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延长股份有限公司对靖边采油厂西南部席麻湾开始进行系统的勘探和开发,在该区域钻探过程中,发现延9段油气显示比较明显,并且部分井试油获得了较好的工业油流,充分说明了研究区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通过基础地质研究分析油藏特征、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延9段 油藏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54-01
1 引言
本文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单元的中部,总的构造格局表现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平缓单斜,构造幅度不大,倾角较小,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的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研究区西起靖探289井,东至镇靖乡, 靖探501井,北至靖探294井,南至杨米涧,靖探422井,区域面积为584.567km2,主力开发层系为延9段油层。自2009年以来,研究区延9段油藏实行边勘探、边开发、边生产的技术政策。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必须进一步研究该区油气成藏规律为油藏大规模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油藏特征
本区延9段油藏形成于西倾单斜背景上,上倾方向依赖砂岩尖灭或砂岩的岩性致密或砂岩物性变差形成对油气遮挡,下倾方向边、底水发育,油水分异较显著。延9油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藏边底水活跃,驱动方式主要为弹性水驱。根据油田资料,油藏压力系数约0.91,油层平均压力为11.1MPa。地温梯度2.71℃/100m,平均油层温度为43.8℃。本区延9油藏原油性质原油密度、粘度等变化均不大,具有低密度(0.823g/cm3)、低粘度(50℃条件下5.03mPa.s)、低凝固点(18.6℃)的特点。延9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由于束缚水饱和度高,其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大于50%,平均为56.26%,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下降很快,而水相渗透率增加较慢。延9段水驱油实验束缚水饱和度28.57%,最终驱油效率50.68%,水驱采收率较高。
3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其富集成藏规律
3.1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1)烃岩源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在差异升降的构造背景下开始形成,这一构造背景使盆地在晚三叠世时具有广阔的湖泊环境,其中以延长组长7沉积期的湖泊水域最为宽阔,水体最深,湖泊面积约10×104km2,发育区域上分布广泛的黑色泥岩,成为有利的生油岩系,其次为长9时期的的暗色油页岩也是有利的生油岩系。长9烃源岩特征,总有机碳含量:1.19%-8.64%,平均TOC:5.03%;总烃含量(HC):314.2ppm;氯仿沥青“A”:0.47%-1.3%,平均沥青“A”含量:0.86%;热解生烃潜量:4.12-7.03mg/g,平均生烃潜量:15.94mg/g ,油页岩厚2-10m,可以为该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油条件。
(2)储层条件
靖边地区延安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曲流河道砂坝、心滩砂体均是良好的储集体。总体来看靖边地区延长组储层为中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和低油气产量的典型低渗砂体储层,储层岩性较细,物性总体比深部储层好,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岩压实及其胶结作用较强烈,孔隙损失严重,但延安组在成岩过程中蚀变的大量浊沸石胶结物,由于其后酸性水的加入,溶蚀的浊沸石了而产生了大量次生溶孔,因而较为显著的改善了砂岩的储渗条件,此外,研究区储层微裂缝较发育,在微裂缝的发育的层段,渗透率提高十几-成百倍,显著的改善了储层渗透性。研究区延9油层组发育了四类储层。Ⅰ类中高渗透层,Ⅱ类低渗透层,Ⅲ类特低渗透层,Ⅳ类超低渗透层,其中前三类为有效储集层。本区延9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平均占50.2%,Ⅰ类储层平均占26.7%,Ⅲ类储层平均占23.1%。
(3)盖层及遮挡条件
延9油层组上部主要为河流、浅湖沼泽相沉积的砂、泥岩夹煤线,暗色泥岩厚度80~120m,为该油藏的重要封盖层。陕北地区在区域构造上为一西倾的大单斜,含油砂体上倾方向的遮挡就成了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本区储集层遮挡条件可以分为岩性遮挡与成岩遮挡,岩性遮挡为与骨架砂体穿插共存的河道间及其湖湾沉积。延9油层储集层主要为曲流河河道砂体,在纵向上上覆延8和延7湖沼相粉砂岩、泥岩相细粒粉砂岩构成了岩性遮挡,侧向上河道间细粒沉积构成侧向封堵层。
(4)成藏组合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演化史奠定了其在纵向上发育了多套储盖组合。延9油藏顶部的湖沼相沉积为有效盖层,其底部长1、长7和长9为有利的烃源岩,形成“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3.2 油气富集成藏特点及规律
油气运移为两种通道类型:连通砂体和裂缝,以连通砂体为主,局部地区发育构造裂缝,形成了两类成藏模式:①以连通砂体为主要通道的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②以裂缝为主要通道的幕式充注成藏模式延9油层是靖边油田石油赋存的一个重要层位,对研究区油藏形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本区延9油藏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沉積微相、储层物性变化、微构造高点,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等因素控制。
