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实现文字知识的认知和文学艺术的品味,还需要借助课本中丰富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并借助高尚品德的传递和分析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实现高尚品质的认知和了解,逐步实现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和健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借助日常的以身作则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也需要借助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述做到“润物无声”的德育引导,帮助每一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中感受到语文教师身上的优秀品德,在语文课文的知识学习中实现高尚品质的理解和逐步建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语文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以期逐步引领学生们感受高尚的道德品质,理解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中被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课本中的高尚品格所影响,并切实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助人为乐品质的感知
如果想要将这个社会建设得更为美好、和谐,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助人为乐品质的传递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以期借助日常对学生们的无私帮助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课文的讲授,有效帮助学生感知助人为乐品质、建立助人为乐品质。
例如,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在这首诗歌的吟诵中尝试针对诗歌中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接着,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完成了詩歌的有感情朗读,纷纷表示这首诗歌中写到雷锋叔叔帮助年幼的小朋友与年迈的老奶奶,他值得我们尊敬。笔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借助雷锋的其他事迹在多媒体屏幕上加以展示,以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雷锋身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最终,学生在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和感受中了解、理解了雷锋叔叔身上可贵的品质,并结合诗歌中写出的内容切实了解了“助人为乐”道德品质的含义和价值,进而也表示将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陶罐和铁罐》: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品质的了解
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秉持着尊重他人、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进行人际交往。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笔者也注重践行“生本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借助《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讲述为学生展示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进而有效建立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完成课文阅读后,笔者请学生任选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其中之一,对它说一说你最想告诉它的话。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学生对陶罐说:“你的谦虚使我敬佩,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美德。”有的学生对铁罐说“你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不尊重他人,我们不喜欢你。”还有的学生对铁罐说:“如果你可以像陶罐一样尊重他人,与他人互敬互爱,也许你也可以变成‘文物’,受到世人的喜爱。”……学生们在课堂发言中积极参与,纷纷表达出对于陶罐品格的认可和对于铁罐的批评和纠正。最终,学生们不仅在课堂的文章研读和分析中感受、了解了陶罐身上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高贵品质,还对于铁罐身上傲慢、不尊重他人的道德缺陷进行了批判,且最终以陶罐为榜样,建立了尊重他人、与他人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
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热爱祖国品质的建立
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并以史为鉴,照亮自我发展的未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课文《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对学生实施引导,引领学生感受文章中周恩来对于祖国的热爱,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为中国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笔者请学生详细阅读,并结合文章中结构的梳理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们从周恩来少年时代发生的事情加以分析,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建立振兴中华的志向等内容中详细体会周恩来建立志向的过程,进而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周恩来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对中国振兴付出的努力,且借助课文与多媒体资源的详细展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对于祖国的热爱,感受到周恩来对于整个国家厚重的大爱。最终,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的体验和参与中感受到了课文中浓厚的爱国情怀,并切实经过课文的阅读实现了热爱祖国道德品质的建立。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树立道德榜样,借助文学教育向学生展示高尚品德,以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体验和参与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人高尚品德的建立。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丰富的文学作品加以筛选,并选用小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感受且其中具有高尚品格的课文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进而保证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实现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和个人品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李勤魁.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OL].学周刊,2020(06).
[2]何书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OL].学周刊,202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借助日常的以身作则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也需要借助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述做到“润物无声”的德育引导,帮助每一位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中感受到语文教师身上的优秀品德,在语文课文的知识学习中实现高尚品质的理解和逐步建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语文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以期逐步引领学生们感受高尚的道德品质,理解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中被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课本中的高尚品格所影响,并切实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助人为乐品质的感知
如果想要将这个社会建设得更为美好、和谐,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助人为乐品质的传递对学生实施德育引导,以期借助日常对学生们的无私帮助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课文的讲授,有效帮助学生感知助人为乐品质、建立助人为乐品质。
例如,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在这首诗歌的吟诵中尝试针对诗歌中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接着,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完成了詩歌的有感情朗读,纷纷表示这首诗歌中写到雷锋叔叔帮助年幼的小朋友与年迈的老奶奶,他值得我们尊敬。笔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借助雷锋的其他事迹在多媒体屏幕上加以展示,以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雷锋身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最终,学生在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和感受中了解、理解了雷锋叔叔身上可贵的品质,并结合诗歌中写出的内容切实了解了“助人为乐”道德品质的含义和价值,进而也表示将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陶罐和铁罐》: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品质的了解
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秉持着尊重他人、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进行人际交往。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笔者也注重践行“生本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借助《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讲述为学生展示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进而有效建立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完成课文阅读后,笔者请学生任选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其中之一,对它说一说你最想告诉它的话。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学生对陶罐说:“你的谦虚使我敬佩,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美德。”有的学生对铁罐说“你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不尊重他人,我们不喜欢你。”还有的学生对铁罐说:“如果你可以像陶罐一样尊重他人,与他人互敬互爱,也许你也可以变成‘文物’,受到世人的喜爱。”……学生们在课堂发言中积极参与,纷纷表达出对于陶罐品格的认可和对于铁罐的批评和纠正。最终,学生们不仅在课堂的文章研读和分析中感受、了解了陶罐身上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高贵品质,还对于铁罐身上傲慢、不尊重他人的道德缺陷进行了批判,且最终以陶罐为榜样,建立了尊重他人、与他人互敬互爱的道德品质。
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热爱祖国品质的建立
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并以史为鉴,照亮自我发展的未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课文《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对学生实施引导,引领学生感受文章中周恩来对于祖国的热爱,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为中国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笔者请学生详细阅读,并结合文章中结构的梳理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们从周恩来少年时代发生的事情加以分析,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建立振兴中华的志向等内容中详细体会周恩来建立志向的过程,进而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周恩来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对中国振兴付出的努力,且借助课文与多媒体资源的详细展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对于祖国的热爱,感受到周恩来对于整个国家厚重的大爱。最终,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的体验和参与中感受到了课文中浓厚的爱国情怀,并切实经过课文的阅读实现了热爱祖国道德品质的建立。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树立道德榜样,借助文学教育向学生展示高尚品德,以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体验和参与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人高尚品德的建立。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丰富的文学作品加以筛选,并选用小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感受且其中具有高尚品格的课文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进而保证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实现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和个人品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李勤魁.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OL].学周刊,2020(06).
[2]何书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OL].学周刊,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