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的非功用性体验研究——基于云南玉龙雪山游记的扎根理论分析

来源 :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790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游个性化、情感化、精神性消费渐成趋势背景下,具有丰富非功用性特质的山地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提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这一新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玉龙雪山案例地网络游记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洞察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发展过程及实现方式等.研究表明: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是在山地旅游场的精神导引下、在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中深刻融入山地情境,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达成自我成就的内在体验过程;精神导引、情绪反应、情感表白、自我洗礼是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形成发展的主要过程;感知填充、意义生产、关系建构等3种体验方式在整个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过程中融合贯穿,诠释了自我成就的体验价值.
其他文献
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经济基础的特征不尽相同,与之相符的上层建筑亦表现出相应差异,由此,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并将最终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将经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唯物史观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演
期刊
文化地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人文地理学分支,既是专业课程也是素养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中包含的文化,或文化中的空间安置.研究内容为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文化评价等.由于文化与人密切相关,因此文化地理学聚焦于人和人的想法.相比于自然地理研究的物质实体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抽象信息,文化地理研究更具“人性”,更有“温度”.我国的文化地理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十年来成为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
期刊
面对重大疫情,公权力以其常态性的防控措施,已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社会秩序.公权力的扩张,能集中力量和资源,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扩张的同时必然对公民基本权利产生限制,但此种限制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合理界定公权力的边界.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计划改善幼儿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增强大脑整合功能,促使幼儿与环境和谐相处.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法对3位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程度、身体素质进行评估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方案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训练.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幼儿感统失调、身体素质情况进行测评发现:本次干预训练能有效改善轻度、中度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失调程度,重度失调幼儿没有明显改善,且感统失调能否改善与幼儿感统失调严重程度、感统失调原因以及家长的配合程度有关;此外,本次感统训练对幼儿身体素质、自信心、手眼协调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志愿服务需要同时满足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由此形成志愿服务利己、利他矛盾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斯密悖论指出人性的利己利他动机有多重性、复杂性和可塑性.本文通过构建志愿行为动机的动态演化模型,提出在志愿服务的设计和实践中,无须排斥具有偏利己动机的行为主体,而应当通过分析青年志愿者的动机,设计相应的志愿情境,通过潜在利他动机的强化机制和利他动机的持续发展机制两种志愿情境,实现志愿动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在统一和志愿行为的可持续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服务中显得力不从心,亟须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但是,从社会组织建设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对社会服务的接受程度和购买力来看,实现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城市社区服务依然任重道
本文探讨了近年来对鄂尔多斯青铜器名称由来、地域分布和时代延续的研究情况.综述了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遗迹,并绘制分布示意图,分析了鄂尔多斯青铜器遗存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分布规律.依据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剖析出其中的原创文化元素和外来多元文化元素.绘制了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欧亚草原青铜器文化的双向交流、传播所形成的鄂尔多斯高原、周边的青铜之路示意图,并对鄂尔多斯青铜之路进行初步探讨.
内蒙古大青山地处蒙古高原中温型草原和暖温性草原交汇处,是阴山山地中段保存最好的次生林区,气候、土壤、地质地貌、动物、植物都极具代表性.同时,大青山是黄河中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文状况、净化水质等作用,是阴山山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为客观地反映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贡献与作用,提高全民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并为大青山森林资源经营利用、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大青山森林生态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据2016年国家林业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时代新课题,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其理论根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升,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实践的传承与创新.在实践逻辑上经历了生态——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转化.在价值理路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超越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局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方案.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新冠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5月1日,WHO重申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将长期存在.尽管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的防控,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我国新冠疫情的防控仍将是艰难的、长期的和常态化的.青年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研究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青年大学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此,文章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