纵列着Windows XP、Linux等多个系统,李铭点选了Windows XP,几秒钟后熟悉的开机声音响起,李铭顺利开始了自己的编程工作。
对李铭而言,这一切和他打开自己装有多操作系统的电脑没有什么区别。他不知道的是,他使用的这台电脑正是中南大学“透明计算”技术的一个客户端,他用到的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并不在本地,而是由服务端传递过来。工作完成,这些数据和他在这台电脑所做的配置信息都会保存到服务器,下次登录时这些信息会在新登录的电脑上恢复,这给李铭带来了很大方便。当然,除了学生之外,透明计算也给中南大学实验室的老师带来了便捷,比如,老师们不用一一为编写过病毒程序的电脑重新设置系统,只要在服务器端就可以轻松完成。
让用户更便捷
如今,透明计算正在中南大学的各个角落逐渐落地。今年暑假期间,中南大学与透明计算相关的光纤、硬件等基础设施基本建好,数据完善、终端服务等工作也在进行当中。未来,中南大学的学生手拿一张校园卡,就可以用任意终端登录校园网,查询课程表、会议、教室等各种资源。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先期应用上透明计算技术。不久之后,透明计算将把这种便捷性从计算机实验室带入每一个同学的寝室。
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中南大学可信计算研究所所长王国军简单地描述了透明计算的优势。“其一,把数据存储在本地,安全性大大提升;其二,一个终端可以为多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提供支持。”王国军说。
应该说,透明计算在中南大学的落地与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张尧学是透明计算的发明人,1998年“透明计算”由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尧学教授首次提出。
“透明计算是一种使应用程序能够跨多操作系统和多体系架构运行的技术。”张尧学解释说,“透明计算通过把存储、运算、管理进行逻辑或者物理分离,在平台上实现软硬件相互独立,在执行上实行有缓存的流式运算,从而把计算还原成‘不知不觉、用户可控’的个性化服务。”
那么“透明”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陈建二的解释颇有代表性。他说:“透明有三层含义,一是用贯了传统PC机的用户无需重新培养全新的使用习惯;其二,用户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在使用透明计算,更不需要了解指令背后的支持软件;第三,透明计算系统的本身安全性高、容易维护。”
与云计算异曲同工
虽然透明计算是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但其技术原理与时下流行的云计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集中存储、把软件以服务形式提供等,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云计算,或者被当做云计算的补充,来解决传统软件向云平台迁移的问题。
张尧学解释说,云计算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供给,但在使用为独立计算机设计的软件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比如,云计算类型之一的软件即服务(SaaS),其实现是运行远程服务器上的服务软件,其运行结果通过浏览器返回给客户端。但是,目前独立的软件系统很少针对Web架构进行设计,将全部独立软件转变成Web架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才能在云中重用这些传统软件?透明计算解答了这个问题。据张尧学介绍,透明计算的一个关键点是,存储并不是在本地,而是被抽象为一种来自网络的服务,用户可以逻辑地访问一个远程虚拟磁盘,就像磁盘被物理地连接在客户端上一样。由于存储与计算的分开,从而可以实现相同软件在不同硬件上运行、不同软件在同一硬件上运行。
在张尧学看来,透明计算有三大主要特点:首先,存储、计算和管理分离,存储放在中央服务器上,运算由本地完成;其二,软件和硬件分离,一台PC机可以运行Linux应用、Windows应用,而无需重新配置;最后,程序以一种流的模式执行。
如今,透明计算这一概念已经走出了国门。2012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詹睿妮在她的主题演讲中对透明计算做了详细论述。
当然,詹睿妮关注透明计算,与张尧学所在的中南大学与英特尔深入的合作有着一定关系。而今年10月这种合作又被向前推进了一步,10月18日中南大学—英特尔透明计算联合实验室揭幕成立。通过该联合实验室,张尧学领导的课题组将与英特尔等厂商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基于透明计算的智能移动终端化应用平台,并研发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网络化操作系统和基于透明计算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关键技术。这其中,英特尔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将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据悉,英特尔从2006年起就同各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把UEFI这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应用于透明计算之中,而透明计算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相对成熟的技术得以加快了产业化的步伐。
透明计算的一个关键点是,存储并不是在本地,而是被抽象为一种来自网络的服务,用户访问一个远程虚拟磁盘,就像磁盘被物理地连接在客户端上一样。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
