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陈旧和职业技能水平低下这两方面。要提高师资力量就必须建立培训体系,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教师从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师资力量
五年制高职教育从建立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被学生及家长认可和接受,成为职业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当今社会,企业、单位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而是越来越关注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匹配。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很好地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致力于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相契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一、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陈旧
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从职业中专和大专演变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长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较少接触到企业,缺乏与企业之间沟通与互动的机会。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岗位实践等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去企业实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并不重视,导致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多停留在书本。由于很少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往往较为缓慢,落后于企业的技术革新。教师无法传授最新的专业知识,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滞后于企业所用,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脱节。
2.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低
五年制高职教育虽然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偏重课本忽视操作、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教师长期处在教育一线,忽略了专业操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与教师来源有很大的关系,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通高校,在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中,专业技能、实践理论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弱、实践知识匮乏,其实与师资力量“强理论、弱技术”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学生接受的专业技能培养远低于岗位要求,直接导致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的后果。
二、师资力量的提高对策
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做好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从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的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型知识,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都非常注重教师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在悉尼理工学院,一般专职教师必须有4~5年的实践经验或企业、行业从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必须有四级技能证书,在学历上要具备学士学位。
我国五年制高职在录用教师时,对学历和学位的要求较高,对技能证书和企业实践经历要求较少,因此,招进来的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更偏向于理论,教师的知识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偏向于理论,即缺乏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培养。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制度建立来督促教师进行知识转型,如改变以往的聘用和考核要求:一方面,五年制高职院校在聘用新教师时,将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实习经历和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首要要求,适当降低对学历的要求,重塑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于已从教教师,院校要督促其进行技能考证,并且对教师的企业实习也要有所考核。这样的做法可以督促教师了解行业动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使知识结构的转型更侧重于技能。五年制高职教师的考核制度可以做如下调整:
■
2.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而且严格采取国家考试制度。为了适应企业新技术的发展,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不断到企业或者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进修和学习,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满足日新月异的职业发展需求。悉尼理工学院也要求专职教师要与产业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每周、每月、每年都要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
关于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规律,教育界认为: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前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水平会不断上升;但教学五六年后,知识和教学方式固化,教学水平会停滞或下降。这时就需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循环培训,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和培训互相交替地进行,实行周期性的循环教育,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防止教师知识陈旧。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一书中提到,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具有现代的职教理念;能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实训设备开设两门以上的专业实验、实训课;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现代应用技术短训班;能够很好地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教师开展培训:
其一,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在学科组内定期开展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共享;在校内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教学能手进行业务方面的分享。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建立结对关系,通过互相听课等形式促进新教师成长,而老教师也能获取新鲜的教学手段。
其二,利用地区院校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相近地区的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学习和交流,一方面了解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对于开拓教学思路也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如此,院校还可以在相近地区建立专业教学的共享平台,互通有无,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方面的进步。
其三,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专业的对口企业或行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安排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教师回校后对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院校可分段安排不同的教师进入企业学习,这样可以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得到提高,并且专业知识不断获得更新。
总而言之,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其想要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必须得到重视。一方面教师的执教能力需要获得提升,更主要的是完成教师专业知识从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真正完成职业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刘立超.德国职业学习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杨国祥,丁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3.
作者简介:邱奕(1986- ),女,公共管理硕士,无锡开放大学助教兼教学秘书,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师资力量
五年制高职教育从建立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被学生及家长认可和接受,成为职业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当今社会,企业、单位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而是越来越关注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匹配。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很好地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致力于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相契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一、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陈旧
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从职业中专和大专演变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长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较少接触到企业,缺乏与企业之间沟通与互动的机会。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岗位实践等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去企业实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并不重视,导致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多停留在书本。由于很少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往往较为缓慢,落后于企业的技术革新。教师无法传授最新的专业知识,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滞后于企业所用,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脱节。
2.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低
五年制高职教育虽然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偏重课本忽视操作、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教师长期处在教育一线,忽略了专业操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与教师来源有很大的关系,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通高校,在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中,专业技能、实践理论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弱、实践知识匮乏,其实与师资力量“强理论、弱技术”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学生接受的专业技能培养远低于岗位要求,直接导致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的后果。
二、师资力量的提高对策
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做好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从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的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型知识,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都非常注重教师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在悉尼理工学院,一般专职教师必须有4~5年的实践经验或企业、行业从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必须有四级技能证书,在学历上要具备学士学位。
我国五年制高职在录用教师时,对学历和学位的要求较高,对技能证书和企业实践经历要求较少,因此,招进来的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更偏向于理论,教师的知识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偏向于理论,即缺乏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培养。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制度建立来督促教师进行知识转型,如改变以往的聘用和考核要求:一方面,五年制高职院校在聘用新教师时,将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实习经历和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首要要求,适当降低对学历的要求,重塑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于已从教教师,院校要督促其进行技能考证,并且对教师的企业实习也要有所考核。这样的做法可以督促教师了解行业动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使知识结构的转型更侧重于技能。五年制高职教师的考核制度可以做如下调整:
■
2.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而且严格采取国家考试制度。为了适应企业新技术的发展,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不断到企业或者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进修和学习,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满足日新月异的职业发展需求。悉尼理工学院也要求专职教师要与产业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每周、每月、每年都要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
关于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规律,教育界认为: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前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水平会不断上升;但教学五六年后,知识和教学方式固化,教学水平会停滞或下降。这时就需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循环培训,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和培训互相交替地进行,实行周期性的循环教育,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防止教师知识陈旧。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一书中提到,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具有现代的职教理念;能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实训设备开设两门以上的专业实验、实训课;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现代应用技术短训班;能够很好地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教师开展培训:
其一,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在学科组内定期开展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共享;在校内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教学能手进行业务方面的分享。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建立结对关系,通过互相听课等形式促进新教师成长,而老教师也能获取新鲜的教学手段。
其二,利用地区院校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相近地区的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学习和交流,一方面了解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对于开拓教学思路也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如此,院校还可以在相近地区建立专业教学的共享平台,互通有无,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方面的进步。
其三,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培训:五年制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专业的对口企业或行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安排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教师回校后对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院校可分段安排不同的教师进入企业学习,这样可以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得到提高,并且专业知识不断获得更新。
总而言之,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其想要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必须得到重视。一方面教师的执教能力需要获得提升,更主要的是完成教师专业知识从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真正完成职业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刘立超.德国职业学习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杨国祥,丁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3.
作者简介:邱奕(1986- ),女,公共管理硕士,无锡开放大学助教兼教学秘书,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