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南非洲国家莫桑比克,有一位经历特别、鼎鼎有名的华侨,他生于斯长于斯,并在这里的中华小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年后远赴巴西,接受大学教育;他曾在莫国建设部工作多年,与中国大陆的女孩喜结良缘、组成家庭后,随即发挥所学专业优势,组建了自己的工程公司;他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同时,心系侨界,为维护华侨的利益奔走呼吁,为新来的中资公司和个体华商排忧解难,同时也为中莫两国的经济交往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他就是莫国中华协会会长、“LW-PROJECTOS E CONSULTORIA,LD”工程公司的创建人黄类思先生。
笔者与黄先生早已认识,一直就有采访他的念头。2006年9月底,我预约前往公司,准备详细采访,结果发现我在马普托的住所与他的公司只有一路之隔,相距也就200米,知道这么近,才觉得早就该来“串门”了。
黄类思在1956年出生于莫桑比克马尼卡省马尼卡镇,祖籍澳门,其父于1950年从澳门被聘请至马普托市中华会馆,担任中华小学教师。几年后,他将家眷接来,举家定居非洲;从教满5年,其父改行经商,开过餐馆,做过瓷器、古董生意,鼎盛时曾拥有4家工艺品店,以后又从私人手中买下一块农场,种植香蕉、蔬菜和经济类农作物,农场一直保留至今,家境还算殷实。
少年时,黄类思被父亲送进贝拉市的中华小学,学习中文和葡萄牙语,直至毕业,他的汉语功底就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莫桑比克独立不久,他奔赴巴西,在南美洲开始接受大学教育。1981年,受莫国有关部门的邀请,黄类思返回马普托,在国家建设部工作,历任工程师、设计师、工程顾问等职。1988年,他被瑞典驻莫一家机构聘用,负责该公司在整个莫桑比克的建筑工程。1993年,黄类思辞去外企职务,与爱人一起创建了自己的“路易斯·黄建筑工程公司”,这家公司同时也是莫桑比克境内唯一一家集设计、监理及顾问于一体的华侨建筑工程公司。
在黄先生的公司里,我见到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职员,亚非欧皆有,黑白黄同在,大家共处一屋,和气融融。黄类思的脾气很好,性格随和而沉稳;他的夫人吕萍女士非常有礼貌,口才也棒!她热情地向我介绍公司取得的成就及运转情况。马普托市同类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约有八至九家,夫妻俩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己的公司在同行中相比,已处于中等规模,在首都的建筑设计领域享有名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公司主营项目是涉及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监理和顾问,现聘用12名设计人员,他们来自于莫桑本土、古巴、保加利亚、阿根廷等国;与南非、瑞典、葡萄牙等不同的建筑公司有合作项目;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公司还需另聘工程师和设计师。
公司的项目市场来源于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莫桑比克现在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世界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在莫有多个工程援助项目,援建的方式为公开招标,包括设计、监理和施工建造三个方面的招标,公司主要承揽前两项的竞标项目。在民间方面,有外国驻莫使馆、办事处、团体、厂房建造、商业及民用建筑等,这些工程的建筑或采用招标的形式,或其负责人找上门来,双方商谈项目设计与监理承办的价格及可行性。
吕萍女士先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而后从电脑里调出资料。通过查看图片,我看到马普托市一些重要的耳熟能详的建筑竟是他们公司设计和监理的作品,例如,欧盟驻莫办事处办公大楼、日本驻莫大使馆、中国驻莫投资贸易促进中心、莫信息大楼、海滨假日酒店、金沙滩、马普托时代广场等,还有一批为数众多的工商及民用建筑。
近年来,马普托市海滨地带加快了开发步伐,一批又一批的别墅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耸立。这些别墅的主人或者是政府官员,或者是外国驻莫外交及民间机构负责人,或者是世界各地的商人,因而房屋也体现出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居住理念,成为海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叹为观止的是这其中就有许多是他们公司设计的杰作,如马普托海滨最早开发的60套别墅群、2000年上马的(SOMMERSHIELD E COCACOLA)45栋楼房、已竣工的(BELAVISTA)168套别墅、正在建造的第五街区别墅楼群等等。我真为莫桑比克能有如此出色的华侨建筑设计公司而感到自豪。
作为中华协会的掌舵人,黄类思与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负责人一起,共同发起和组织莫国华人华侨的集体活动,如中华会馆的回归、向印度洋受灾国家捐款、和平统一座谈会、向北京奥林匹克游泳馆“水的立方”捐资事宜等。
