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习的乐趣,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意义,深刻领会数学离不开生活。
一、改变课堂模式。让学生按序而动
教师于课学设计好课堂的流程,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按照程序进行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案,通常包括一节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活动的主体。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過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形式,学习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这样设计活动:(1)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2)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二、运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动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当代教育要求最大限度的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笔者就运用了现代媒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解霸播放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地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教学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拓展“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的教学思路,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地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教师又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球的简单认识》时,笔者也运用电脑,将球的各个部分、球的不同切面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理解球心、半径、球面、通过球心的切面等。
三、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寻找数学学习价值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如学完“认识钟表”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调查你最喜欢的电视台每当整时和半时段会播放什么节目。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在学完“比较长短”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川、明和小红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但是他们两家之间只有一条弯曲的小路,路很远,来去很不方便,如果现在请你造一条路你会怎么造,画出你的设计图。
在教学“线段”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笔者的手要去洗手间找。
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级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松动的桌椅,联想着学过的数学知识。有的同学通过松动的桌椅,想到桌椅的稳定,怎样使桌椅稳定呢?于是豁然开朗,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时教师加以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
经过“学习——思考——实践——应用”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增强了应用意识。从而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一、改变课堂模式。让学生按序而动
教师于课学设计好课堂的流程,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按照程序进行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案,通常包括一节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活动的主体。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過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形式,学习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这样设计活动:(1)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2)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二、运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动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当代教育要求最大限度的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笔者就运用了现代媒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解霸播放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地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教学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拓展“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的教学思路,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地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教师又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球的简单认识》时,笔者也运用电脑,将球的各个部分、球的不同切面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理解球心、半径、球面、通过球心的切面等。
三、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寻找数学学习价值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如学完“认识钟表”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调查你最喜欢的电视台每当整时和半时段会播放什么节目。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在学完“比较长短”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川、明和小红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但是他们两家之间只有一条弯曲的小路,路很远,来去很不方便,如果现在请你造一条路你会怎么造,画出你的设计图。
在教学“线段”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笔者的手要去洗手间找。
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级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松动的桌椅,联想着学过的数学知识。有的同学通过松动的桌椅,想到桌椅的稳定,怎样使桌椅稳定呢?于是豁然开朗,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时教师加以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
经过“学习——思考——实践——应用”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增强了应用意识。从而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