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总结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近年来所经历的从粗糙到精细、从隐式到显式、从串行到并行以及从力学到结构的技术进步趋势;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地震输入、结果应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抗倒塌设计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传统建筑结构抗震“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基本思路、实现步骤、技术基础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机 构】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近年来所经历的从粗糙到精细、从隐式到显式、从串行到并行以及从力学到结构的技术进步趋势;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地震输入、结果应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抗倒塌设计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传统建筑结构抗震“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基本思路、实现步骤、技术基础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简单阐述了云茶小镇半山温泉酒店项目的设计构思及其发展过程,设计试图探讨在山地坡度普遍大于30%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在同一空间体系下,如何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核心是通过半山温泉酒店的设计过程,总结在度假酒店类建筑中建筑外部景观环境作为设计的强因指导建筑设计,建筑场地、形态、空间与景观发生关系的融合性设计的方法,并探讨建筑生成后其姿态与形式反馈至景观场地中,形成新的景观环境的可能性.
城市更新与建筑改造是目前众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历史、地域、理念、技术、政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以关于日常生活的感受为切入点,探讨了建筑改造中对建筑与风格之间关系及设计工作“在地性”表达意义的理解.同时,以吴井路新华书店改造项目的设计实践适当加以了印证.
怒江糖厂作为前苏联援建云南省的第一批国有工业企业,曾经是保山工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骄傲,它见证了保山经济发展数十载的风雨历程.“勐赫酒店”是由怒江糖厂其中的宿舍楼改造而成.改造设计着重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对话,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糖舍餐厅”是由怒江糖厂其中的锅炉房改造而成.面对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体,设计考虑如何保留原有建筑的肌理,着重关注建筑空间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对话.同时在材料选择的在地性、传统技艺与现代空间使用的结合上有深入的思考.
对大理兴盛北路东地块规划设计概念方案设计的工程概况、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本次概念设计“水云间”理念的生成.较为系统的论述了本次设计如何对苍山、洱海的尊重与融合,阐述了笔者对大理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该体现的“师法自然,浑然天成”核心设计理念.
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及旅游业的巨大发展,对于小型度假酒店和民宿的设计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项目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建筑学思维,从当地建筑形式、周边环境、空间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定性分析,而从建造方和使用者的角度,对于特殊地理和社会环境下的酒店地方特色传承进行社会学方面的探讨,思考如何构建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城市风景,形成“再地方化”下的地方特色.
“云想七院”是筑境在云南澄江市抚仙湖畔进行的酒店改造提升方案.设计关注传统工艺与自然材料的融合,以独特的“云形竹构”创造出一系列特定的仪式性空间,打造“仰山、品澜、浴光、观海、揽翠、邀月、听风”七个院子,描摹出象山宾馆独特的场所气质.
通过菩提缘·景真避暑山庄创作实践表明在现代材料、技术条件下寻求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特色建筑创作的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地民俗性质旅游建筑不停疯长,结合勐巴拉小镇项目,希望从地域建筑创作手法上进行探讨,既要使旅游建筑与地方风貌,地域特点相结合,又要适应建筑本身的休闲、审美、功能、经济等多方位需求的目的.使方案具有更加现实及落地的意义.
嵌入——空间上的秩序重建.拆建过程中对新旧建筑之间的分与合,空间质地上的对立与统一进行适应性修补;渐入——时间上循序渐进的提升.非一次性地修复过程使使用者与建筑空间的交融状态渐入佳境;融入——融入在地人文情景后的多元化空间场景.通过时空上的设计引导而使新的空间场景逐渐融入周围人文环境的共同生长过程.
为改变农村建筑隔震技术的落后性,对现有成熟技术的橡胶隔震支座的材料进行改良,使用3240酚醛环氧树脂板材替代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中的钢板,使其满足农村建筑隔震要求.考虑到该板材相对钢板的性能有所降低,对改良后的橡胶支座进行了竖向刚度实验、水平刚度实验及探索了不同竖向荷载及剪应变下支座的等效阻尼比,研究表明:3240酚醛环氧树脂板橡胶支座,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明显,且支座的竖向刚度远大于水平刚度,是一种理想的隔震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