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搞好成本控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和改进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改进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的增多人们对于工程建筑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渐增多,但是随着建筑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针对工程建设进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而随着这种激烈程度的增加企业之间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关注了,企业成本控制得越好,工程报价越低,也就越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展,也才能为企业本身赢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当前做好工程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中的问题
1、成本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筑施工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有两个:制度和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有益补充。目前,我国类建筑施工企业都普遍存在这样三个问题: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制定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时考虑不全面,没有包含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考虑制度内容时只是从如何规范成本控制行为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成本控制制度的可行性。所以在成本制度的制定上要加以完善,更加严谨的执行各项控制规章。充分考虑影响成本控制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做到制度全面,执行严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方法要符合实际,将制度的执行过程与其可行性进行比较,使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及时得到反馈。
2、缺乏完善的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职工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是否有力度。
3、缺乏对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往往以事后控制模式为主,强调成本核算环节。实际上,成本核算只能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计算与分析,对成本控制执行的结果进行客观反应,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特征,因此成本管理的重心必须向前移动,加强对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的改进
1、制定奖惩措施,落实项目成本责任制
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提出目标利润是一个总的奋斗目标,要控制目标成本、实现目标利润,还应把目标成本分解为责任成本,明確分工,责任到人,具体落实到采购员、仓管员、施工员、工程量核算员以及每个班组的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责任成本,形成各有关成本中心和成本控制网,由各责任部门进行日常控制、监督和指导,促使全体职工去实现各自的目标成本。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坚持兑现,以便对成本进行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及维护公司制度的严肃性,使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
2、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工序标准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底,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可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3、做好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前提,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就要做好施工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础。
4、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投资项目中标之后,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预算以及编制工程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要结合设计图纸以及比较权威的技术资料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法,并且要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在研究这一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且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目标来开展建筑工程,从而能够编制出合理的实施计划;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时候,相关的负责人要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并且在起草以及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能够避免一些没必要的成本浪费。
5、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6、制定合理的工期,达到工期成本的最低值
工期拖延可导致业主索赔或成本上升,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说来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不能片面盲目地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做好资源的调动,各部门、施工各环节做好衔接与配合,材料供应及时,利用先进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熟练工人提高劳动效率等手段,以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
7、重视竣工结算工作
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项目部应尽陕与建设单位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当建设单位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时,应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以减少催讨债务时的开支,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结束语
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是一项包涵经济统筹、技术策略与工程布局于一身的综合管理,成本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效益,因此要充分结合实际,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着眼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并厉行节约,最大程度避免资金的浪费,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预期的目标成本。
参考文献
[1]马步太,李红.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民营科技.2012(09).
[2]张鹏程.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山西科技.2012(05).
[3]周颂阳.建筑项目工程成本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实例[J].广东建材.2010(0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改进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的增多人们对于工程建筑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渐增多,但是随着建筑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针对工程建设进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而随着这种激烈程度的增加企业之间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关注了,企业成本控制得越好,工程报价越低,也就越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展,也才能为企业本身赢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当前做好工程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中的问题
1、成本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筑施工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有两个:制度和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有益补充。目前,我国类建筑施工企业都普遍存在这样三个问题: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制定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时考虑不全面,没有包含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考虑制度内容时只是从如何规范成本控制行为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成本控制制度的可行性。所以在成本制度的制定上要加以完善,更加严谨的执行各项控制规章。充分考虑影响成本控制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做到制度全面,执行严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方法要符合实际,将制度的执行过程与其可行性进行比较,使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及时得到反馈。
2、缺乏完善的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职工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是否有力度。
3、缺乏对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往往以事后控制模式为主,强调成本核算环节。实际上,成本核算只能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计算与分析,对成本控制执行的结果进行客观反应,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特征,因此成本管理的重心必须向前移动,加强对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的改进
1、制定奖惩措施,落实项目成本责任制
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提出目标利润是一个总的奋斗目标,要控制目标成本、实现目标利润,还应把目标成本分解为责任成本,明確分工,责任到人,具体落实到采购员、仓管员、施工员、工程量核算员以及每个班组的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责任成本,形成各有关成本中心和成本控制网,由各责任部门进行日常控制、监督和指导,促使全体职工去实现各自的目标成本。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坚持兑现,以便对成本进行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及维护公司制度的严肃性,使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
2、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工序标准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底,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可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3、做好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前提,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就要做好施工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础。
4、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投资项目中标之后,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预算以及编制工程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要结合设计图纸以及比较权威的技术资料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法,并且要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在研究这一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且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目标来开展建筑工程,从而能够编制出合理的实施计划;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时候,相关的负责人要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并且在起草以及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能够避免一些没必要的成本浪费。
5、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6、制定合理的工期,达到工期成本的最低值
工期拖延可导致业主索赔或成本上升,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说来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不能片面盲目地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做好资源的调动,各部门、施工各环节做好衔接与配合,材料供应及时,利用先进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熟练工人提高劳动效率等手段,以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
7、重视竣工结算工作
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项目部应尽陕与建设单位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当建设单位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时,应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以减少催讨债务时的开支,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结束语
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是一项包涵经济统筹、技术策略与工程布局于一身的综合管理,成本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效益,因此要充分结合实际,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着眼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并厉行节约,最大程度避免资金的浪费,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预期的目标成本。
参考文献
[1]马步太,李红.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民营科技.2012(09).
[2]张鹏程.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山西科技.2012(05).
[3]周颂阳.建筑项目工程成本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实例[J].广东建材.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