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查尔斯·布考斯基(Henry Charles Bukowski)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不可忽略的重要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与小说,拥有全世界各阶层、各领域的读者,却在学界长期受到冷落和批评.为了重新评估布考斯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从后时代视域下再次梳理布考斯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布考斯基的创作得到广泛接受得益于上世纪60年代起“地下杂志”提供的长期曝光,作为“流行现象”而被主流编辑赏识则进一步开拓了其创作事业道路.持续书写边缘群体和底层生活经验的布考斯基,在上世纪末期渐渐成为反主流、反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布考斯基(Henry Charles Bukowski)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不可忽略的重要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与小说,拥有全世界各阶层、各领域的读者,却在学界长期受到冷落和批评.为了重新评估布考斯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从后时代视域下再次梳理布考斯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布考斯基的创作得到广泛接受得益于上世纪60年代起“地下杂志”提供的长期曝光,作为“流行现象”而被主流编辑赏识则进一步开拓了其创作事业道路.持续书写边缘群体和底层生活经验的布考斯基,在上世纪末期渐渐成为反主流、反文化偶像被更多人所熟知.而伴随布考斯基创作生涯的流行现象背后,是长期被忽略的关于“自我”的危机与自我建构等主题的探讨.
其他文献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无论外貌还是言行举止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倾向,无独有偶,当代人气小说《失恋33天》中的男主人公王小贱也有同样的特点.本文将贾宝玉与王小贱两位人物进行古今对比,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女性化倾向,继而探讨两个人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女性化倾向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对待女性化倾向的态度与接纳度上的古今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和产物,是一个群族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古代汉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普遍的文化自觉.
王尔德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开拓了莎评的新领域,给人们带来了解读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新的视角和观点.细读和分析王尔德的莎评作品,从中反观王尔德“艺术至上”的个性化美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王尔德美学观念的矛盾性及其时代以及个人的原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文学作家,其长篇小说早已名扬四海,短篇小说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促使他成为屹立于世界文学殿堂的不朽丰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见证了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的发展与变化.其中,长篇小说《赌徒》是一部他在其最短时间内完成的、优秀的美学著作,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狂欢化的特征.通过阅读《赌徒》这部作品,可以看出作家主要通过狂欢化的仪式、狂欢化的语言与笑声等来体现强烈的狂欢化色彩.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正是通过《赌徒》这部作品中的狂欢化的书写给读者介
魔幻童话是俄罗斯民间童话中最典型的童话类型,文章简述了俄罗斯魔幻童话的概念、起源及特点;并从宗教来源、环境影响和历史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魔幻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来源;最后通过分析个别典型人物形象来进一步解读魔幻童话所反映出的俄罗斯社会文化与民族性格.
创建于1864年的德国莎士比亚学会是世界上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会,它在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莎士比亚戏剧使德国脱离了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模式,创建了新的戏剧风格.莱辛、赫尔德及歌德等德国文坛巨匠均十分推崇莎士比亚.德国每年上演的莎士比亚戏剧次数远超英国本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国人重新发现了莎士比亚.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描写家庭社会问题的长篇杰作,该书聚焦于图书公司小职员汪文宣的家庭,生动地刻画了抗战后期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同时,作者以男性的视角对于家庭中女性的塑造也尤为深刻,揭露了女性在时代与家庭双重悲剧下的困状与挣扎.本文以女主人公曾树生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她的三重困境和在困境中的矛盾心理,探究女性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并思考现实背景下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抗争与妥协.
《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英国北部工业城市米尔顿为背景,从南方淑女玛格丽特的视角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复杂的劳资关系和社会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大机器生产在给北方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疾病盛行,文中黑尔太太和贝西·希金斯从患病直至死亡的过程便集中体现了疾病在工业文明转型时期的众多隐喻.本文以《南方与北方》为例,旨在探讨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疾病叙事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对樋口一叶《十三夜》的研究多从女性或女性角色的角度出发,探讨男权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悲惨.本文拟从《十三夜》登场的五名男性角色的角度出发,挖掘男性角色的故事,分析男性角色的心理,体会男性们的挣扎与坚持,以期发现不一样的《十三夜》乃至不一样的樋口一叶.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英国现代女作家穆丽尔·斯帕克的代表作.学生桑迪与教师布罗迪这对爱恨交织的矛盾统一体一直是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焦点,由于作者使用超然中立的叙述方式使文本具有无限解读的开放性.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斯芬克斯因子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师生二人的伦理选择,以期窥视作者在小说中所体现的道德观: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可以僭越他者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