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出版的幸福时代:告别还是开启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d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与业内人士攀谈,种种困惑会一股脑儿道出:图书的重印率下降、单品种销售下降、图书生命周期短、库存暴涨、退货剧增……于是他们深叹“出版业进入微利时代”“出版业已告别幸福时代”;多年依靠教材教辅取得稳定且丰厚利润的少儿出版社也深惜“蛋糕一夜之间消失了”,然而,与整体图书市场相比,少儿类图书市场仍是引领市场上行的主要推动力,是图书市场中最有潜力、最有竞争力的板块。
  市场就是信号,于是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涌入少儿出版的行列,谋划发展、构思蓝图……有人担心,资源有限、过度竞争将会破坏生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有人庆幸,这是一件好事,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将会提升市场的内在质量,会给行业带来全新的气息。对少儿出版的幸福时代在告别还是开启,各执一词。
  据统计,目前,少儿出版约占市场份额的12%,最易跨入出版强国的行列,所以说少儿出版的发展不能不说是我国出版业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特邀对少儿出版素有研究的专家、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童书作家及评论家,共话少儿出版的前景,以利我们的少儿出版走得更好、更远。
  如果他们的声音能对业界同行有所启发,我们将特别欣慰,我们做这期刊物所付出的艰辛都将化为心中的甘泉。由于联系方式有限,更多的社长总编、专家、作家的精彩观点只能留作以后的期待。(以下嘉宾以姓氏笔画为序)
  
  需求的拉动还是认识的误区
  
  ·从可能性看,初级阶段中的少儿出版虽有门槛,但门槛不高;说是专业出版,但专业标准并没有建立起来
  ·我认为各出版社的发展空间是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作出自己的特色
  ·少儿图书市场之所以发展较快且相对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市场清晰,专业化分工明确
  ·做大市场需要开发而非争夺
  ·少儿板块这些年之所以让许多出版人趋之若鹜,主要还是需求的拉动
  ·这缘起于出版界很多人对少儿读物盈利能力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
  本刊记者:很高兴能邀请到各位老师来参加我刊组织的以少儿出版为主题的沙龙。少儿出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是高歌猛进的一支队伍,缘其读者对象的成长规律,也缘其读者对象的生长环境;特别是目前,一种新的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关注,中国560多家出版社中,近520家出版机构涉足少儿出版,而且有的出版社已以响当当的品牌立足少儿出版,于是专业与非专业之争频频发生,一个个市场联盟也在频频出现,您认为少儿出版市场摩拳擦掌的态势是图书市场的幸事还是忧事?前景如何?您认为它们各自发展的空间在哪儿、困境在哪儿?
  孙建江:非专业少儿社大举进军少儿图书出版,这是中国现阶段特有的体制所决定的。竞争是好事,举双手欢迎。事实上,竞争远不止于专业和非专业之竞争,还有更多的隐性竞争者。如果站在你面前的是非理性的竞争者,是以跟风、模仿、变相侵权为荣,以自杀式超低折扣价出货扰乱市场的竞争者,你该如何面对?你这位竞争的拥护者恐怕除了无奈,也只有尴尬了。因为你无力改变。然而,这仅仅是你的无奈和尴尬吗?肯定不是。这是整个行业的无奈和尴尬。我期待的竞争,是理性的竞争,君子的竞争,公平的竞争。
  李学谦:《编辑之友》杂志提出的所有问题,在我看来,都源自于我国少儿出版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归结起来,都指向我国初级阶段的少儿出版如何发展这个根本命题。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涌入少儿出版市场,是初级阶段少儿出版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据新闻出版总署对各出版社今年上报选题的统计,全国580家出版社中,有520家上报了少儿图书选题,少儿出版已成出版社兵家必争之地。怎样看待这个现象?从必然性看,由于信息筛选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局限,电子阅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取代纸质读物阅读而成为未成年人的主要阅读方式,因此少儿出版被普遍认为是传统出版的最后一块蛋糕。这几年少儿图书在整体图书市场上的表现,仿佛也在不断地证明这一点。面临“被转型”的窘境,出版社纷纷加入对这块蛋糕的争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从可能性看,初级阶段中的少儿出版虽有门槛,但门槛不高;说是专业出版,但专业标准并没有建立起来,仍然属于大众出版的范畴。不然,为什么同样面临放开的环境,科技出版、社科出版等领域,就没有这么多出版社参与竞争呢?还是因为少儿出版自身门槛不高,谁想进一迈腿就进来了,怨不得别人。所以,喜也好,忧也罢,少儿出版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都是躲不过的事。
  不过,春秋战国不会是这个时代关于少儿出版的唯一的永恒记忆,再过十年八年,少儿出版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那时,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会有几家出版社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成为引领市场的主要力量。“80后”“90后”为人父母后为自己的孩子选书会更挑剔,他们会根据自己童年的阅读体验和对孩子的教育期待自主地选购出版物。少儿出版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大大提高,现在参与竞争的许多出版社将在领取参与奖后淡出市场。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专业社也好,非专业社也好,谁将是少儿出版的胜出者?《编辑之友》关于少儿出版的竞争前景、关于原创、关于作家、关于出版产业链的相关话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上来。
  伍美珍:少儿出版看似门槛低,容易进入,容易获得利润,其实只是一个想当然的误解。少儿出版是需要积累的,目前来看,实力强的还是有着多年少儿出版人才积累的专业少儿社。当然,专业少儿社已面临来自非专业少儿社以及民营出版机构的严峻挑战,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在以后的时间里,专业少儿社要保住自己的“专业”地位,需要作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因为“非专业者”,会逐渐趋向专业。
  杨鹏:我认为“市场联盟”与幸事忧事都无关,它只是市场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个形态。好比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间会结盟,有合纵有连衡,你很难说合纵连横哪个好?从大趋势上讲,结盟有助于市场更有序化,更易形成强势的团队,这并非坏事。我认为各出版社的发展空间是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作出自己的特色,特色越鲜明、别人越无法模仿和超越,越贴近读者终端越好。至于困境,我认为就是当局者迷,看不清自己,并作出错误决策。
  张秋林:根据数据公司的统计和分析,今年上半年,少儿图书在总体市场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同比增长速度高于总体市场。同时,海外版权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少儿读物版权贸易占全行业版权贸易的20%。业者分析,少儿图书市场之所以发展较快且相对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市场清晰,专业化分工明确。作者、出版社和经销商都很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从而得以做到非常专业。相反,如果一个出版社目标分散,很难体现出产品的取向,市场营销也不好开展。
