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网络文化时代以来,网络文化那些具有生命力、独特内涵的特征带给了当前人们很多的影响。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时,很容易被网络文化中思维活跃、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元素所吸引从而影响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由于我国的互联网监控体系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的网络文化监管上有较大差距。一些衍生出的不良的网络文化容易对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如何把握网络文化兴起带来的利弊成为大学生教育一个新的课题。
一 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文化为其核心元素,以互联网作为其媒介平台的以人类物质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是文化与网络相结合而产生的,它以文化作为内核,在虚拟空间中以网络开放的平台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通过网络中独有的元素影响和发展着其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在网络中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的文化属性,网络文化虽然根植于网络并以网络作为自身的传播的媒介,但是其文化属性中的发展衍变具有时代特征的属性是不变的。虽然网络文化的涉及面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其本质也并非是大众的主体文化,而属于次主体文化,也就是“网民文化”。“网民文化”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微博等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产生,网络文化其自身的辐射半径以及影响力日趋增强,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网络文化的延展性
网络文化通过网民自身文化意识的发展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网络渠道已经被大学里大多数学生所熟练地应用。在这个网络虚拟世界中,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取向都随着网络文化的逐步发展而改变。但是网络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在网络世界中不在同一地域的两个人能够在一起进行文化的交流,这本身就是因为网络文化自身的延展性。网络文化因其自身的关注范畴而调整其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网络文化可以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其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网络文化的延展性可以帮助一个对某一领域完全熟悉的人轻易了解其文化。网络的延展性帮助人们轻而易举地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监控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网络延展性折射出的不良文化难以得到控制,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无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网络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延展特性,既带来了便利、快捷,也有其自身的安全隐患。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在网络文化的整个虚拟空间里,由于交流方式具有随机性,因而,其涉及领域以及交流范畴涵盖的范围就非常大。网络文化中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同领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文化形态处于多元化状态。在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是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取向的人素未谋面却能够发表各自的观点。其观点或者具有参考价值或者不具备参考价值,都融合在互联网络当中,信息的查找和浏览相当快捷便利。不同的文化领域、文化形式、文化行为都在网络文化的包容和涵盖中,可以说网络文化处于兼容并包的状态。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够被一部分网民所接纳,并在一次次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中逐渐衍生出多个文化发展趋向。学生在接触网络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倾向而选择能够被自身所接受的文化,但是由于大学中的网络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样高的发展阶段。所以,网络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观念带来冲击。
二 网络文化带来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一)对于网络过度沉迷
互联网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新鲜事物,网络是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所以,大学生极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导致学生荒废学业、玩物丧志,并可能就此衍生各种心理问题。过渡沉迷网络,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对学生本身的极大摧残,所以,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仍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西方价值观念缺乏理性认识
大学生对于新生观念和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往往在对某一事物产生感性认识的阶段便陷入到偏执的状态中去,缺乏理性的思考。近年来,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形态意识、思想文化充斥在网络的各个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跨界迅速,所以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冲击。一旦在互联网中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一些思想意识不成熟、不冷静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造成对社会的漠视和敌意。对西方的价值需要有理性的审视,既不偏信盲从也不充耳不闻,面对意识形态与自身反差大的文化出现时能够从容面对。
(三)在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缺乏自身保护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痴迷网络的这一点,展开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自我保护意识低的学生很容易落入圈套,最终造成对自身的伤害。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借网络文化的推力进行分裂、诋毁、谣言一些对是非分辨不清的学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受害人,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所以,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自身的监管力度。谨防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一旦网络文化出现价值取向的真空时,大学生很难辨别对错,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来配合学校,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侵害。
(四)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权利发表自身的观点,不论身处何方,即使素未谋面也能进行文化的交流。网络言论纷繁复杂,网络文化自身良莠不齐,这就引发了网络论战的根源,价值观念取向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论战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因为情绪失控由论战转化为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和侮辱,于是我们不难找出许多网络论战转为骂战的例子。例如:在京哈救狗事件中,爱狗人士与支持维权人士在网络引发论战,在司机是否构成虐待动物一事上争执不下,最终双方形成了网络上的论战。各自的人身攻击已经超出了讨论问题的实际范畴,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巨大,在耳濡目染当中容易形成道德风气的沦丧。
(五)社会传统文化的被动消失
