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又名落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中国有关花生的栽培史。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
随着我县花生栽培面积的扩大,花生重茬增多,花生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花生病害防治應保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简述病害的发生,使花生生产顺利进行,达到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叶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技术: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
2、花生青枯病
症状:青枯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侵染来源为土壤中越冬的病菌,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为害花生维管束,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发生时花生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是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但各品种的抗病性因地点不同表现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积引种前应先作好试验。轮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3、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一般发病率在60%—70%,严重发病菌块高达80%—90%,有些重病植株已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以能淹没种子为准,浸泡24小时取出播种。当田间发病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新高脂膜800倍液,亩用药液50~75公斤。-般可于基本齐苗后的发病初期喷-次,开花前再喷一次。生长期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加50%多菌灵粉剂喷雾。
4、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技术: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5、根腐病
症状: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对已发生根腐病的地块抓紧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淋,连喷2―3次,中间间隔7―10天,可加入1克/亩的赤霉素促进花生生长,增强抗性,拔除病株,喷药控制病害扩散;对未发生病害的地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对花生喷雾,喷1―2次,中间间隔7―10天防治病害发生;为防治花生中后期根腐病的发生,要加强检查,每隔5天调查一次田间发病情况,发现零星病株时随机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对花生喷淋,连喷1―2次,中间间隔7―10天。
随着我县花生栽培面积的扩大,花生重茬增多,花生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花生病害防治應保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简述病害的发生,使花生生产顺利进行,达到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叶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技术: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
2、花生青枯病
症状:青枯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侵染来源为土壤中越冬的病菌,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为害花生维管束,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发生时花生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是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但各品种的抗病性因地点不同表现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积引种前应先作好试验。轮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3、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一般发病率在60%—70%,严重发病菌块高达80%—90%,有些重病植株已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以能淹没种子为准,浸泡24小时取出播种。当田间发病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新高脂膜800倍液,亩用药液50~75公斤。-般可于基本齐苗后的发病初期喷-次,开花前再喷一次。生长期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加50%多菌灵粉剂喷雾。
4、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技术: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5、根腐病
症状: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对已发生根腐病的地块抓紧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淋,连喷2―3次,中间间隔7―10天,可加入1克/亩的赤霉素促进花生生长,增强抗性,拔除病株,喷药控制病害扩散;对未发生病害的地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对花生喷雾,喷1―2次,中间间隔7―10天防治病害发生;为防治花生中后期根腐病的发生,要加强检查,每隔5天调查一次田间发病情况,发现零星病株时随机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对花生喷淋,连喷1―2次,中间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