为了中华会馆的回归,他也做出了艰苦、持续的努力。收回中华会馆大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许多在莫桑比克独立时被没收的不同教会的房产陆续归还了主人,唯独没有华人会馆大楼。从1990年前任中华协会会长江泽棠先生起,协会便开始了收回中华学校的艰苦努力。黄类思(当时是协会的秘书长)负责准备及整理相关文件,写信给立法部门,配合年长的老会长,大家齐心协力,一块做收回工作。
1998年黄先生任会长后,加快了收回中华会馆的努力。经过艰难的、反复的写信,和有关部门会面,和占用中华学校的莫艺术学校的领导协商……在中华协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催促下,文化部找了一座旧楼给莫艺术学校。
为了让莫艺术学校尽快搬出,黄类思又主动为莫艺术学校提供了全套的旧楼设计方案。但后来,莫文化部又改变了主意。当多次收到他们反复不定的推拖借口后,在协会几位理事的支持下,黄类思决定再次写信给总统,要求先从法律文件上把大楼归还给中华协会,然后再等莫艺校搬出去。
在中华协会不懈的努力下, 在中国大使馆,特别是陈笃庆大使和洪虹大使的有力支持和莫“和统会”江永生先生的积极推动下,莫桑比克政府终于在2005年4月17日,从法律上将中华会馆正式归还给了中华协会。
目前华人华侨还在等莫新建一个教学楼交给艺术学校,只有该校搬走腾空后,中华会馆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现在,中华协会还在继续和有关部门接触、商讨,希望能早日实际拥有会馆而不是法律上的空头支票,给华人华侨的孩子们一个学习中文的地方,一个传承中华文明和语言交流的中心。
不论在黄会长办公室里,还是应邀去他们家做客,不管是在采访,还是随意聊天,笔者强烈地感觉到夫妇两人在中莫两国经济交往活动中,或者说在莫桑比克的华人商界,都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中资公司或个体华商大多是近年才进入莫国市场,对这个国家缺乏多方面的了解,需要时间来磨合,特别是莫国说葡萄牙语,让中国商人为之头痛,语言上吃过不少亏。
黄类思虽是华人,却出生于莫桑比克,在该国建设部任职8年,长期与不同国家的不同人种打交道,具有25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夫人吕萍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才来到马普托,两人的结合无意间成就了一对“中莫合作”的华人夫妇。
中国现已成为莫十大投资国之一,随着莫桑比克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逐渐加大对莫投资力度,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进驻马普托,这会给夫妻俩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语言等优势,很多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笔者坚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笔者与黄先生早已认识,一直就有采访他的念头。2006年9月底,我预约前往公司,准备详细采访,结果发现我在马普托的住所与他的公司只有一路之隔,相距也就200米,知道这么近,才觉得早就该来“串门”了。
黄类思在1956年出生于莫桑比克马尼卡省马尼卡镇,祖籍澳门,其父于1950年从澳门被聘请至马普托市中华会馆,担任中华小学教师。几年后,他将家眷接来,举家定居非洲;从教满5年,其父改行经商,开过餐馆,做过瓷器、古董生意,鼎盛时曾拥有4家工艺品店,以后又从私人手中买下一块农场,种植香蕉、蔬菜和经济类农作物,农场一直保留至今,家境还算殷实。
少年时,黄类思被父亲送进贝拉市的中华小学,学习中文和葡萄牙语,直至毕业,他的汉语功底就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莫桑比克独立不久,他奔赴巴西,在南美洲开始接受大学教育。1981年,受莫国有关部门的邀请,黄类思返回马普托,在国家建设部工作,历任工程师、设计师、工程顾问等职。1988年,他被瑞典驻莫一家机构聘用,负责该公司在整个莫桑比克的建筑工程。1993年,黄类思辞去外企职务,与爱人一起创建了自己的“路易斯·黄建筑工程公司”,这家公司同时也是莫桑比克境内唯一一家集设计、监理及顾问于一体的华侨建筑工程公司。
在黄先生的公司里,我见到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职员,亚非欧皆有,黑白黄同在,大家共处一屋,和气融融。黄类思的脾气很好,性格随和而沉稳;他的夫人吕萍女士非常有礼貌,口才也棒!她热情地向我介绍公司取得的成就及运转情况。马普托市同类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约有八至九家,夫妻俩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己的公司在同行中相比,已处于中等规模,在首都的建筑设计领域享有名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公司主营项目是涉及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监理和顾问,现聘用12名设计人员,他们来自于莫桑本土、古巴、保加利亚、阿根廷等国;与南非、瑞典、葡萄牙等不同的建筑公司有合作项目;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公司还需另聘工程师和设计师。