  少儿图书市场的风云变幻也必将为业者带来一幕幕精彩大戏。目前许 多非专业出版社也纷纷涉足少儿图书出版,把新的经济增长点寄希望于少儿出版领域。少儿市场新力量多方角逐带来的种种好处毋庸置疑,如促进该领域的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为孩子们生产更多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资源是否过度开发亦让业者担忧。少儿图书市场本来就存在着同质化严重、良莠不齐等问题,如果一些新力量不做好前期调研规划,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优势,就很难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一味趋同、跟风模仿,只会导致恶性竞争,造成出版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面对挑战,专业少儿社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强化优势,全面发展。不要有短板,充分用足专业优势,是各专业少儿社共同的想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各专业少儿出版社都要着力培育自己的龙头品种,塑造自己的品牌,并根据市场变化,利用一切手段突出、强化、巩固优势板块。
  历经十多年的打拼,我社目前已经培育了自己丰富的产品线,形成了清晰的图书板块,少儿出版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品牌产品作为支撑,都有领军图书,有一大批有旺盛生命力的常销书和畅销书。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动漫中心今年年初落户苏少社,带动该社动漫图书的出版进入了快车道。明年,该社打算在全国寻找动漫产业链条上最具原创实力的各类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共同拿下知识产权共同开发,“只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才能把事情做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拥有低幼中心、期刊中心、图书中心和中少在线等各种媒体平台,成为目前我国少儿出版领域结构最完善、最符合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新闻出版机构。经过资源整合的中少总社今年表现非常抢眼,各分支机构不仅相互配合,形成期刊、图书和网络联动之势,即将亮相的专业少儿图书大卖场和阅读推广中心更是让其如虎添翼。
  二是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非专业少儿出版社涉足少儿出版领域,确实在少儿图书市场产生了无序的竞争格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许多非专业少儿出版社依靠专业化的手段成为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这其中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如果说专业少儿社的壮大要靠优势板块的强势发展,那么非专业少儿社则通过“专业化”之路谋求发展。不像过去只是一个少儿编辑室小打小闹,成立分社或事业部已经成为当前很多出版社进入少儿市场所选择的发展模式。这种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能够给分社和事业部更大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少儿出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对不断变化的终端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及时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从而保证在其细分市场上的动作更敏捷,避免了大社“船大难调头”的管理弊端。
  此外,招聘少儿出版专业人才,凭借出版社本身的经济实力对少儿出版业务给予大力支持,从选题开发、渠道建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一步步做起,这些都表现出非专业少儿社进军少儿出版的决心。
  的确,非少儿专业的大社如果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盲目争夺作家资源或者不顾品质粗制滥造打价格战,那么必然会扰乱市场;相反,如果从挖掘培养作者、进行阅读推广做起,那么必然会为少儿市场带来活力和生机。
  在各板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寻求重点突破,是专业少儿社的普遍做法,而非专业少儿社则应尽量避免盲目扩张,寻找市场空白,发掘自身优势,培养属于自己的编辑和作者团队,通过精品打开渠道和市场。“做小市场中的大份额”,是非专业少儿社进军少儿领域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些做法值得专业少儿社借鉴。
  三是多元开发,实现突围。面对少儿图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悲观者也许认为,由于进入者过多而导致利润被摊薄。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做大市场需要开发而非争夺。在其他非专业出版社也纷纷来分少儿出版这杯羹时,专业少儿出版社不能被动挨打、坐以待毙,而应该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多元发展,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突破,这种突破既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是对非专业少儿社大肆进军少儿出版领域的一种自救行为,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
  一是突破传统的产品格局。少儿出版社可寻找与自身专业相近、相关的领域进行开拓。近年来,专业少儿出版社纷纷进军青春读物(14岁以上读者年龄段)的出版领域,形成了一个青少年文化出版现象。在教辅、少儿英语、少儿艺术(如音乐、美术、棋类读物等)、传统文化领域也大有可为。有的少儿出版社早已不再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分工,而开辟了一大批明星、美容、时尚甚或财经管理等读物,这些产品以青年、白领为主要读者对象。我社更是进入了大众文学出版领域。
  二是突破传统的媒体介质。少年儿童与音像电子等现代媒体具有天然的亲近关系,因此,专业少儿出版社除了出版单纯的纸介质书籍外,应该高度关注并大力开发图书附带音像电子制品,或是单纯的音像电子出版物,创建跨媒体出版的新格局。许多出版社也纷纷设立音像出版部门,便于一些纸介质不能够完善表现的内容以别的方式呈现。我社早在2003年就申办成立了副牌社——21世纪音像电子出版社,涉足新兴媒体的现代化运作。
  侯明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需求是最大的市场动力。少儿板块这些年之所以让许多出版人趋之若鹜,主要还是需求的拉动。
  总的说,少儿市场的激烈竞争,从大趋势来看并不是坏事,因为“喜事与忧事”并不以多少家进入市场、多少联盟出现为因果关系。
  少儿市场的前景当然是看好的。问题是要守住自己的强势之所在,作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这才是长性发展之路。否则,总有人会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
  傅大伟:全国560多家出版社中有93%涉足少儿出版。虽然各非专业社进军少儿出版领域的程度不尽相同,但这个比例已经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很多人认为少儿出版在大众图书出版领域是一块最容易吃到的肥肉,既然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社专业分工的问题不再坚持原来的政策,各出版社对少儿出版趋之若鹜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这缘起于出版界很多人对少儿读物盈利能力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图书而言,少儿读物虽算不上赢利能力最差的图书,但说它在各类图书中的盈利能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还是非常恰当的。很多在少儿读物出版领域试过之后的出版社对这一点可能深有体会。
  但有意思的是,大家谁都不愿意把这一点说破,这仿佛成了皇帝的新衣。不过话说回来,作为非专业社,少量地出版一些少儿读物也不会有多大投入,即使不成功也赔不了多少钱,不说也罢。况且,国内少儿读物市场的整个盘子还是比较大的。林子大了,多冒出几棵花花草草根本就看不出它到底长成什么样。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少儿读物市场的基本盘确实不算小,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盘子里容纳的图书品种太多了,并且大量产自非 专业社的新品种还在源源不断、前赴后继地涌进来。这其中除了某些屈指可数的畅销少儿书之外,其他少儿图书的单品种出版效率的确要低于很多非少儿类图书。