(1)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
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延9油层组沉积相主要为曲流河亚相,河道砂体和心滩是延9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部位,砂体发育,规模大,物性相对均匀,物性较好,因而含油性较好,而在河道边缘部位,砂体减薄甚至尖灭,岩性变细、物性变差、泥质成分增多,非均质性增强,因而含油性变差。
(2)河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
研究区处于陕北斜坡中部,地层倾角不到1度,油气圈闭主要依赖于岩性因素,圈闭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上部与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河道砂体上倾方向的漫滩沼泽泥质岩,对运移来的油气起良好的遮挡作用,透镜状河道砂体向两侧有变薄并变为河道间泥岩的趋势,砂体边缘也常有地层水停滞,成为胶结致密带,可对油气的聚集起遮挡作用。目前所发现和开发的大部分延9油层,其上倾方向都发育有泥质沉积。
(3)差异压实成因的构造高点对油气富集高产的控制作用
本区的河道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垂向上堆叠在一起的砂体带,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小型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试油及开发结果证明,陕北大部分延9油气藏都处在局部鼻状构造带上。
综合上述认为该区延9油藏富集的规律为:局部隆起构造是油藏形成的前提,局部构造位置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河道和心滩砂体是该区主要储集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是油气保存和富集的保证,遮挡条件越好,其油气富集成度越高;储层物性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密切,储集层物性越好,束缚水饱和度越低,含油饱和度越高。
结论
通过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分析,认为席麻湾-旧城探区延9段油层组具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油气圈闭条件,延9段油藏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储层物性变化、鼻状隆起油气运移通道等因素控制,延9段油藏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以上该研究区的特征,为该区今后的勘探决策、勘探部署及其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白玉彬,招靖舟等.优质烃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2] 李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关键词]延9段 油藏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54-01
1 引言
本文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单元的中部,总的构造格局表现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平缓单斜,构造幅度不大,倾角较小,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倾的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研究区西起靖探289井,东至镇靖乡, 靖探501井,北至靖探294井,南至杨米涧,靖探422井,区域面积为584.567km2,主力开发层系为延9段油层。自2009年以来,研究区延9段油藏实行边勘探、边开发、边生产的技术政策。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必须进一步研究该区油气成藏规律为油藏大规模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油藏特征
本区延9段油藏形成于西倾单斜背景上,上倾方向依赖砂岩尖灭或砂岩的岩性致密或砂岩物性变差形成对油气遮挡,下倾方向边、底水发育,油水分异较显著。延9油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藏边底水活跃,驱动方式主要为弹性水驱。根据油田资料,油藏压力系数约0.91,油层平均压力为11.1MPa。地温梯度2.71℃/100m,平均油层温度为43.8℃。本区延9油藏原油性质原油密度、粘度等变化均不大,具有低密度(0.823g/cm3)、低粘度(50℃条件下5.03mPa.s)、低凝固点(18.6℃)的特点。延9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由于束缚水饱和度高,其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大于50%,平均为56.26%,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下降很快,而水相渗透率增加较慢。延9段水驱油实验束缚水饱和度28.57%,最终驱油效率50.68%,水驱采收率较高。
3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其富集成藏规律
3.1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1)烃岩源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在差异升降的构造背景下开始形成,这一构造背景使盆地在晚三叠世时具有广阔的湖泊环境,其中以延长组长7沉积期的湖泊水域最为宽阔,水体最深,湖泊面积约10×104km2,发育区域上分布广泛的黑色泥岩,成为有利的生油岩系,其次为长9时期的的暗色油页岩也是有利的生油岩系。长9烃源岩特征,总有机碳含量:1.19%-8.64%,平均TOC:5.03%;总烃含量(HC):314.2ppm;氯仿沥青“A”:0.47%-1.3%,平均沥青“A”含量:0.86%;热解生烃潜量:4.12-7.03mg/g,平均生烃潜量:15.94mg/g ,油页岩厚2-10m,可以为该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油条件。
