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残荷》系列作品创作思想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荷花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从古至今已有无数文人墨客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它。老调重谈的题材,如何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在油画《残荷》系列作品里,如何通过西方油画语言去表现中国传统画意境?笔者以为,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色彩,“洋为中用”,使油画《残荷》系列创作作品的面貌产生新的变化,不落俗套……
  【关键词】油画 中国传统画 意境
  
  谈到绘画艺术,我们可以说出无数的画家。但是,当我们追问是什么使他们成为画家、绘画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绘画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艺术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绘画艺术只有在一定的范围中才有意义;绘画艺术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才有意义;绘画艺术只有在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中才有意义。
  我对绘画艺术的理解是多面性的,审美趣味也是多样性和可变性的。在特定的历史中,只有在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中,绘画艺术才决定每个人对多种创作方法的态度和看法。不同风格的画家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如造型方法、表现手段,创作的思维及观念等,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古典主义也好,现代抽象绘画、波普艺术也好,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来传达给观众某种信息,这种信息符号最终是表达一个含义……
  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绘画艺术含义与表现形式的探索,试图在油画与中国画的绘画中寻求中西影响的表现形式,把西洋画的表现力同中国式的绘画意境结合起来,提炼中国式的艺术美,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快感或震撼或反思。荷花作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从古至今已有无数文人墨客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它。老调重谈的题材,如何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在油画《残荷》系列作品里,如何通过西方油画语言去表现中国传统画意境?我以为,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色彩,“洋为中用”,使油画《残荷》系列创作作品的面貌产生新的变化,不落俗套……
  1.线与面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常用线来造型。装饰画是通过线来造型,现代油画表现造型中也是通过线来造型的,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造型理念。同时,对线的造型要求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用法也不同。
  在明•邹德中《繪事指蒙》里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线有十八种描法,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等表现古代绘画的一种线描模式。在现代绘画中,线条的运用不多讲古法,而是讲线的视觉效果感、线的构成感、线条的“性格”感和变化感。如线条的粗细、大小、长短、急慢变化、力度的变化。不同形式线条的组合应用,各种绘画对线条的要求、表现结构、节奏、空间的理解和表现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但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具有共性。“面”的表现是“线”的扩展。“线”与“面”的充分运用,增加了绘画的视觉感、丰富感,使画面表现更加有层次、有趣味。我在《残荷》的探索过程中,尽量采用了点线面的形式构成骨架,利用线与面的构成、面积的大小的对比、线的疏密对比、流动活跃的线条与平稳的线的穿插,造成丰富的层次感。这样,既充分有效的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线的元素,又与西洋绘画中的线条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实现中西绘画中线的元素共存与表现。
  2.色彩的运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和每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用色习惯,绘画中的色彩更是千差万别。色彩大体上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民间”色彩;另一种是专业色彩。民间色彩主要是用色强烈,色彩赋有象征主义意义和单纯性。如:民间喜欢用大红配大绿,桃红、浅黄、淡绿、深绿、蓝和紫不加调和进行应用,带有几分艳俗,显示地域性的色彩特征比较强烈,一般民族的用色习惯不会轻易更改的。而专业性的用色彩,我们是指在美术院校经过长达四年的学习,科学的、自然的用光学原理诠释过的,表现出来的色彩。它与民间色彩造型体系和观念是不同的。在油画《残荷》系列中,我有意识地把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手段结合起来,用油画的造型体系和中国民间的用色习惯融合在一起,大红大绿暗示某种文化符号的意义,用点线面的色构增加画面的丰富形式,中国画的构图用意象的造型表现似与不似、大象无形的境界。在《残荷》系列作品中的之一至十五等作品的探索中,从画面的视觉上看既带有几分艳俗,又富有时代感,同时也具备了现代绘画的特点与元素,暗示与象征的色彩能带给观众震撼感。
  3.绘画形式中符号含义的应用。上述两点说明了在探索中的构想与实践,使我最初的想法得以实现。油画《残荷》作品中如何解决绘画的语言符号问题是作品的精神层面的核心。很多人都在画荷花,却总是附于荷花残缺、悲伤、忧郁的一面,而我的命题是残荷残而不残,充满无限的活力。激动和欢快,单纯的色彩如红、绿等,刻意寓意着事物从复杂到单纯,从无到有的过程,表现生命生存中的顽强和乐观与单纯的人生态度。这种隐喻的象征符号,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色彩语言和表现力,用我心中的意象、夸张的色彩语言、主观的想象,展现出作品的精神层面的核心。这一系列作品,在传承现实主义手法的基础上,糅合绘画的多种元素,视觉上无限张扬、奔放,形式上更加自由,意识上随心所欲地驾驭自己的思想,赋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更好地表达作品张力,更能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目前的全部作品,正从写实走向表现,这样更能体现作品的个性,丰富作品的内涵,如油画《残荷》系列作品,就是为了寻求一种理想的东西、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油画和中国画的世界中探索寻求本体语言的趣味,追求完美,水色交融,融于画中,从中国画的意境中,寻求美的所在。同时,我也在努力寻找中国画的精神与图式,大开大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国画中找形式语言,从油画中寻求表现力,油画从中国画中寻找渲染。
  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在继承中发展,追求本民族传统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用传统艺术形式去创作,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寻找艺术的本体语言,这些都是我冥思苦想的问题。寻找新的审美观念是我一直追求和探索的课题。
  (《残荷》系列彩图见封底)
其他文献
【摘要】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现在的新教材提倡以说、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去教导学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的说话能力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立竿见影 多种多样 联想 想象空间 意想不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有拼音、识字、听话、
期刊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自主阅读,以读代讲。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研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沿着深入研读的要求。如课前预习,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自读程序:  ①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查阅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句的主要意思。  ②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各段的
期刊
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比较性阅读。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却反映不同的主题。又如《鲁班学艺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質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语文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期刊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现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强调素质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必要。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上欠缺较为突出。表现为任性,以我为中心,不尊重其他人,不合群等。因此,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备课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習英语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有了兴趣,就等于有了做好一件事的原动力。对于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什么是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事?自然是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滚沙球’的启示、‘大胆往前走,莫回头’、‘恼人的‘-2’’”涵盖了上课、课外活动、学生作业等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
期刊
【摘要】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要把他的功能和特点两个方面综合起来,会发现毛泽东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 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要把他的功能和特点两个方面综合起来,会发现毛泽东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毛泽东对自己的思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