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趋势,提出了提高攀枝花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攀枝花 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途径
近年来,攀枝花市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如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尽快建立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已成为攀枝花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研究收入差距的理论由来已久,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杜尔阁、斯密、马尔萨斯、配第、李嘉图等人最早研究过收入差距问题,但将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要素收入分配间的差距。他们认为,收入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报酬,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由于其提供的生产要素的不同性质,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收入必然存在差别。
关于收入差距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较早而且又比较系统地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进行了阐述,1955年库兹涅茨提出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假设,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库兹涅茨把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问题会最终得以改善。
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研究表明,当经济增长在一种生存的农业经济中,通过窄小的现代部门的扩张而开始时,收入分配的不均等会大幅度增加,即60%的穷人的地位相对或绝对恶化,20%的中等收入者的收入份额也会下降,5%的高收入者的收入份额显著上升。鲍克特的研究也显示出经济发展水平同收入不平等的清晰的“倒U”关系。阿鲁瓦利亚研究发现,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相对不均等程度显著地大于发达国家。哈罗德.李代尔发现,以基尼系数表示的收入不均等转折点(即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值的点)为人均243美元(按1871年价格计算)。总体上看,以上三人的研究成果与库兹列茨和鲍克特的结论完全一致。
国际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方案和现成经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在研究中应注重城乡发展的时代性、特殊性、阶段性,注重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中的创新,创造性地解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二)国内研究状况
当前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认识,理论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虽然有所扩大,但是还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没有必要夸大,主要代表人物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陈宗胜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代表人物有吴敬琏、杨宜勇等人。
赵人伟、李实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城市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的无序因素扩大了收入差距;经济政策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吴敬琏指出,机会的不平等是造成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综合各方观点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体制的不完善、分配秩序混乱等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国都存在收入差距问题,在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上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累进所得税制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而北欧和西欧一些国家则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来促进收入的平等化。汤敏认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是要做到收入平等和机会平等,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郭树清认为,要增加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城镇化和社会保障的完善对缩小收入差距非常重要;林毅夫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收入增长和分配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达到的;厉无畏提出了“一次分配重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实现社会收入的第三次分配”的思路。
二、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005—2010年,攀枝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保持在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见表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82元,比2005年增长85.0%,“十一五”年均增长13.1%,比“十五”加快6.8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绝对差距2227元,而且与GDP增长相比,城镇居民工资增长相对不足。2000—2010年,攀枝花市居民工资总额增长与GDP增长不能够完全保持同步,工资总额占GDP百分比逐年呈前降后升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低值12.19%,在2009年后有所回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21.55%。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93元,比“十五”末增长81.7%,年均增长12.7%,比“十五”加快5.4个百分点,绝对值比全国高374元,比全国平均年均增速低2.2%。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9∶1,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68∶1(见图1)。由此可见,攀枝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间仍存在巨大反差,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差距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采用库兹涅兹比率对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用公式表示为:
■
式中,K代表库兹涅茨比率,Yi和Pi分别代表各收入组的收入份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以及各收入组的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数的比重,即:y1+ y2+…+yn=1, p1+p2+…+pn=1。
测算显示,攀枝花社会公正水平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说明攀枝花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较严重失衡现象,仍处于发展与公平的“两难”境地,二者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对攀枝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
三、缩小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一)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1、加快提高企业职工收入
(1)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核心是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收益及全社会工资增长水平相关联的增长机制,应尽快建立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制度,以保证企业职工工资的持续、稳定增长。(2)以劳动力市场工种(职业)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3)向矿产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企业征收就业调节基金。矿产资源型产业是攀枝花市的优势产业,这些企业占有或利用着大量矿产资源,而且利润较高,但用工较少,吸纳和安置就业的空间也普遍很小。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国家的矿产权益没有很好实现、本属于全社会的利益向这类企业转移的份额越来越大而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向这类企业征收就业调节基金,以缓解攀枝花市的就业压力。(4)把企业劳动报酬增长列入地区经济工作考核目标,使各区县把促进企业劳动报酬增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稳步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
(1)提高公务员工资。2006年公务员工资规范性改革以后,公务员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地方性津贴补贴构成。要提高公务员工资,当前主要是提高其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2)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提高。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到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外,攀枝花市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方案至今没有出台,造成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公务员工资不同步,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工资比公务员低20%的状况。应加快绩效工资改革,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到公务员水平。
3、积极增加就业
(1)发挥政府在就业上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一是要加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增加民生支出中就业支出的比重,三是要把就业培训、促进创业和扩大公益性就业作为就业支出的重点,四是要保证就业支出的足额及时到位。(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就业关乎民生、决定收入,今后各区县在招商引资时既要注重大规模、高科技的项目,又要注重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多的项目。(3)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攀枝花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也已成为攀枝花市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建议攀枝花出台进一步降低创业者创业门槛,扶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使灵活就业人员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4)机关、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高学历、有见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领办、创办企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还有一定的投资和筹资能力。事实证明,这些人往往也是企业能够创办成功并进一步做大做强最可靠的保证。建议攀枝花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倡导新一轮“机关干部离岗创业促就业”行动,鼓励公务员离职领办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创办企业。
(二)大力提高农民收入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在攀枝花市农业劳动年龄人口中,收入主要以一产为主,因此,发挥攀枝花市土地、光照与气候等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依靠龙头企业,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切实提高经营性农民收入。