  使众多非专业出版社进军少儿出版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相较于其他出版领域而言,进入少儿出版的门槛比较低,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即使自己的专业与少儿读物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他对担任一些看图识字、走迷宫、认形状、识颜色之类儿童读物的编辑工作也不会发什么愁。所以,大量的低端少儿读物充斥了目前的少儿图书市场,大量内容同质化的少儿读物品种繁多。市场产品的增多必然导致价格战、折扣战,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当然会使读者受益。市场上有些读物的利润率低得惊人,一本书仅给出版者带来一两毛钱的毛利,但是只要把量做上去,仍然可以支撑下去。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非专业社大举进军少儿出版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幸事,因为读者选择少儿读物的余地比以前大多了,图书的价格也更便宜了。而从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又是忧事,因为专业少儿社几乎很难再大量涉足这种低端产品的经营,即使每年出一点这类图书,也只是其整个出版结构中的零星点缀而已,因为你靠它吃饭肯定是靠不住的。
  但是事物总是要一分为二地看。读者虽然可以花不多的钱在很多这类图书中进行选择,但是一不小心,他买回家的这些书当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每本书花的钱不多,但买几本书加在一起花的钱并不少,甚至可能比在以前的市场状况下买一本必需的书花的钱要多很多。这也许是我们少儿图书零售市场不断扩大、持续增长的其中一个原因。对读者而言,这究竟是幸事还是忧事?恐怕没有确定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对专业少儿出版社来说,千军万马一夕之间都跑来挤自己走了这么多年的独木桥,自己原有的生存空间骤然间被挤压,专业少儿社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必然要另辟蹊径,走创品牌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努力使自己成为各少儿图书细分类市场中的一支领军的队伍。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专业少儿社并没有因为众多的非专业社加入少儿出版大军而致使自己的市场份额萎缩,而是随着整个少儿图书市场的扩大而持续增长。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之内,专业少儿社与非专业社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共存共生的局面将持续下去。
  对有些涉足少儿出版领域的非专业社来说,他们之中有些会浅尝辄止,试一把就退出;还有一些则是与民营书商合作出版少儿读物,以后的走向则由两者合作的意愿和民营书商的能力来确定。顺便说一下,目前有些民营企业的少儿读物已经做得非常专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而对另外一些实力强、资金充足的非专业大社来说,他们可能不在乎一开始少儿出版是否创造效益,会长期坚持下去,越做越专业,直到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成为专业少儿社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一点也是可以预见的。
  
  主业与产业链
  
  ·把握住了主业,也就把握住了优势
  ·少儿出版最终的胜出者应当是率先完成业态转变,形成出版产业链的出版社
  ·中国少儿出版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长,还谈不上对幸福时代的告别,因为真正的幸福时代还没有开始,还在开创当中
  ·如果我是出版社,我会把资金投入我的出版社最优势的领域
  ·出版产业链的延伸,可以使出版业由主业市场向边缘市场拓展,在边缘性市场的开拓中形成更多的产业的支撑点
  ·延展产业链的前提一定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已经相当强大,否则就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如果说少儿出版社还有什么空问的话,那就是图书内容衍生品的投资和经营
  本刊记者:我国少儿人均拥有图书的数量低于发达国家,应该说少儿图书市场发展还有一定空间,但由于目前竞争激烈,各种成本都在增加,出版微利已是不争之实,于是有的专家提出要想实现出版产业的强劲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的增值服务来反哺自己的图书出版,比如21世纪出版社做的英语学校非常成功,您怎么看投资产业链?您所在的出版社有哪些预期投资方向?您认为哪些方面还可以作为新的发展空间?
  孙建江:对于出版社来说,无论如何拓宽发展的空间,主营业务是不能丢的。因为这个主营业务中包含了国家所给予的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出版机构的设置、准入是国家严格审批和控制的)。把握住了主业,也就把握住了优势。在此基础上,任何方向的拓展都是有可能的。投资产业链自然是一个选择。
  李学谦:少儿出版最终的胜出者,应当是率先完成业态转变,形成出版产业链的出版社。从总体上看,目前少儿出版还停留在产品经营的层次上,产业化程度很低。对于大多数出版社来说,把选题变成稿子,把稿子变成书,把书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一个出版过程就算完成了。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今后少儿出版的产业形态将是基于内容的纸质读物加电子读物的复合出版再加衍生产品开发,从而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多个渠道传播,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少儿出版机构也将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内容供应商。《哈利·波特》图书从1997年到2007年全球销售额为64亿美元,而形成的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为2000亿美元,衍生产品从电影大片到玩具、学具、服装、生活用品无所不包。这个例子,应当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就说到了少儿出版投资产业链的问题。在我看来,少儿出版的产业链,就是基于内容的各种介质的出版物和衍生产品的研发、制作和传播,投资也要围绕这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内容的投资。内容是基础,没有强大的内容,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没有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内容,少儿出版的产业链就无从谈起。有谁见过靠引进版图书来开发衍生产品的?有了强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号召力的内容,想做什么产品就做什么产品,适合做成什么产品就做成什么产品,出版产业链于是也就形成了。
  如何实现出版业的强劲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叙述,涉及多方面的话题,但我不认为需要通过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增值服务来反哺图书出版。在新的出版业态下,图书等纸质读物出版并不是出版的唯一形式,任何介质、任何载体的出版形式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都是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彼此之间不存在“哺”和“反哺”的关系。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或许对我们放开手来做强做大少儿出版会有些真正的好处。按照这样的理解,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将在“十二五”期间倾力打造纸质读物、电子读物、衍生产品、教育产品四大产品群,进而把自己打造成为现代童媒集团。
  中国少儿出版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长,还谈不上对幸福时代的告别,因为真正的幸福时代还没有开始,还在开创当中。谁能更清醒地认识当前少儿出版的现状,谁能更自觉 地把握少儿出版的发展趋势。谁能更执著地在大趋势下行动,谁就能从少儿出版的春秋战国时代里脱颖而出,进入真正的幸福时代。
  杨鹏:只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会有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这一点上讲,出版行业和其他行业没有区别。21世纪出版社的观念很新,也作出了成功的示范,这说明了产业链的重要性。我是作家,因此不存在预期投资的问题,但是,如果我是出版社,我会把资金投入我的出版社最优势的领域、最靠谱的产业链方向,将某个方面做到最大最强——而不是所有方面做大做强,或者去模仿跟风,那样只会死得更快!