对李铭而言,这一切和他打开自己装有多操作系统的电脑没有什么区别。他不知道的是,他使用的这台电脑正是中南大学“透明计算”技术的一个客户端,他用到的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并不在本地,而是由服务端传递过来。工作完成,这些数据和他在这台电脑所做的配置信息都会保存到服务器,下次登录时这些信息会在新登录的电脑上恢复,这给李铭带来了很大方便。当然,除了学生之外,透明计算也给中南大学实验室的老师带来了便捷,比如,老师们不用一一为编写过病毒程序的电脑重新设置系统,只要在服务器端就可以轻松完成。
让用户更便捷
如今,透明计算正在中南大学的各个角落逐渐落地。今年暑假期间,中南大学与透明计算相关的光纤、硬件等基础设施基本建好,数据完善、终端服务等工作也在进行当中。未来,中南大学的学生手拿一张校园卡,就可以用任意终端登录校园网,查询课程表、会议、教室等各种资源。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先期应用上透明计算技术。不久之后,透明计算将把这种便捷性从计算机实验室带入每一个同学的寝室。
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中南大学可信计算研究所所长王国军简单地描述了透明计算的优势。“其一,把数据存储在本地,安全性大大提升;其二,一个终端可以为多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提供支持。”王国军说。
应该说,透明计算在中南大学的落地与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张尧学是透明计算的发明人,1998年“透明计算”由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尧学教授首次提出。
“透明计算是一种使应用程序能够跨多操作系统和多体系架构运行的技术。”张尧学解释说,“透明计算通过把存储、运算、管理进行逻辑或者物理分离,在平台上实现软硬件相互独立,在执行上实行有缓存的流式运算,从而把计算还原成‘不知不觉、用户可控’的个性化服务。”
那么“透明”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陈建二的解释颇有代表性。他说:“透明有三层含义,一是用贯了传统PC机的用户无需重新培养全新的使用习惯;其二,用户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在使用透明计算,更不需要了解指令背后的支持软件;第三,透明计算系统的本身安全性高、容易维护。”
与云计算异曲同工
虽然透明计算是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但其技术原理与时下流行的云计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集中存储、把软件以服务形式提供等,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云计算,或者被当做云计算的补充,来解决传统软件向云平台迁移的问题。
张尧学解释说,云计算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供给,但在使用为独立计算机设计的软件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比如,云计算类型之一的软件即服务(SaaS),其实现是运行远程服务器上的服务软件,其运行结果通过浏览器返回给客户端。但是,目前独立的软件系统很少针对Web架构进行设计,将全部独立软件转变成Web架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才能在云中重用这些传统软件?透明计算解答了这个问题。据张尧学介绍,透明计算的一个关键点是,存储并不是在本地,而是被抽象为一种来自网络的服务,用户可以逻辑地访问一个远程虚拟磁盘,就像磁盘被物理地连接在客户端上一样。由于存储与计算的分开,从而可以实现相同软件在不同硬件上运行、不同软件在同一硬件上运行。
在张尧学看来,透明计算有三大主要特点:首先,存储、计算和管理分离,存储放在中央服务器上,运算由本地完成;其二,软件和硬件分离,一台PC机可以运行Linux应用、Windows应用,而无需重新配置;最后,程序以一种流的模式执行。
如今,透明计算这一概念已经走出了国门。2012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詹睿妮在她的主题演讲中对透明计算做了详细论述。
当然,詹睿妮关注透明计算,与张尧学所在的中南大学与英特尔深入的合作有着一定关系。而今年10月这种合作又被向前推进了一步,10月18日中南大学—英特尔透明计算联合实验室揭幕成立。通过该联合实验室,张尧学领导的课题组将与英特尔等厂商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基于透明计算的智能移动终端化应用平台,并研发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网络化操作系统和基于透明计算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关键技术。这其中,英特尔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将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据悉,英特尔从2006年起就同各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把UEFI这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应用于透明计算之中,而透明计算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相对成熟的技术得以加快了产业化的步伐。
透明计算的一个关键点是,存储并不是在本地,而是被抽象为一种来自网络的服务,用户访问一个远程虚拟磁盘,就像磁盘被物理地连接在客户端上一样。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