公司的项目市场来源于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莫桑比克现在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世界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在莫有多个工程援助项目,援建的方式为公开招标,包括设计、监理和施工建造三个方面的招标,公司主要承揽前两项的竞标项目。在民间方面,有外国驻莫使馆、办事处、团体、厂房建造、商业及民用建筑等,这些工程的建筑或采用招标的形式,或其负责人找上门来,双方商谈项目设计与监理承办的价格及可行性。
吕萍女士先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而后从电脑里调出资料。通过查看图片,我看到马普托市一些重要的耳熟能详的建筑竟是他们公司设计和监理的作品,例如,欧盟驻莫办事处办公大楼、日本驻莫大使馆、中国驻莫投资贸易促进中心、莫信息大楼、海滨假日酒店、金沙滩、马普托时代广场等,还有一批为数众多的工商及民用建筑。
近年来,马普托市海滨地带加快了开发步伐,一批又一批的别墅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耸立。这些别墅的主人或者是政府官员,或者是外国驻莫外交及民间机构负责人,或者是世界各地的商人,因而房屋也体现出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居住理念,成为海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叹为观止的是这其中就有许多是他们公司设计的杰作,如马普托海滨最早开发的60套别墅群、2000年上马的(SOMMERSHIELD E COCACOLA)45栋楼房、已竣工的(BELAVISTA)168套别墅、正在建造的第五街区别墅楼群等等。我真为莫桑比克能有如此出色的华侨建筑设计公司而感到自豪。
作为中华协会的掌舵人,黄类思与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负责人一起,共同发起和组织莫国华人华侨的集体活动,如中华会馆的回归、向印度洋受灾国家捐款、和平统一座谈会、向北京奥林匹克游泳馆“水的立方”捐资事宜等。
为了中华会馆的回归,他也做出了艰苦、持续的努力。收回中华会馆大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许多在莫桑比克独立时被没收的不同教会的房产陆续归还了主人,唯独没有华人会馆大楼。从1990年前任中华协会会长江泽棠先生起,协会便开始了收回中华学校的艰苦努力。黄类思(当时是协会的秘书长)负责准备及整理相关文件,写信给立法部门,配合年长的老会长,大家齐心协力,一块做收回工作。
1998年黄先生任会长后,加快了收回中华会馆的努力。经过艰难的、反复的写信,和有关部门会面,和占用中华学校的莫艺术学校的领导协商……在中华协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催促下,文化部找了一座旧楼给莫艺术学校。
为了让莫艺术学校尽快搬出,黄类思又主动为莫艺术学校提供了全套的旧楼设计方案。但后来,莫文化部又改变了主意。当多次收到他们反复不定的推拖借口后,在协会几位理事的支持下,黄类思决定再次写信给总统,要求先从法律文件上把大楼归还给中华协会,然后再等莫艺校搬出去。
在中华协会不懈的努力下, 在中国大使馆,特别是陈笃庆大使和洪虹大使的有力支持和莫“和统会”江永生先生的积极推动下,莫桑比克政府终于在2005年4月17日,从法律上将中华会馆正式归还给了中华协会。
目前华人华侨还在等莫新建一个教学楼交给艺术学校,只有该校搬走腾空后,中华会馆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现在,中华协会还在继续和有关部门接触、商讨,希望能早日实际拥有会馆而不是法律上的空头支票,给华人华侨的孩子们一个学习中文的地方,一个传承中华文明和语言交流的中心。
不论在黄会长办公室里,还是应邀去他们家做客,不管是在采访,还是随意聊天,笔者强烈地感觉到夫妇两人在中莫两国经济交往活动中,或者说在莫桑比克的华人商界,都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中资公司或个体华商大多是近年才进入莫国市场,对这个国家缺乏多方面的了解,需要时间来磨合,特别是莫国说葡萄牙语,让中国商人为之头痛,语言上吃过不少亏。
黄类思虽是华人,却出生于莫桑比克,在该国建设部任职8年,长期与不同国家的不同人种打交道,具有25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夫人吕萍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才来到马普托,两人的结合无意间成就了一对“中莫合作”的华人夫妇。
中国现已成为莫十大投资国之一,随着莫桑比克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逐渐加大对莫投资力度,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进驻马普托,这会给夫妻俩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语言等优势,很多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笔者坚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