  张秋林:出版业的竞争,已经和正在从单一靠自身积累的滚雪球方式进入到规模化竞争的时代。新的竞争态势要求出版业延伸产业链,以共赢的方式扩大合作,在社会资源最大化的配置中,生产出更大的社会财富。与其他实体经济产业相比,出版业具有独特的产业链,具有与相关产业的“嫁接”优势,出版业的产业链优势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出版产业链的延伸可以使出版业由主业市场向边缘市场拓展,在边缘性市场的开拓中形成更多的产业的支撑点。如我社创办的吉的堡英语学校、世纪童书馆等。
  另外,畅销书创造的价值链,可以在改编中向相关产业延伸,并在延伸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且这种在改编的延伸中所实现的价值,不但不影响畅销书原有价值的实现,还能促进畅销书原有价值的进一步升值。有调查表明,全国一批以较高收视率而获得丰厚广告回报的电视连续剧,有90%是由畅销书改编而成的,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制造》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忠诚》及根据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誓言无声》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等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后,产生了较高的收视率和可观的广告收入,而且原著《中国制造》《誓言无声》等图书也因“触电”而在市场再度走俏,这类“带电作业”的畅销书的发行量都达到了几十万册。我社也打算将《不一样的卡梅拉》改编成话剧或木偶剧在全国公演,将《皮皮鲁总动员》改编成动画片,、将鬼马星的系列作品改编成电影,使上述超级畅销图书的价值链在相关的“链接”中产生新的产品和增值财富。
  侯明亮:都在说产业链,也都在探讨与尝试产业链的延展。但是,延展产业链的前提一定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已经相当强大,否则就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而且也极难成功。
  出版历来就是微利行业,从来未见暴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只是业外人士及许多读者因某些个别现象而产生误判而已。
  守住这一微利行业,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失为一种选择。如果因微利而去尝试延展产业链从而反哺图书出版,想得很好,但结果未必奏效,因为出发点有问题。如果是能让图书出版如虎添翼的相关产业,或者说可以使你的核心内容更具竞争力的表现形式,那么都可以去探索。
  总而言之,图书出版产业链延展,一定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如此才能行之久远,具有双赢而大获全胜的可能性。
  童趣公司就如同人有两只眼一样,一只在聚焦主业,一只在关注相关产业,而我们的理念之一即是“走出出版,来做出版”。这些年,我们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案例很多,收获不小。与央视合作,我们有了《哪吒传奇》;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我们有了《卡酷全卡通》;与广东原创动力合作,我们有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网络合作,我们有了《摩尔庄园》系列图书。
  我们认为,守住你的读者群落,凭借你的品牌,自然可以进入关联产业,为你的消费群体带来新的惊喜。
  傅大伟:出版行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通常的国有和民营资本要介入出版领域的投资并不容易。目前所有介入出版业的民营资本都只是以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为政策依据的,民营企业超出这个限度的经营活动实际上还处于一种灰色的地带。从这一点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国有出版社还处在一个经营许可的保护圈内。
  既然如此,专业少儿社还是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在自己的经营范围内精耕细作,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即使目前的经营面临各种困难,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招贤纳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当然,个别少儿社根据自己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对在一定时期内投资回报率更高的项目进行投资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这方面,则有本末倒置之嫌。
  在拉长产业链方面,如果说少儿出版社还有什么空间的话,那就是图书内容衍生品的投资和经营。这是与出版社的产品内容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果把这个产业做好,图书产品及其衍生品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达到市场的最大化。
  
  引进为重写本土为主
  
  ·用不了多久,那些匆匆而来的押宝者就会撤了
  ·外版书引进中,缺乏细节的完美细致把握
  ·读者的钟情是关键作用
  ·未来或许会再现引进品牌唱主角的场面,但是前提条件是:精品
  ·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引进版儿童文学作品的全面衰弱,很多引进版的20世纪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和部分在一个时期内的畅销儿童文学作品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已经成为生命周期更加持久的常销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仅排名第68位
  本刊记者:少儿图书市场中,少儿文学类图书一直是市场的宠儿,其中的畅销书份额最大,在畅销书中几年来一直是引进版打头阵,而近两年,大量本土的原创少儿文学作品开始涌现,开始在畅销书榜单上与引进版抗衡,且持续占据排行榜前位,即使以引进版起家的童书公司也在积极组织原创作品,这是精品选择还是成本选择,是读者更钟情于本土作品还是营销手段使然?
  孙建江:大家都来做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图书是好事情,至少对我们二三线的儿童文学作者是个福音。毕竟,出本儿童文学图书可是比先前容易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上也得感谢那些新近的、临时的(或许)加入者。在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正火的时候来判断参与者的动机,其实意义并不大。就算人家是投机者,那也没什么错啊。眼下本土儿童文学图书好卖,我为什么不能参与?这不是商机吗?只是,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我一点都不担心。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匆匆而来的押宝者就会撤了。
  伍美珍:读者更钟情本土作品,我认为原因如下:①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境外作品对中国小读者所造成的疏离感;②目前我国的小读者普遍的阅读视野及水平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③外版书引进中,缺乏细节的完美细致把握,本土化工作未做到位,一步有忽视或是欠缺,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败,做引进书,特别要注重细节;④本土作家的作品水准在提高,他们的作品把握了中国读者的心理,也引起 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杨鹏:这既是精品选择也是成本选择。另外,本土原创能与引进图书一争高低,营销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读者的钟情却是关键作用。另外,也说明中国作家越来越厉害,越来越知道市场、了解读者,这也是中国作家的骄傲!
  侯明亮:少儿文学由引进为重,走向本土为主,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读者更钟情于本土作品使然。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样,少儿文学这一现象的出现,当属必然,与成本及营销手段的关联不大。未来或许会再现引进品牌唱主角的场面,但是前提条件是:精品。
  傅大伟:我国少儿文学图书市场是在新世纪初开始逐步走向繁荣的,之前的许多年中,少儿文学图书在市场中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目前少儿文学图书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超级畅销书《哈里·波特》以及其他一些引进版儿童文学图书的推动。少年儿童对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热情被这套世界超级畅销书点燃之后,出版界、教育部门等又不失时机地在少年儿童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使中小学生对儿童文学图书的热情持续燃烧,终于成就了少儿文学图书在目前少儿图书市场中的霸主地位。
  但是近年来情况正逐渐发生着一些变化,本土作家的作品已开始在畅销排行榜上超过引进版少儿文学图书,并长时间在榜单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究其原因,引进版少儿文学作品当年的风光借助了强势媒体的狂轰滥炸和本土作品在儿童图书市场上长期被边缘化的弱势。时过境迁之后的今天,当代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外国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与中国小读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理解上的距离,无论是文化差异、生活方式、家庭结构,还是人物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等,小读者接受起来总不是那么轻松。而本土作家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而且国内作家仍在不断推出越来越多深受小读者欢迎的作品。
  当然,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引进版儿童文学作品的全面衰弱,很多引进版的20世纪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和部分在一个时期内的畅销儿童文学作品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已经成为生命周期更加持久的常销书,而某些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作品仍会在中国图书市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只不过那些内容平庸、名不见经传的引进版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已。
  读者对国内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和引进版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恐怕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精品选择”和“成本选择”的问题。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同时,小读者的阅读也更需要教师、家长和专家学者的引导。对少年儿童读者来讲,影响他们阅读选择的因素很多,学校、老师、专家的推荐和同学朋友的谈论、交流等等都是相关的因素,但在众多因素中,儿童文学作品文本自身的可读性恐怕是最重要的。本土原创作品在贴近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方面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发挥得越好,其占据的市场优势就会越突出。
  谭旭东:中国少儿出版的发展空间很大,第一是因为它有巨大的读者群,我国有4亿少儿读者,而且目前虽然儿童图书出版数量巨大,全国有510家出版社在出版少儿图书,但很多家庭不愿意花钱为儿童购买图书,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儿童阅读意识,尤其是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一旦阅读意识培养起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儿童图书的消费中来。另外,据文化部披露,中国平均45.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一年购书经费人均不足0.3元,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去甚远。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仅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日本的1/40、美国的1/30。这与我们国家经济腾飞,人民收入不断增长,公民识字率不断攀升、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的总体背景形成了鲜明反差。也说明我国儿童图书出版还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外,当前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再加上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这又为少儿出版提供了良好的读者基础和发展空间。
  
  儿童文学经典与优秀作家
  
  ·很难说,在现在备受指责的那些畅销书中,将来会不会有一些成为“经典作品”
  ·缺少大师和精品依旧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遗憾
  ·中国儿童文学起点不高,多年来又处在不太健康的观念影响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回归文学,很不成熟
  ·“现在的畅销书能否成为经典”,现代人的判断不足为据,这要由后人来定
  ·出版社要想在原创儿童文学这一块有所建树,一定要挖掘新人的潜力
  ·儿童文学不仅仅起教化作用,还有认识人性、审美、娱乐、平衡心理作用
  本刊记者: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学,儿童对文学的阅读需要经典。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有舆论认为“现在的畅销书能否成为经典,还是问号”“中国还没有出现安徒生或罗琳”(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格林奖评委,中国较早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学者蒋风教授语),当然这些说法只是一家之言,您认为包括我们老一辈童话作家叶圣陶、严文井、金近在内,中国有没有“安徒生”“罗琳”,是早已出现,而舆论界不认可还是有待出现,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您认为是社会之因、作家之因、读者之因还是编辑之因,解决这一困惑的途径在哪儿?
