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作文辅导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2. 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谈话式的辅导,使他们放下“怕”的包袱,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从我要写我想说开始,逐步培养起作文兴趣。
  (二)呼唤出学生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不知写什么。一般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总是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拿起笔又觉得不知写什么好。这就要我们作文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心中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因势利导,辅导他们学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是自己感受深的题材来表述。如要求学生坚持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作文内容真实、感人、中心突出的目的。
  3.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辅导时,教师不应抑制他们的观点,要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当然,也不是任由学生东拉西扯,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有扶有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加的真实感人。
  4. 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中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针对小学生兴趣易失,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快乐作文。
  (一)指导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分两部分内容:
  1.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很多有用的材料却从学生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文时无米下锅。这种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落实目标。比方说看完一个动画片,写其中自己喜欢的某处情节,哪怕是五六十字都行。
  2.积累优美的语言。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要鼓励学生多背,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奠定基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二)激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三)评价激励。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鉴赏能力。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时指导学生以发现优点为主,如评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段落,对于缺点可以与优秀例文、下水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自评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鉴赏,互相鼓励赞美,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也感悟到作文应该怎么写。
  作文是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小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本领。以有限的作文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绩。
其他文献
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也许很少发生,毕竟现在的家居条件比古代胜过千倍,可是环境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会产生影响倒是千真万确的,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可见,让孩子体会家园合作,具备合作品质,离不开“孟母三迁”。  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能力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
期刊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有效提问;问题设计;提问技巧  课堂有效提问是指能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许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对英
期刊
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脱离阅读谈写作,写作往往会成为空中楼阁,而脱离写作说阅读,阅读也不能深入,更不能领会到文章之精髓。基于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思想感情,更应找准契机,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借对文章中细微之处(即含蓄处、空白处、过渡处、细节处
期刊
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只功可就。因此,必须把“写”的训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激发兴趣,适时鼓励,培养自信兴趣与自信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两者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成功感。教师既可以结合课本
期刊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为此我一直努力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口语交际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人人想说、乐说、会说,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想象,凭借“○△□”三种图形画出想象到的事物。  2、用普通话,向别人说明自己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1. 听音激趣,进入生活(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
期刊
【摘要】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觉悟,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知、信、行的统一。但是初中学生大多十四、五岁,生长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学生如何理解政治理论,作者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理论;实践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s
期刊
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人格魅力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反之,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领导不信任、同事和学生不服气,没有号召力。可以说,人格魅力有强大的
期刊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常会听到有些高中语文教师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了;语文课上学生呆板,课堂沉闷;考试题目我已经讲过多遍了,甚至有的题刚刚讲过,学生还是不会做;……”这些问题,本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曾做了比较细致的探索,也粗略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自己禁锢了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课堂效率低下,语文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 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