由于网络文化的强势介入,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大学青年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传统的文化也大有被取代,被动消失的危险。传统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根的精神,追本溯源,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仁义这些人格的净化作用很大。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才成为拥有传统美德的五千年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家。但是网络文化的到来造成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割裂和断层。人们只要上网浏览一下就知道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身的观点,传统文化在价值体系的环节中被弱化,最终造成了被动消失。这对大学青年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主体文化的引导,在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
三 网络文化冲击下的教育对策
网络文化在带给我们很多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不良文化的暗示和影响。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更需要思想行为的指导,为其日后成为祖国栋梁为国出力而奠定基础。
(一)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 网络文化因为其自身的文化多元性,兼容并包很多文化形式,往往在带来多种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糟粕的一面,所以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形式的冲击下能否依然保持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就需要真个社会对网络文化实施一定的监控措施,使网络文化中对思想有益的一面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对思想有害的一面能够被过滤掉。当前我国为了整肃整个网络的大环境,净化人们的上网环境,已经于2008年推出“绿坝”网上长城,旨在净化网络环境、将负面的、不良的网络信息过滤掉。这项工程目前在对网络环境净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推出一道“绿坝”的网络防护墙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相关法律,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对于在网络上散播不良信息的团体和个人依法给予惩处。各个大学也应当重视网络文化中不良文化带来的副作用,定期为大学生做网络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维护学生的思想健康,所以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势在必行,是确保大学生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
(二)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知识课程,使学生理性看待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从出现之日至今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这不能说明网络文化没有自身的文化缺陷。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文化就需要各大学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知识课程,使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对主体文化的冲击。在观察网络文化的某个文化形式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该文化的准确文化定位,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抵抗力。在大学各高校之间开展网络文化的知识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文化本质就非常重要,学生自身的抵抗能力上去了,网络文化中一些负面的、不良的文化也不能轻易腐蚀学生的思想。所以,积极开展网路文化的知识课程,对加强学生自身精神素质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主体文化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主体文化的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网络尚未普及之前,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以主体文化为主,这种教育虽然相对单一,但是避免了许多不良文化的冲击,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在网络文化兴起后,由于出现了主体文化的断层,学生在对网络文化吸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文化通通被学生所接纳,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网络文化发展到如此迅猛程度的今天,对主体文化的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一 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文化为其核心元素,以互联网作为其媒介平台的以人类物质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是文化与网络相结合而产生的,它以文化作为内核,在虚拟空间中以网络开放的平台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通过网络中独有的元素影响和发展着其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在网络中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的文化属性,网络文化虽然根植于网络并以网络作为自身的传播的媒介,但是其文化属性中的发展衍变具有时代特征的属性是不变的。虽然网络文化的涉及面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其本质也并非是大众的主体文化,而属于次主体文化,也就是“网民文化”。“网民文化”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微博等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产生,网络文化其自身的辐射半径以及影响力日趋增强,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网络文化的延展性
网络文化通过网民自身文化意识的发展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网络渠道已经被大学里大多数学生所熟练地应用。在这个网络虚拟世界中,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取向都随着网络文化的逐步发展而改变。但是网络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在网络世界中不在同一地域的两个人能够在一起进行文化的交流,这本身就是因为网络文化自身的延展性。网络文化因其自身的关注范畴而调整其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网络文化可以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其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网络文化的延展性可以帮助一个对某一领域完全熟悉的人轻易了解其文化。网络的延展性帮助人们轻而易举地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监控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网络延展性折射出的不良文化难以得到控制,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无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网络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延展特性,既带来了便利、快捷,也有其自身的安全隐患。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在网络文化的整个虚拟空间里,由于交流方式具有随机性,因而,其涉及领域以及交流范畴涵盖的范围就非常大。网络文化中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同领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文化形态处于多元化状态。在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是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取向的人素未谋面却能够发表各自的观点。其观点或者具有参考价值或者不具备参考价值,都融合在互联网络当中,信息的查找和浏览相当快捷便利。不同的文化领域、文化形式、文化行为都在网络文化的包容和涵盖中,可以说网络文化处于兼容并包的状态。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够被一部分网民所接纳,并在一次次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中逐渐衍生出多个文化发展趋向。学生在接触网络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倾向而选择能够被自身所接受的文化,但是由于大学中的网络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样高的发展阶段。所以,网络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观念带来冲击。