  孙建江: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参照。中国有没有出现外国的某某某,这本身就预设了一个中国不如外国的逻辑前提。如果有一天我们说,外国有没有出现中国的某某某。那时,这个参照就更有意思了。一步一步来,大家一起努力吧。
  李学谦:我国少儿出版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事实。如果把传统出版理解为纸质读物出版的话,我们看到,哪怕是在传统出版领域,我国少儿出版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也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发达国家好一点的少儿出版机构,版权输出在它们的收入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不少在70%~80%。我们在经营图书,他们在经营版权,这是区别,也是差距。
  看看我们的少儿畅销书排行榜,有多少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的背后是什么?是原创品牌。发达国家那些好的少儿出版社,谁家没有几种响当当的品牌图书?这些品牌历经几十年、上百年岁月的淘洗依然是风姿绰约,容颜不老,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心醉神迷,让世界各地的少儿出版人趋之若鹜。反过来看看我们的少儿出版,几家出版社有自己的原创品牌图书?
  伍美珍:很正常,我查阅过资料,像《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等现在公认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在诞生的时候,都是被批评和轻视的。很难说,在现在备受指责的那些畅销书中,将来会不会有一些成为“经典作品”。我 倒是觉得,我国一些优秀的本土作家的作品,放在世界儿童文学作品背景之下,也不逊色,举一个例子:郑渊洁的童话。
  杨鹏:我认为这是儿童文学评论家制造的“伪问题”,中国优秀作家,比如张天翼、郑渊洁,他们就是中国的安徒生、罗琳,只不过评论家没看到或者不愿意承认。当然,中国的确还没有一个像安徒生、罗琳那样走向世界,被全球认可的作家。但我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评论家们没有必要总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当然,作家也不能认为自己的作品好得不得了了,我们的作品的确有差距,有不足,比较粗糙,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只要努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也会出现世界级的作家。
  张秋林: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创作、编辑、出版已蔚为壮观,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出版大国。中国也出现了热闹型童话、抒情型童话、小巴掌童话、双媒互动小说、少年诗以及我社高扬的大幻想文学、浙少社倡导的幽默儿童文学、大自然探险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自画青春文学等。但是缺少大师和精品依旧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遗憾。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安徒生或者罗琳?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原因、儿童文学本身的原因,也有小读者的原因。
  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需要一系列的观念变革,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同时儿童文学作家也要提高素质。在传统观念中,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是被教育的对象。上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还曾作为阶级斗争工具。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文学开始向传统的观念挑战,开始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进行多元化的思考,肯定儿童文学不仅仅起教化作用,还有认识人性、审美、娱乐、平衡心理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文学达到一定的影响力需要时间。中国儿童文学起点不高,多年来又处在不太健康的观念影响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回归文学,很不成熟。文学的积累很重要,后一代的作家是在继承前一代作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这种积累到一定时刻就会出现大师。
  中国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一直没有开掘出来,跟当前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重,不希望孩子读太多的课外读物,怕影响他们的成绩,读书的选择权在家长和老师而不是在孩子手里。一部很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按理说可卖到几百万册,而现在卖几万册就是畅销书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只开印几千册。中国不是没有好作品,但西方人很少读懂中文,文化交流存在着语言的隔阂。创作界这些年也有浮躁心理,追求精品的意识不是很强。
  侯明亮:“现在的畅销书能否成为经典”,现代人的判断不足为据,这要由后人来定。就如同《红楼梦》是否是经典一样,不是那个时代就界定下来的,是多少代的一个共同认定。所以,中国有没有安徒生、罗琳一样的作家,现在就下结论为时过早。产生一个经典作家的动因很多,很复杂,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不过,我坚信,偌大的中国不乏人才,更不乏产生大作家的土壤。
  谭旭东:目前全国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有不少,至少有200人之多。其中,最活跃的作家年龄比较大一些(50岁以上,创作比较活跃)有葛翠琳、孙幼军、金波、刘先平、高洪波、张秋生、郑渊洁、吴然、沈石溪、周锐、冰波、董宏猷、张之路、曹文轩、常新港、王宜振、牧铃、王玲、李维明、高巧林等,年轻作家(五十岁以下)有杨红樱、伍美珍、郁雨君、汤素兰、郝月梅、杨鹏、保冬妮、薛涛、彭学军、王一梅、韩静慧、王勇英、葛竞、翌平、商晓娜、汤萍、张菱儿、安武林、李学斌、黑鹤、刘珈辰、汤汤、毛芦芦、米吉卡、李姗姗、彭绪洛、黄春华、童喜喜、谢倩霓、王蜀、李秀英、杨老黑等一大批。这批年轻作家有100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他们一般每年都能出版系列图书。出版社要想在原创儿童文学这一块有所建树,一定要挖掘这些新人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作,有耐心有智慧地笼络这些创作资源。
  
  少儿出版的门槛与童书前景
  
  ·当下童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出在观念上
  ·少儿出版门槛在哪里?除了遵循出版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
  ·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或评论的人来说,最起码要懂得一点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
  ·你不能把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错误,变成所有人的错误
  ·童书主要的问题是同质化现象太严重,而差异化的东西太少
  ·很多编辑、作者往往以自我意识、自我喜好为中心,很少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本刊记者:有人说我国的童书承载得太多,带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或者是走极端:为孩子代言。“与老师、校长作对,与学校作对,与整个教育制度作对”(曹文轩语)因而图书走不远;也有人说形式上太简单、缺乏创意、制作粗糙等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如图画书,常配一张世界名画,引不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您认为现在童书令人满意的地方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哪些?