(2)储层条件
靖边地区延安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曲流河道砂坝、心滩砂体均是良好的储集体。总体来看靖边地区延长组储层为中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和低油气产量的典型低渗砂体储层,储层岩性较细,物性总体比深部储层好,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岩压实及其胶结作用较强烈,孔隙损失严重,但延安组在成岩过程中蚀变的大量浊沸石胶结物,由于其后酸性水的加入,溶蚀的浊沸石了而产生了大量次生溶孔,因而较为显著的改善了砂岩的储渗条件,此外,研究区储层微裂缝较发育,在微裂缝的发育的层段,渗透率提高十几-成百倍,显著的改善了储层渗透性。研究区延9油层组发育了四类储层。Ⅰ类中高渗透层,Ⅱ类低渗透层,Ⅲ类特低渗透层,Ⅳ类超低渗透层,其中前三类为有效储集层。本区延9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平均占50.2%,Ⅰ类储层平均占26.7%,Ⅲ类储层平均占23.1%。
(3)盖层及遮挡条件
延9油层组上部主要为河流、浅湖沼泽相沉积的砂、泥岩夹煤线,暗色泥岩厚度80~120m,为该油藏的重要封盖层。陕北地区在区域构造上为一西倾的大单斜,含油砂体上倾方向的遮挡就成了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本区储集层遮挡条件可以分为岩性遮挡与成岩遮挡,岩性遮挡为与骨架砂体穿插共存的河道间及其湖湾沉积。延9油层储集层主要为曲流河河道砂体,在纵向上上覆延8和延7湖沼相粉砂岩、泥岩相细粒粉砂岩构成了岩性遮挡,侧向上河道间细粒沉积构成侧向封堵层。
(4)成藏组合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演化史奠定了其在纵向上发育了多套储盖组合。延9油藏顶部的湖沼相沉积为有效盖层,其底部长1、长7和长9为有利的烃源岩,形成“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3.2 油气富集成藏特点及规律
油气运移为两种通道类型:连通砂体和裂缝,以连通砂体为主,局部地区发育构造裂缝,形成了两类成藏模式:①以连通砂体为主要通道的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②以裂缝为主要通道的幕式充注成藏模式延9油层是靖边油田石油赋存的一个重要层位,对研究区油藏形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本区延9油藏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沉積微相、储层物性变化、微构造高点,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等因素控制。
(1)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
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延9油层组沉积相主要为曲流河亚相,河道砂体和心滩是延9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部位,砂体发育,规模大,物性相对均匀,物性较好,因而含油性较好,而在河道边缘部位,砂体减薄甚至尖灭,岩性变细、物性变差、泥质成分增多,非均质性增强,因而含油性变差。
(2)河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
研究区处于陕北斜坡中部,地层倾角不到1度,油气圈闭主要依赖于岩性因素,圈闭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上部与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河道砂体上倾方向的漫滩沼泽泥质岩,对运移来的油气起良好的遮挡作用,透镜状河道砂体向两侧有变薄并变为河道间泥岩的趋势,砂体边缘也常有地层水停滞,成为胶结致密带,可对油气的聚集起遮挡作用。目前所发现和开发的大部分延9油层,其上倾方向都发育有泥质沉积。
(3)差异压实成因的构造高点对油气富集高产的控制作用
本区的河道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垂向上堆叠在一起的砂体带,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小型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试油及开发结果证明,陕北大部分延9油气藏都处在局部鼻状构造带上。
综合上述认为该区延9油藏富集的规律为:局部隆起构造是油藏形成的前提,局部构造位置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河道和心滩砂体是该区主要储集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是油气保存和富集的保证,遮挡条件越好,其油气富集成度越高;储层物性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密切,储集层物性越好,束缚水饱和度越低,含油饱和度越高。
结论
通过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分析,认为席麻湾-旧城探区延9段油层组具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油气圈闭条件,延9段油藏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储层物性变化、鼻状隆起油气运移通道等因素控制,延9段油藏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以上该研究区的特征,为该区今后的勘探决策、勘探部署及其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白玉彬,招靖舟等.优质烃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2] 李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