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失业农民工大量返乡回流的现象。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农民工这一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入手,着重分析了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出现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返乡回流;对策
引言
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寻求就业的农村人口,农民工现象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从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金融危机下形成的农民工“返乡潮”,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农民工流动的时代特征。农民工的空间迁移行为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劳动力的配置,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农民工返乡回流的成因及影响
1.1 农民工返乡回流的成因
1.1.1 经济环境恶化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经济增长的就业理论认为,劳动力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率。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势必造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批产业工人失业。
1.1.2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信息渠道闭塞。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为多,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了50%[2]。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低的文化素质是造成农民工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他们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且最深的。其次,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谋求职业局限于同乡人介绍上[2],不会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谋求职业,无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造成一旦失业就难以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不得已而返回农村。
1.1.3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农民工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繁荣城市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其次,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城市的饮食、交通、住房等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比较而言,农村的消费支出要小很多,城市的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1.1.4农民工对自己农民身份根深蒂固的认同。身份是“人们对世界的主体性经验与构成这种主体性的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身份认同指“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4]。城乡经济的二元性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城乡差别的长期影响让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自己是个农村人。这种思想意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农民工的行为。在工作稳定的时候,这种影响是隐性的,但是一旦工作发生了变故,这种隐性影响就会显性化,造成农民工大批从城市返回农村。金融危机背景下形成的农民工返乡浪潮就是这种隐性影响显性化的结果。
1.2农民工返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2.1不利于繁荣城市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复苏。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完善城市功能和繁荣城市经济所必需的。大批农民工返乡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产生不利影响。
1.2.2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它大大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打破了原先建立起来的劳动力供求平衡,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1.2.3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工进城务工有效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大大活跃了农村的消费市场,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大批农民工返乡无疑会使农村丧失这批资金流入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工返回农村以后往往无所事事,容易滋生一系列社会矛盾,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增加一些不安定因素。
2.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对农民工形成的历史根源入手,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现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后果,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的重点在于通过加大社会投资力度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宏观层面上,国家应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复苏和振兴,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微观层面上,通过对企业进行补贴及减税来刺激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机构应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对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达到刺激恢复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国家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具有保险关系流转方便、低费率、强制性投保以及保费由农民工本人、企业,所在城市政府以及农民工户口所在地政府四方承担等特征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
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是制约农民工实现就业的重要瓶颈,因此劳动部门应该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掌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系统谋求职业的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政府可以在税收、信息服务、证照办理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应立足于资金优势,通过办理小额信贷业务来为农民工创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研究表明,农民工对自身农民身份的认同使其对所在城市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积极吸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成为城市市民对于从思想源头上遏止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为先导,通过采取完善覆盖农民工在内的平等的、无差别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以及为农民工提供廉价商品房并建立相应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措施来推进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姚上海.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剖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10—113.
[2]陈怡.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问题的研究[J].时代经贸,2008(6):66—67.
[3]王云、刘茜、吕庆明.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2):297—298.
[4]李艳、孔德永.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缺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6—18.
作者简介:
曹树伟(1983-),男,河南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和政策。
唐德祥(1972-),男,四川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及管理。
袁廿一(1983-),男,河南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返乡回流;对策
引言
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寻求就业的农村人口,农民工现象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从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金融危机下形成的农民工“返乡潮”,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农民工流动的时代特征。农民工的空间迁移行为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劳动力的配置,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农民工返乡回流的成因及影响
1.1 农民工返乡回流的成因
1.1.1 经济环境恶化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经济增长的就业理论认为,劳动力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率。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势必造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批产业工人失业。
1.1.2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信息渠道闭塞。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为多,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了50%[2]。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低的文化素质是造成农民工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他们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且最深的。其次,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谋求职业局限于同乡人介绍上[2],不会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谋求职业,无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造成一旦失业就难以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不得已而返回农村。
1.1.3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农民工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繁荣城市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其次,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城市的饮食、交通、住房等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比较而言,农村的消费支出要小很多,城市的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1.1.4农民工对自己农民身份根深蒂固的认同。身份是“人们对世界的主体性经验与构成这种主体性的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身份认同指“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4]。城乡经济的二元性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城乡差别的长期影响让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自己是个农村人。这种思想意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农民工的行为。在工作稳定的时候,这种影响是隐性的,但是一旦工作发生了变故,这种隐性影响就会显性化,造成农民工大批从城市返回农村。金融危机背景下形成的农民工返乡浪潮就是这种隐性影响显性化的结果。
1.2农民工返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2.1不利于繁荣城市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复苏。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完善城市功能和繁荣城市经济所必需的。大批农民工返乡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产生不利影响。
1.2.2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它大大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打破了原先建立起来的劳动力供求平衡,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1.2.3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工进城务工有效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大大活跃了农村的消费市场,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大批农民工返乡无疑会使农村丧失这批资金流入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工返回农村以后往往无所事事,容易滋生一系列社会矛盾,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增加一些不安定因素。
2.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对农民工形成的历史根源入手,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现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后果,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的重点在于通过加大社会投资力度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宏观层面上,国家应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复苏和振兴,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微观层面上,通过对企业进行补贴及减税来刺激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机构应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对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达到刺激恢复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国家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具有保险关系流转方便、低费率、强制性投保以及保费由农民工本人、企业,所在城市政府以及农民工户口所在地政府四方承担等特征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
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是制约农民工实现就业的重要瓶颈,因此劳动部门应该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掌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系统谋求职业的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政府可以在税收、信息服务、证照办理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应立足于资金优势,通过办理小额信贷业务来为农民工创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研究表明,农民工对自身农民身份的认同使其对所在城市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积极吸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成为城市市民对于从思想源头上遏止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为先导,通过采取完善覆盖农民工在内的平等的、无差别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以及为农民工提供廉价商品房并建立相应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措施来推进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姚上海.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剖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10—113.
[2]陈怡.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问题的研究[J].时代经贸,2008(6):66—67.
[3]王云、刘茜、吕庆明.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2):297—298.
[4]李艳、孔德永.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缺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6—18.
作者简介:
曹树伟(1983-),男,河南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和政策。
唐德祥(1972-),男,四川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及管理。
袁廿一(1983-),男,河南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