  孙建江:当下童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出在观念上,作者和出版者都有。一部小说如果写得很烂,指望编辑做出彩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如果是一部描述中国当下生活的作品,编辑简单配上若干欧洲古典名画,自然不伦不类。观念到位了,整体品质就上去了。
  李学谦:少儿出版最终的胜出者应当是使自己的出版活动符合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的出版社。少儿出版是有门槛的。门槛在哪里?就在于除了遵循出版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阅读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阅读有不同的需求。这是少儿出版存在的根据。也是做好少儿出版必须遵循的铁律。要做好少儿出版,就必须认真研究阅读与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系,认真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对阅读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叶至善说过,他为孩子们出书的标准是孩子们爱读,读了有用。“爱读,有用”,讲的不仅是出版标准,也是教育标准。发达国家好的少儿出版机构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产品的集散地。美国最大的少儿出版机构学乐教育集团每年斥资几百万美元办教育网站,国内哪家出版社在涉足少儿出版的同时想到了这一点?如果说现在涉足少儿出版的出版社会遇到什么困境的话,最大的困境将是缺乏教育资源的支持。没有足够强大的教育资源的支持,专业的也好,非专业的也好,少儿出版都走不远。
  伍美珍:的确,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出版门槛相对低一些,目前有一些粗制滥造之作,但我相信,市场会表现出优 胜劣汰的规律;要相信读者的口味和选择嘛!我倒是认为,不要以自己的偏见来粗暴地指责现在的儿童文学创作,对我们这些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或是评论的人来说,最起码要懂得一点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
  杨鹏:的确有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并且问题比上面的多得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但我还是认为,你不能把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错误,变成所有人的错误。中国许多作家已经摆脱了以上错误,正在以健康向上的态势成长。至于图画书,那是另一回事:因为我们起步晚,当然不如人家,你能让三岁小孩与刘翔赛跑吗?当然不能。我反对以偏概全。
  侯明亮:童书主要的问题是同质化现象太严重,而差异化的东西太少。出版产业作为内容产业,本来就是创意为主的产业,但是在少儿板块有多少创意产品,大家有目共睹。不过,这一现象并不可怕,因为这是出版产业兴起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只要市场还在,读者还在不断成长,成熟的审美选择与判断会越来越强。
  童书毕竟是上了规模,毕竟是在兴起中。这是最令人满意的地方。
  傅大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是很多少儿图书的作者、编辑固有的传统观念作祟造成的。“寓教于乐”是一个经常挂在出版人嘴边的词,但在做书编书的过程中真正实践起来的确没那么容易。我们很多的出版物把试图灌输给孩子的道德观念硬生生地塞进来,其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很多编辑、作者往往以自我意识、自我喜好为中心,很少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更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在图书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不过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开始式微,因为市场的选择就是读者的选择,这类图书在市场中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其存在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很多引进版的少儿读物在图书制作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而中国出版人在这方面追赶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是目前社会出版资源对出版社在这方面的支持还略显不足,容量很大的少儿图书市场也很难避免鱼龙混杂的现象。很多作者靠质量平庸的作品也能维持生计,当然也就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出版人即使有想法,但真正实行起来还真的没办法。
  但是毕竟,我们的少儿图书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譬如近年来很多出版社在儿童图画书方面所进行的尝试,虽然其中仍不乏很多以作者自我为中心、没考虑小读者接受愿望的作品。但作家、编辑在这方面有意识的努力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
  谭旭东:目前很多家庭,购买幼儿图书和小学生读物,大部分还是家长在主导,当然在学校里老师的介绍和同学们的互相介绍,也会影响儿童的阅读选择。不过,中学生的阅读基本是自主性的。就少儿出版来说,现在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即应该具有明确的读者意识。没有读者意识,就不会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也就谈不上出版的营销。现在儿童文学作家也很注意读者的趣味,读者的需求,一般都会尽量地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要,把符合儿童心理的作品奉献给小读者。但出版社也存在这种问题,即编辑和作者对读者定位不准确,而导致出版社的一些图书在市场上走不动。
  
  作家的担当与编辑的选择
  
  ·有益、健康、愉悦,一定是前提
  ·作为作者,我特别希望我的编辑有过写作的经历,这样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
  ·关键的问题是,作家要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就要给中国作家创作的环境与宽容
  ·很多少儿图书编辑还缺少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和儿童文学的知识。有的文学编辑对儿童文学创作情况也不太了解
  本刊记者:少儿出版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少儿图书是给一个还在成长阶段的孩子看的,他们接触的任何环境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有家长反映,在我们的童书中,报复、猜疑、抱怨、暴力、残害、战争时有出现。您怎么看待作家的书写、作家的担当?同样,童书编辑是否也应该具备特殊使命感,在选书、加工书以及与作者的交流中是否也应该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能力和特殊的积累?您怎么看童书编辑?您接触的童书编辑中,可有或愉快或遗憾的事?
  孙建江:在如何对待童书中出现的暴力、残害等问题时,童书作家与童书编辑没什么两样。有益、健康、愉悦,一定是前提。
  伍美珍:的确,我特别地认为童书编辑对底线的把握很重要!我也曾从事过10年的少儿期刊编辑,这个职业的特点导致我写作时比较小心敏感,特别是写青春小说时,如何把握好情感描写的底线,是十分讲究的。作为作者,我特别希望我的编辑有过写作的经历,这样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
  杨鹏:你们提到的“报复、猜疑、抱怨、暴力、残害、战争”这些词语是不能混在一起说的,比如写战争、写猜疑、写抱怨。这都不是错,外国作品中描写的比我们更多,比如《鸡皮疙瘩》,每一个故事里的少年主人公都很阴暗,都很暴力,都在抱怨,为什么大家还照样去说它好?儿童文学也是文学,要反映人性,而这些都是人性,去掉了就不是人的文学,也不是儿童的文学。关键的问题是,作家要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我反对用道德判断来干扰作家的创作。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只要他是本着对读者、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去写作,并且作品是无害的,就应当容许他们创新——《爱丽丝漫游奇境》《长袜子皮皮》等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敢于挑战道德家的所谓“道德底线”而出现的,既然我们希望中国出现世界级大家,就要给中国作家创作的环境与宽容。
  侯明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童书之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童书作家以及童书编辑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强愈好。孩子的选择与判断是有限的,所以社会给予他们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较之其他编辑而言,对童书编辑的要求一定是更高更严。
  谭旭东:现在少儿图书编辑从整体上看,职业素质还不够。比如说,很多少儿图书编辑还缺少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和儿童文学的知识。有的文学编辑对儿童文学创作情况也不太了解,对国外的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情况也不熟悉,所以在做图书的时候容易跟风,不会经营自己的品牌,不会挖掘有潜力的作者。纸媒与网络
  ·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内容才是最要紧的
  ·中国少儿出版正在“被转型”
  ·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作为内容产业,其多种表现形式的使用会让内容进发出更大的活力
  本刊记者: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出现了虚拟世界,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已是大趋势,于是有人认为开发网络会找到更大的宝藏,孩子天性活泼,也乐于接受新事物,最近网上热炒的“摩尔庄园”及其相关图书的成功推出就是一个例证;也有人说现在多数家长对儿童上网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有浑水,电脑有辐射,且上网阅读只是浏览,不能体会语言本身的美妙,儿童图书更应该注重纸媒,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您认为童书如何发展 才更符合家长和孩子的愿望?
