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2. 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谈话式的辅导,使他们放下“怕”的包袱,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从我要写我想说开始,逐步培养起作文兴趣。
(二)呼唤出学生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不知写什么。一般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总是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拿起笔又觉得不知写什么好。这就要我们作文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心中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因势利导,辅导他们学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是自己感受深的题材来表述。如要求学生坚持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作文内容真实、感人、中心突出的目的。
3.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辅导时,教师不应抑制他们的观点,要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当然,也不是任由学生东拉西扯,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有扶有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加的真实感人。
4. 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中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针对小学生兴趣易失,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快乐作文。
(一)指导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分两部分内容:
1.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很多有用的材料却从学生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文时无米下锅。这种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落实目标。比方说看完一个动画片,写其中自己喜欢的某处情节,哪怕是五六十字都行。
2.积累优美的语言。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要鼓励学生多背,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奠定基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二)激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三)评价激励。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鉴赏能力。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时指导学生以发现优点为主,如评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段落,对于缺点可以与优秀例文、下水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自评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鉴赏,互相鼓励赞美,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也感悟到作文应该怎么写。
作文是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小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本领。以有限的作文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绩。
1. 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2. 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谈话式的辅导,使他们放下“怕”的包袱,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从我要写我想说开始,逐步培养起作文兴趣。
(二)呼唤出学生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不知写什么。一般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总是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拿起笔又觉得不知写什么好。这就要我们作文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心中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因势利导,辅导他们学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是自己感受深的题材来表述。如要求学生坚持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作文内容真实、感人、中心突出的目的。
3.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辅导时,教师不应抑制他们的观点,要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当然,也不是任由学生东拉西扯,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有扶有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加的真实感人。
4. 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中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针对小学生兴趣易失,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快乐作文。
(一)指导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分两部分内容:
1.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很多有用的材料却从学生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文时无米下锅。这种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落实目标。比方说看完一个动画片,写其中自己喜欢的某处情节,哪怕是五六十字都行。
2.积累优美的语言。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要鼓励学生多背,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奠定基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二)激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三)评价激励。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鉴赏能力。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时指导学生以发现优点为主,如评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段落,对于缺点可以与优秀例文、下水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自评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鉴赏,互相鼓励赞美,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也感悟到作文应该怎么写。
作文是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小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本领。以有限的作文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