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区的东侧有一座教堂式的大钟塔楼,塔上常有歌声传下,细听像是曲儿,苍凉到有点绝望,有说是河南梆子,但没见着人,留了一个存念。那天见五十多岁的朱阿姨在我门口的花圃旁休息,汗涔涔地,十分委顿,便和她聊天,知道她的劳作强度非常大,物管处要求路面不准有一点垃圾,她只好成天拿着扫帚和畚箕,不停地转来转去,时值深秋,西风一起那真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了,她赶着树叶整天撵都来不及,脚都累崴了,一瘸一瘸地。
其实,这金色的落叶,无论是银杏还是梧桐,都很美啊,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落叶景观还通令了诸多马路不扫落叶呢,我们此地何苦要花费恁多劳动力去做如此低端的傻事呢?
我到业主朋友圈呼吁了一下,没想到大家都热烈响应,联名致电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要求保留落叶景观,因为是业主集体的要求,后者当然采纳,于是那天起,小区就有了“银杏支路”和“梧桐小路”,朱阿姨再不用崴着脚整天追撵着落叶了,她现在的工作是“挑开树叶捡杂物”,什么塑料袋啦,电线啦,纸盒啦,所以见了我就笑了,我问她,你消息灵通,知道塔楼上的歌是谁唱的来着?
没想到她红着脸忸怩了一下说,那就我呀!我愣住了。眼前老得像榆木疙瘩的她,居然……“那你唱的是什么?”我问。
“豫剧呀”。她回答的时候挺了挺瘦弱的身体,很职业的,眉眼忽然闪出了一种舞台生涯特有的自信与神态:我原来是河南漯河市××地区豫剧团的。这几年要剧团自己下乡找食吃,没想到乡里务农的也少了,都外出了,没人看戏,亏损越来越大,剧团只好解散,各奔前程,我就来了上海,我六岁学戏,家里宠着我,什么都不要我做,现如今除了唱戏,我什么都不会干。有人叫我去社区自我推荐,教退休老人学戏,可上海是绍兴戏、沪剧的地盘,河南梆子戏在江南没根底,连淮剧、黄梅戏都不如,我只好歇菜,每天在钟楼上吊吊嗓子,还怕着“扰民”呢!
我听了默然,想象着她年轻的时候,志向远大,勤练功夫,神采飞扬,掌声四起的场景,和现在比,落差实在太大,五十多岁的人,应该在家抱孙子做奶奶了,却还在塔里吟唱,在这儿一刻不停地扫地,心里的酸苦和谁说呢?
为了让她心里好过些,我请她介绍介绍豫剧,她这才来了精神: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旧称“河南梆子”,以唱腔铿锵大气、行腔酣畅、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说起“豫剧”这名字,还是解放后由邓子恢起的呢,那原先为什么要叫“梆子戏”呢?她说,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又因为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豫剧有不少艺术流派,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后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朱阿姨就是唱沙河调的,慷慨悲凉,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苍凉壮烈的气氛。流传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称梆子剧、淮北梆子。论行当,她是小旦,又称花旦与闺门旦,如同现在的“网红”,当年她红的时候,多少大户想“包”她,她都不屑呢!
言及于此,门卫叫她,她走了,一瘸一瘸地完全是一个河南中南部的崴了脚的农妇。可以预期,黄昏时分,钟塔楼又会传出“苍凉到绝望”的沙河调。
社会转型期,多少人的命运也随之转型呢。忽然想起无名氏1944年的一本很小资的畅销小说《塔里的女人》。保洁工朱阿姨不正好也是“塔里的女人”吗?只是已经非常、非常不小资了。
其实,这金色的落叶,无论是银杏还是梧桐,都很美啊,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落叶景观还通令了诸多马路不扫落叶呢,我们此地何苦要花费恁多劳动力去做如此低端的傻事呢?
我到业主朋友圈呼吁了一下,没想到大家都热烈响应,联名致电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要求保留落叶景观,因为是业主集体的要求,后者当然采纳,于是那天起,小区就有了“银杏支路”和“梧桐小路”,朱阿姨再不用崴着脚整天追撵着落叶了,她现在的工作是“挑开树叶捡杂物”,什么塑料袋啦,电线啦,纸盒啦,所以见了我就笑了,我问她,你消息灵通,知道塔楼上的歌是谁唱的来着?
没想到她红着脸忸怩了一下说,那就我呀!我愣住了。眼前老得像榆木疙瘩的她,居然……“那你唱的是什么?”我问。
“豫剧呀”。她回答的时候挺了挺瘦弱的身体,很职业的,眉眼忽然闪出了一种舞台生涯特有的自信与神态:我原来是河南漯河市××地区豫剧团的。这几年要剧团自己下乡找食吃,没想到乡里务农的也少了,都外出了,没人看戏,亏损越来越大,剧团只好解散,各奔前程,我就来了上海,我六岁学戏,家里宠着我,什么都不要我做,现如今除了唱戏,我什么都不会干。有人叫我去社区自我推荐,教退休老人学戏,可上海是绍兴戏、沪剧的地盘,河南梆子戏在江南没根底,连淮剧、黄梅戏都不如,我只好歇菜,每天在钟楼上吊吊嗓子,还怕着“扰民”呢!
我听了默然,想象着她年轻的时候,志向远大,勤练功夫,神采飞扬,掌声四起的场景,和现在比,落差实在太大,五十多岁的人,应该在家抱孙子做奶奶了,却还在塔里吟唱,在这儿一刻不停地扫地,心里的酸苦和谁说呢?
为了让她心里好过些,我请她介绍介绍豫剧,她这才来了精神: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旧称“河南梆子”,以唱腔铿锵大气、行腔酣畅、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说起“豫剧”这名字,还是解放后由邓子恢起的呢,那原先为什么要叫“梆子戏”呢?她说,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又因为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豫剧有不少艺术流派,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后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朱阿姨就是唱沙河调的,慷慨悲凉,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苍凉壮烈的气氛。流传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称梆子剧、淮北梆子。论行当,她是小旦,又称花旦与闺门旦,如同现在的“网红”,当年她红的时候,多少大户想“包”她,她都不屑呢!
言及于此,门卫叫她,她走了,一瘸一瘸地完全是一个河南中南部的崴了脚的农妇。可以预期,黄昏时分,钟塔楼又会传出“苍凉到绝望”的沙河调。
社会转型期,多少人的命运也随之转型呢。忽然想起无名氏1944年的一本很小资的畅销小说《塔里的女人》。保洁工朱阿姨不正好也是“塔里的女人”吗?只是已经非常、非常不小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