  孙建江: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形式固然要紧,但没有内容的形式意义无从谈起。因此,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内容才是最要紧的。
  李学谦:中国少儿出版人的尴尬在于,当我们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少儿出版的巨大差距,正下决心奋力追赶的时候,数字出版的浪潮又席卷而来,让我们猝不及防。于是,我们在被动的状态下,卷入了出版业态转型的潮流。网络出版、手机报、电子书、复合出版……一大堆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用当下网络流行语来说,中国少儿出版正在“被转型”。无论是用传统出版还是用业态转型哪把尺子来量,我国少儿出版都处于初级阶段。
  伍美珍:这是个多元的时代,书籍和网络可以并存,也应该并存。
  杨鹏:我认为没有绝对标准,好的作品就是家长与孩子愿意接受的,这是无法预期的——写作不是计划经济,更不是计划生育,不是计划了就能写出来的,呵呵。
  张秋林:网络改变人们的行为,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图书价格节节攀升是国民“不喜好”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电子网络图书不失为一种便宜的阅读方式。另外,快节奏的生活、紧凑的时间也是读者选择网络电子阅读的原因。网络电子图书一般能提供信息检索的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阅读信息,特别是在查找资料时,不用像以往读书那样,非得阅读全书或大部分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快,他们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阅读,会让他们找到阅读的惊喜。有专家认为:传统书业出版的市场影响力,在未来5到10年将会逐年降低。
  但是不少人认为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少隐患: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再加上很难进行有效引导,网络阅读的泛滥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读书层次。特别是对少年儿童来说,由于缺乏自制力,丰富而泛滥的网络资源是无法估量的潜在威胁。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暴力小说甚至黄色小说,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找到。一方面,沉浸其中将浪费大量时间,并耽误少年儿童的学习,另一方面,网络不良内容将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网络图书通常会采用多种媒体的搭配来刺激读者的感官,适合于快速阅读。而传统图书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我在此呼吁,不能因为新兴媒体的兴起就忽视国民图书阅读、一本好的图书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读书是对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要将大家拉回到读书中来。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营造一种科学读书的氛围,对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侯明亮:纸质出版的魅力不容否认,而且这种魅力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作为内容产业,其多种表现形式的使用,譬如网上阅读形式,手机阅读形式等等,更会让内容进发出更大的活力,从而更加吸引现在的孩子们。所以,多媒体出版已成大趋势。当然,纸质与多媒体出版并驾齐驱,共荣共存,也在预料之中,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守株待兔还是众里千寻
  
  ·诚实守信,是出版社与任何作者维系合作关系的基石
  ·扶持新作者,这是责任,同时也是在为出版社自己的未来投资
  ·近年来对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出版的重视,恰好是少儿出版回归出版的重要标志
  ·我也体会到了被争夺的痛苦,很内疚很纠结很发愁
  ·目前专业少儿出版社对名家资源的争夺处于白热化状态
  ·一个好的作家,必然会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出版社与作家正在展开一场新的博弈
  本刊记者:作家资源是少儿出版最珍贵的资源,特别是畅销书作家,于是出现了一个畅销书作家一年之内图书选题迭70余种的现象。这种对作家资源的过度开发或者说作家对自身资源的透支,是否会影响少儿图书市场的生态环境?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许多童书作者拿着手稿无处出版,这仿佛是一个怪圈,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预期收获的行为还是其他?在目前机制下,出版社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承担一个新作者、新市场的开发?在今天可否有新的方式解决这种资源短缺的局面?
  孙建江:诚实守信,是出版社与任何作者(包括名作者和非名作者)维系合作关系的基石。愉快也好,遗憾也罢,皆与此有关。一个有眼光有追求的出版社,必定会考虑并安排相应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来扶持新作者的。这是责任,同时也是在为出版社自己的未来投资。
  李学谦:少儿出版最终的胜出者应当是那些回归出版的出版社。出版是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兰登书屋的创始人贝内特·瑟夫在他退休前无比自豪,他说,兰登书屋的“可供书目如此强大,就算今后20年关门大吉,赚的钱也许比现在还多,因为有了这些再版书,赚起钱来就像在人行道上弯腰捡金子那样轻而易举”。什么是出版?这才是真正的出版。反观现在熙熙攘攘的少儿出版市场,其中有谁能放出这番大话?教辅出版这块冰制蛋糕的消融对于少儿出版机构回归到出版上来也许是好事,那些服务于应试教育以提高应试技巧为目的的教辅读物,本来就没有承载多少出版功能。对教辅的过度依赖已经使不少教师失去了教学能力,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能力。
  有人批评时下许多教辅读物实际上是反教育的,虽然刻薄了点,但发人深省。近年来对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出版的重视,恰好是少儿出版回归出版的重要标志。也许经过十年八年的苦心经营,那些回归出版、注重原创的出版社,会积累起一批自己的可供书目,就像兰登书屋那样。需要注意的是,少儿出版人应该把眼光放宽一点、放远一点,在抓住畅销书作家的同时,用更大气力去发现、培养新作家、青年作家,在儿童文学作家的队伍建设上下更大工夫。中少总社以月发行量逾百万册的《儿童文学》杂志为基础组建的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去年出版了32种图书,全部再版,有的累计印数达十几万册。这些书的作者,没有一个是畅销书作家,有的长篇小说作者甚至是第一次发表作品。相信工夫下足了,我们现在联系的几百名作家中,会有名家、大家涌现。
  伍美珍:我觉得当作家就比较幸福,而做出版就比较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数来数去,全国就那几个畅销书作家,和大家一起去抢,我会觉得很痛苦的,因为从小我就不擅长和别人抢,就像现在,大家一起吃饭,如果有人抢着和我付钱,我会很不自在,必然先撒手,让他去付。而作为一个作家,就可以被很多出版社来争夺,呵呵,相对而言,好一些吧。
  其实最近我也体会到了被争夺的痛苦,每个来找你约稿的编辑和出版 社都十分诚恳,而你又想满足每一个的愿望,但你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经常连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很内疚很纠结很发愁!