2、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减少农民,但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应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途径。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门机构应结合攀枝花市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实际,深入开展用工市场需求调查,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3、创新体制政策,开辟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目前攀枝花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建议攀枝花尽快制定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意见,以指导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出台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金投向流转土地的经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培育和扶持一批土地流转主体,鼓励开展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4、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民创业增收
政府主导、组织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大力支持引导农民创业,对农民创业给予信贷倾斜和税费、用地、用工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农民创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企业及服务、中介、合作等各类组织,推动一人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意义重大。
5、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实行集中集聚发展
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进城,是跳出农村找出路,并不会带来农村面貌的直接改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大问题,其中发展小城镇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小城镇这一载体,实行人口集中,产业集聚,集中发展社会事业,集中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且还能提高农民素质,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攀枝花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中心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民向中心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三)强化攀枝花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1、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虽然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排在全国中上游水平,但鉴于攀枝花市物价总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较高的现实,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是今后一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为此,建议将低保标准与人均实际收入挂钩,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群众收入和物价上涨同步提高,即按当地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5%的比例,确定新一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按照国家要求,攀枝花市已连续5年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议建立攀枝花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即每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幅度不低于上年攀枝花市GDP增长幅度;同时通过采取扩大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提高统筹层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等措施,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支撑能力,确保调整政策落实到位。
3、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特殊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为此建议:一要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优惠力度,切实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考录行政事业单位加分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的容量,特别是规范基层事业单位进人办法,明确要求区县事业单位进人要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三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借鉴先进经验,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加快现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为大学生在就业咨询、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小额贷款担保、社保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4、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建议进一步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公益性岗位具有低工作技能、高就业稳定性的特点,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
参考文献:
①刘利.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解—现状评判—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10
②李雪松.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
③内蒙古西部开发办,内蒙古党委政研室. 关于提高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J]. 北方经济,2010(5)
④攀枝花市统计局. 攀枝花统计年鉴.2010
(肖亮,1972年生,四川泸州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何雯,1981年生,重庆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关系)
关键词:攀枝花 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途径
近年来,攀枝花市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如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尽快建立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已成为攀枝花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研究收入差距的理论由来已久,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杜尔阁、斯密、马尔萨斯、配第、李嘉图等人最早研究过收入差距问题,但将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要素收入分配间的差距。他们认为,收入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报酬,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由于其提供的生产要素的不同性质,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收入必然存在差别。
关于收入差距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较早而且又比较系统地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进行了阐述,1955年库兹涅茨提出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假设,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库兹涅茨把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问题会最终得以改善。
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研究表明,当经济增长在一种生存的农业经济中,通过窄小的现代部门的扩张而开始时,收入分配的不均等会大幅度增加,即60%的穷人的地位相对或绝对恶化,20%的中等收入者的收入份额也会下降,5%的高收入者的收入份额显著上升。鲍克特的研究也显示出经济发展水平同收入不平等的清晰的“倒U”关系。阿鲁瓦利亚研究发现,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相对不均等程度显著地大于发达国家。哈罗德.李代尔发现,以基尼系数表示的收入不均等转折点(即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值的点)为人均243美元(按1871年价格计算)。总体上看,以上三人的研究成果与库兹列茨和鲍克特的结论完全一致。
国际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方案和现成经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在研究中应注重城乡发展的时代性、特殊性、阶段性,注重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中的创新,创造性地解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二)国内研究状况
当前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认识,理论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虽然有所扩大,但是还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没有必要夸大,主要代表人物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陈宗胜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代表人物有吴敬琏、杨宜勇等人。
赵人伟、李实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城市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的无序因素扩大了收入差距;经济政策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吴敬琏指出,机会的不平等是造成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综合各方观点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体制的不完善、分配秩序混乱等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国都存在收入差距问题,在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上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累进所得税制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而北欧和西欧一些国家则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来促进收入的平等化。汤敏认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是要做到收入平等和机会平等,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郭树清认为,要增加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城镇化和社会保障的完善对缩小收入差距非常重要;林毅夫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收入增长和分配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达到的;厉无畏提出了“一次分配重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实现社会收入的第三次分配”的思路。
二、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005—2010年,攀枝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保持在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见表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82元,比2005年增长85.0%,“十一五”年均增长13.1%,比“十五”加快6.8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绝对差距2227元,而且与GDP增长相比,城镇居民工资增长相对不足。2000—2010年,攀枝花市居民工资总额增长与GDP增长不能够完全保持同步,工资总额占GDP百分比逐年呈前降后升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低值12.19%,在2009年后有所回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21.55%。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93元,比“十五”末增长81.7%,年均增长12.7%,比“十五”加快5.4个百分点,绝对值比全国高374元,比全国平均年均增速低2.2%。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9∶1,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68∶1(见图1)。由此可见,攀枝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间仍存在巨大反差,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差距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采用库兹涅兹比率对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用公式表示为:
■
式中,K代表库兹涅茨比率,Yi和Pi分别代表各收入组的收入份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以及各收入组的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数的比重,即:y1+ y2+…+yn=1, p1+p2+…+pn=1。
测算显示,攀枝花社会公正水平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说明攀枝花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较严重失衡现象,仍处于发展与公平的“两难”境地,二者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对攀枝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
三、缩小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一)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1、加快提高企业职工收入
(1)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核心是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收益及全社会工资增长水平相关联的增长机制,应尽快建立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制度,以保证企业职工工资的持续、稳定增长。(2)以劳动力市场工种(职业)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3)向矿产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企业征收就业调节基金。矿产资源型产业是攀枝花市的优势产业,这些企业占有或利用着大量矿产资源,而且利润较高,但用工较少,吸纳和安置就业的空间也普遍很小。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国家的矿产权益没有很好实现、本属于全社会的利益向这类企业转移的份额越来越大而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向这类企业征收就业调节基金,以缓解攀枝花市的就业压力。(4)把企业劳动报酬增长列入地区经济工作考核目标,使各区县把促进企业劳动报酬增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稳步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
(1)提高公务员工资。2006年公务员工资规范性改革以后,公务员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地方性津贴补贴构成。要提高公务员工资,当前主要是提高其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2)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提高。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到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外,攀枝花市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方案至今没有出台,造成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公务员工资不同步,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工资比公务员低20%的状况。应加快绩效工资改革,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到公务员水平。
3、积极增加就业
(1)发挥政府在就业上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一是要加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增加民生支出中就业支出的比重,三是要把就业培训、促进创业和扩大公益性就业作为就业支出的重点,四是要保证就业支出的足额及时到位。(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就业关乎民生、决定收入,今后各区县在招商引资时既要注重大规模、高科技的项目,又要注重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多的项目。(3)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攀枝花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也已成为攀枝花市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建议攀枝花出台进一步降低创业者创业门槛,扶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使灵活就业人员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4)机关、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高学历、有见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领办、创办企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还有一定的投资和筹资能力。事实证明,这些人往往也是企业能够创办成功并进一步做大做强最可靠的保证。建议攀枝花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倡导新一轮“机关干部离岗创业促就业”行动,鼓励公务员离职领办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创办企业。
(二)大力提高农民收入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在攀枝花市农业劳动年龄人口中,收入主要以一产为主,因此,发挥攀枝花市土地、光照与气候等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依靠龙头企业,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切实提高经营性农民收入。
2、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减少农民,但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应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途径。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门机构应结合攀枝花市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实际,深入开展用工市场需求调查,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3、创新体制政策,开辟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目前攀枝花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建议攀枝花尽快制定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意见,以指导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出台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金投向流转土地的经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培育和扶持一批土地流转主体,鼓励开展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4、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民创业增收
政府主导、组织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大力支持引导农民创业,对农民创业给予信贷倾斜和税费、用地、用工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农民创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企业及服务、中介、合作等各类组织,推动一人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意义重大。
5、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实行集中集聚发展
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进城,是跳出农村找出路,并不会带来农村面貌的直接改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大问题,其中发展小城镇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小城镇这一载体,实行人口集中,产业集聚,集中发展社会事业,集中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且还能提高农民素质,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攀枝花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中心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民向中心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三)强化攀枝花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1、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虽然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排在全国中上游水平,但鉴于攀枝花市物价总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较高的现实,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是今后一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为此,建议将低保标准与人均实际收入挂钩,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群众收入和物价上涨同步提高,即按当地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5%的比例,确定新一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按照国家要求,攀枝花市已连续5年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议建立攀枝花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即每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幅度不低于上年攀枝花市GDP增长幅度;同时通过采取扩大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提高统筹层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等措施,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支撑能力,确保调整政策落实到位。
3、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特殊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为此建议:一要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优惠力度,切实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考录行政事业单位加分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的容量,特别是规范基层事业单位进人办法,明确要求区县事业单位进人要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三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借鉴先进经验,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加快现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为大学生在就业咨询、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小额贷款担保、社保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4、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建议进一步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公益性岗位具有低工作技能、高就业稳定性的特点,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
参考文献:
①刘利.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解—现状评判—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10
②李雪松.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
③内蒙古西部开发办,内蒙古党委政研室. 关于提高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J]. 北方经济,2010(5)
④攀枝花市统计局. 攀枝花统计年鉴.2010
(肖亮,1972年生,四川泸州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何雯,1981年生,重庆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