二 网络文化带来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一)对于网络过度沉迷
互联网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新鲜事物,网络是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所以,大学生极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导致学生荒废学业、玩物丧志,并可能就此衍生各种心理问题。过渡沉迷网络,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对学生本身的极大摧残,所以,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仍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西方价值观念缺乏理性认识
大学生对于新生观念和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往往在对某一事物产生感性认识的阶段便陷入到偏执的状态中去,缺乏理性的思考。近年来,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形态意识、思想文化充斥在网络的各个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跨界迅速,所以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冲击。一旦在互联网中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一些思想意识不成熟、不冷静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造成对社会的漠视和敌意。对西方的价值需要有理性的审视,既不偏信盲从也不充耳不闻,面对意识形态与自身反差大的文化出现时能够从容面对。
(三)在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缺乏自身保护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痴迷网络的这一点,展开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自我保护意识低的学生很容易落入圈套,最终造成对自身的伤害。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借网络文化的推力进行分裂、诋毁、谣言一些对是非分辨不清的学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受害人,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所以,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自身的监管力度。谨防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一旦网络文化出现价值取向的真空时,大学生很难辨别对错,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来配合学校,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侵害。
(四)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权利发表自身的观点,不论身处何方,即使素未谋面也能进行文化的交流。网络言论纷繁复杂,网络文化自身良莠不齐,这就引发了网络论战的根源,价值观念取向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论战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因为情绪失控由论战转化为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和侮辱,于是我们不难找出许多网络论战转为骂战的例子。例如:在京哈救狗事件中,爱狗人士与支持维权人士在网络引发论战,在司机是否构成虐待动物一事上争执不下,最终双方形成了网络上的论战。各自的人身攻击已经超出了讨论问题的实际范畴,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巨大,在耳濡目染当中容易形成道德风气的沦丧。
(五)社会传统文化的被动消失
由于网络文化的强势介入,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大学青年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传统的文化也大有被取代,被动消失的危险。传统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根的精神,追本溯源,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仁义这些人格的净化作用很大。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才成为拥有传统美德的五千年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家。但是网络文化的到来造成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割裂和断层。人们只要上网浏览一下就知道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身的观点,传统文化在价值体系的环节中被弱化,最终造成了被动消失。这对大学青年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主体文化的引导,在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
三 网络文化冲击下的教育对策
网络文化在带给我们很多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不良文化的暗示和影响。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更需要思想行为的指导,为其日后成为祖国栋梁为国出力而奠定基础。
(一)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 网络文化因为其自身的文化多元性,兼容并包很多文化形式,往往在带来多种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糟粕的一面,所以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形式的冲击下能否依然保持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就需要真个社会对网络文化实施一定的监控措施,使网络文化中对思想有益的一面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对思想有害的一面能够被过滤掉。当前我国为了整肃整个网络的大环境,净化人们的上网环境,已经于2008年推出“绿坝”网上长城,旨在净化网络环境、将负面的、不良的网络信息过滤掉。这项工程目前在对网络环境净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推出一道“绿坝”的网络防护墙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相关法律,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对于在网络上散播不良信息的团体和个人依法给予惩处。各个大学也应当重视网络文化中不良文化带来的副作用,定期为大学生做网络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维护学生的思想健康,所以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势在必行,是确保大学生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
(二)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知识课程,使学生理性看待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从出现之日至今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这不能说明网络文化没有自身的文化缺陷。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文化就需要各大学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知识课程,使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对主体文化的冲击。在观察网络文化的某个文化形式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该文化的准确文化定位,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抵抗力。在大学各高校之间开展网络文化的知识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文化本质就非常重要,学生自身的抵抗能力上去了,网络文化中一些负面的、不良的文化也不能轻易腐蚀学生的思想。所以,积极开展网路文化的知识课程,对加强学生自身精神素质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主体文化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主体文化的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网络尚未普及之前,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以主体文化为主,这种教育虽然相对单一,但是避免了许多不良文化的冲击,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在网络文化兴起后,由于出现了主体文化的断层,学生在对网络文化吸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文化通通被学生所接纳,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网络文化发展到如此迅猛程度的今天,对主体文化的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