  但我相信,如果你是个新手,你的文本只要好读好看,就一定会找到出版社。现在的问题是,能耐心坐下来耐心地打磨练习写作的年轻人的确是不多,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不利于产生作家。我曾试图训练一些大学生写作者,他们很心急,刚写出的作品未能发表,就不想再继续下去了。一个好的作家,必然会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优秀作家资源的严重稀缺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杨鹏:出版社与作家正在展开一场新的博弈,好的博弈可以共赢,坏的博弈会共输。市场就是战场,二线三线作家要想进入一线,分得出版的一杯羹,犹如士兵要变成将军,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市场的血拼中赢得一席之地与尊重。如果你被淘汰,你就要首先去想问题是不是在自己,并找到改正问题的办法。当然,也有好作家好作品被遗漏的,这就要看出版社是不是有足够好的眼光去发现了。“爱拼才会赢”“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这才是正道,我不认为有什么新的方式可以解决眼下的局面。
  侯明亮:资源寻找、配置与积累是一个产业的核心问题。争夺作家或投稿无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市场调节与驱动是关节点。守株待兔肯定不行,众里寻他千百度,结果更难。对于出版社而言,品牌建设是着力点。有了品牌,就如同海纳百川一样,功到自然成。
  谭旭东:当前少儿图书出版基本上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但目前专业少儿出版社的出版重点都在原创儿童文学这一块,而且大家都在挤着做名家儿童文学创作,所以对名家资源的争夺处于白热化状态。另外,很多出版社都在引进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幻想类儿童小说和图画书。但对本土图画书和本土幻想儿童文学的挖掘出版就不重视,所以国内原创童话和幻想小说还难以形成规模性具有冲击力的系列品牌。此外,在出版营销方面,很多少儿社只愿意为外版图书进行宣传,也愿意为名家图书做宣传,愿意炒作名家,炒作已经畅销的作品,不愿意给新人作品进行宣传投入。
  本刊记者:记得花园里还只有零星花苞时我们就开始酝酿这期沙龙了,在这个鲜花怒放的6月,方于读者见面,终于理解花开是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本期沙龙与我们每期的选题一样包含着期待与担心、忐忑与兴奋,当然更有我们对参与支持我刊的各位专家、作家的敬意与谢意。
  在与各位专家深入的交流中,我们深感应该讨论的问题还有许多,如少儿图书地区性和城市性问题、少儿图书成人化问题以及少儿出版专家和学者问题、少儿出版的作家与读者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儿童阅读的培养问题,等等,业内许多对少儿出版素有研究的专家和作家基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沙龙,但多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思考、关心和关注,山西出版集团的副总经理琚林勇对上述问题均有长期而深入的思考,期待日后能刊发他的精辟见解;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很想谈谈儿童文学的翻译问题;被学生尊为辫子姐姐的童书作家郁雨君,向我讲述了她儿时记忆深刻的一个阅读细节,她的父母是工人出身,但他们对她的阅读启蒙雨君老师至今记忆犹新:每当休息日早晨,外面很冷,父母就在被子里为她朗读童话,那是一个温暖的记忆。这个细节与她走上作家道路有多大影响,还不好以数字来计算,但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无疑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也许不是一个新理念,但至今尚没有意识到应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父母一定存在。
  在少儿期刊中有一种以“巧虎”形象走俏市场的贵族杂志,其中就有“妈妈版”“宝贝版”,是否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是一个明确的引导呢?我们的图书、我们的阅读是否也可以以此为模板呢?那是否是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呢?
  英国作家伍尔夫在《自己的房间》中说,“一个声音后面有着大众的体验感受”。本期邀请专家、作家多人,从他们的种种声音中可以感受种种大众的感受,只要同仁们能从众多的声音中有所感受,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行家,当然,我们更期待有更多的专家、行家加入我们的沙龙,期待有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感受从我们这里发出。
其他文献
我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和研究工作已将近30年了,参与整理编校的湖湘古籍有冯子振、王夫之、胡达源、胡林翼、魏源、郭嵩焘、邓湘皋等名家遗著20多种。虽然这样,但我每整理编校一种古籍,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古籍编校殊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在整理编校古籍时遇到的难题呢?我以为只有真正做到每字必究,力求甚解,弄清前人遗著中每句话的原意,才能使所整理编校的古籍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如果
期刊
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在从手抄本的角度来研究陶诗及陶潜的著作中,哈佛大学学者田晓菲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以下简称《尘几录》
期刊
一、中小学新课标数学教材当前建设概况    伴随着肇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年来的全国主要由一套教材通吃天下的模式被教材多元化取代。义务教育教材已于2001—2005年覆盖全国,高中教材至2008年也已推进了20个省市,并将最迟于2010年在全国铺开。目前,全国有小学6套、初中9套、高中6套共2l套新课标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分属1 3家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技出版社或综合出版社,它们
期刊
日前获悉,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的支持下,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风光)召开了战略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肖向锋主持,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汤天浩、国家电网智能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汤广福、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温旭辉(女)、山东大学教授张承慧、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游小杰、冶金
期刊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更好地体现新教学大纲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与高中语文课堂教材相配套的全新《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它的编写,凝结着编写人员辛勤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阅读提示语”的写作,同样耗费了编写人员不少心血,为方便学生阅读和提高阅读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教材的编写,历来都是一项十分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完美无缺。这套《读本》中的阅读提示
期刊
《庄子一天运》篇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历史上,孔子确实是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整理修订的编辑工作。其中,孔子编辑《诗经》的重要方式就是“删诗”。西汉司马迁首先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对于孔子“删诗”说,历代不乏支持
期刊
2009年11月2日,人民出版社为离退休同志做体检,林穗芳同志参加体检后,还与曹泽蔚同志谈话良久,并且说:“咱编辑室几个同志抽个时间,到张明惠家去聚一下,我有好多话想对你们说。”老曹说:“现在天太冷,等天气暖和后再说吧!”后来老林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讲了40分钟,谈到他还在写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修改意见。孰能料到12月28日中午12时5分,老林同志因肺部感染溘然驾鹤西归,与世长辞,简直是平地一声惊
期刊
摘 要:给出了一种电力SCADA仿真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系统在生产实践的仿真培训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关键词:调度;SCADA系统;通信工作站;开发及应用  1、引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容量的不断扩大,互联大电网迅速形成;大机组、互联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的出现,对安全经济和高质量发输电的要求更加严格,从而能实时地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自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的调度
期刊
项目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工作。项目管理是指把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以满足或超过项目投资者的要求和期望。2001年开始,接力出版社借助项目管理,促进图书营销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了编辑、出版、发行联动营销体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鸡皮疙瘩系列”等畅销书的运作成了项目管理推动图书营销的成功典范,并在接力出版社的所有项目运行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加快,我们面临的电力安全生产局面和质量问题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出现的种种安全、质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此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为此,本文就针对10kV 电力电缆安装制作工艺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简单参考。  关键词:10kV 电力;电缆安装;制作工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满足稳定、长期安全运行的条件下,电力电缆可埋藏于地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