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提出对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进行科学背景评价的指导原则及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众高等教育 毕业生质量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10166-01
一、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实质就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结果的评价。毕业生质量体现在学生质量和高等教育过程质量两个方面,高等教育过程质量是对高等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高等教育过程的质量是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要以一定的高等教育目标为依据,即衡量高等教育学生的培养是否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实施的,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基本标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是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的评价和高等教育过程的客观效果作出质量上的判断,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检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因而具有一定的客现性。
高校毕业生质量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高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国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质量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高校毕业生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等。可以想象一个思想反动、道德败坏的人,其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②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要求高校毕业生应该是具有自由、竞争、国际化意识特征的高质量人才。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造、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与世界同步的优秀人才。
(2)来自高校内部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改革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现实,高校能否抓住机遇,及时转变办学理念、确定适当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规模、设置新的专业,改革不合理课程体系及加速办学硬件设施的改善等,都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
(3)高校学生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视角的大小,以及面对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层次要求的变化,能否及时改进知识结构、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锤炼各种意志品质、健康自己的体魄,能否自觉地意识到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竞争的严峻性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科学评价的原则。要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质量的传统评价模式,人的特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不是单一的形式所能衡量的,必须建立新的、能包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笼统地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的情况,要科学地制定量化指标,不能搞量化的绝对化,避免由于有些不确定因素而使评价不全面,建立在进行共性塑造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
(二)适应性评价的原则。适应社会需求是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第一追求,只有尽可能适应社会并满足其需求,才能显示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价值。这种适应性评价的原则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调适,以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才市场的变化。
(三)多样性评价的原则。由于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高度细分和高度综合的两大发展趋势,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要适应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于是相应地也就产生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多样性评价的原则实际包涵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谓“多层面”,即纵向多层次(博士、硕士、学士、专科);二是所谓“多样性”,即横向多类型( 科学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职业技能型)。
(四)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大众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标准,在毕业生质量评价中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实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有机统一。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从而使我们对学生作出更准确、更客观的科学评价。在大众高等教育时期,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必须从传统精英教育质量评价的一元取向转变为大众质量评价的多元化取向,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三、改进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社会评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行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是现代社会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客观评价高等院校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应从高等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和认识社会评估,应从满足在校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出发认识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工作。
(二)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质量观及其评价标准。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进行社会评估的前提和基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等教育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要明确办学理念,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并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多样化教学目标,建立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社会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做好社会评估的几项技术性工作。做好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通用性,时代性,联系性。做好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的组织工作,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调动学校与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对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估调查后,应及时组织对所得资料的汇总、处理和分析工作,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数据库。处理信息应尽可能做到快速、科学。在信息数据得出以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在一些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问题的论证上,应发挥这些调查数据和结论的作用。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08zs010)
参考文献:
[1]牛书成、刁兆峰,中国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161-164.
[2]杨文东,略论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J].理论月刊.2008(4):77-79.
[3]张立新、魏青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36-38.
作者简介:
周建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昌彩,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料管理。
[关键词]大众高等教育 毕业生质量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10166-01
一、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实质就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结果的评价。毕业生质量体现在学生质量和高等教育过程质量两个方面,高等教育过程质量是对高等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高等教育过程的质量是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要以一定的高等教育目标为依据,即衡量高等教育学生的培养是否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实施的,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基本标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是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的评价和高等教育过程的客观效果作出质量上的判断,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检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因而具有一定的客现性。
高校毕业生质量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高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国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质量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高校毕业生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等。可以想象一个思想反动、道德败坏的人,其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②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要求高校毕业生应该是具有自由、竞争、国际化意识特征的高质量人才。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造、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与世界同步的优秀人才。
(2)来自高校内部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改革是影响高校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现实,高校能否抓住机遇,及时转变办学理念、确定适当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规模、设置新的专业,改革不合理课程体系及加速办学硬件设施的改善等,都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
(3)高校学生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视角的大小,以及面对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层次要求的变化,能否及时改进知识结构、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锤炼各种意志品质、健康自己的体魄,能否自觉地意识到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竞争的严峻性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科学评价的原则。要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质量的传统评价模式,人的特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不是单一的形式所能衡量的,必须建立新的、能包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笼统地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的情况,要科学地制定量化指标,不能搞量化的绝对化,避免由于有些不确定因素而使评价不全面,建立在进行共性塑造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
(二)适应性评价的原则。适应社会需求是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第一追求,只有尽可能适应社会并满足其需求,才能显示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的价值。这种适应性评价的原则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调适,以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才市场的变化。
(三)多样性评价的原则。由于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高度细分和高度综合的两大发展趋势,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要适应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于是相应地也就产生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多样性评价的原则实际包涵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谓“多层面”,即纵向多层次(博士、硕士、学士、专科);二是所谓“多样性”,即横向多类型( 科学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职业技能型)。
(四)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大众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标准,在毕业生质量评价中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实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有机统一。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从而使我们对学生作出更准确、更客观的科学评价。在大众高等教育时期,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必须从传统精英教育质量评价的一元取向转变为大众质量评价的多元化取向,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三、改进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社会评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行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是现代社会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客观评价高等院校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应从高等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和认识社会评估,应从满足在校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出发认识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工作。
(二)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质量观及其评价标准。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进行社会评估的前提和基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等教育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要明确办学理念,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并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多样化教学目标,建立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社会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做好社会评估的几项技术性工作。做好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通用性,时代性,联系性。做好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的组织工作,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调动学校与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对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估调查后,应及时组织对所得资料的汇总、处理和分析工作,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数据库。处理信息应尽可能做到快速、科学。在信息数据得出以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在一些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问题的论证上,应发挥这些调查数据和结论的作用。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08zs010)
参考文献:
[1]牛书成、刁兆峰,中国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161-164.
[2]杨文东,略论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J].理论月刊.2008(4):77-79.
[3]张立新、魏青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36-38.
作者简介:
周建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昌彩,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