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特朗斯特罗姆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作家在他的书中必须像上帝在宇宙中,既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福楼拜的话用在特朗斯特罗姆身上,是合适的。
  特朗斯特罗姆以时为隐藏,时为显露的诗歌写作才华成就了一首首意象非凡的诗篇。他的写作是对你之前的认知的改变,比如,他写风暴就与别人的不一样:……北方的风暴。正是楸子的果子/成熟的季节。在黑暗中醒着/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在厩中跺脚。这九月大海上吹来的风暴,经过漫游者墨绿的城堡,带来的是橡树之上、星宿之下的甜美季节,就像一匹马跺着脚要奔腾而出。特朗斯特罗姆的意象出乎意料,他有着优雅的状态,也有狂热的破坏力:大地被蝙蝠测量的黑暗/罩笼。鹰停下来,变成一颗星星/大海轰响着滚动,把泡沫的鼻息/喷向海岸。他的诗歌传达出某种振奋人心的精神,那是自由的呼吸,星星和大海的邂逅,它们所带来的世界已是另一种面貌。
  特朗斯特罗姆在五十年代已写出其被后来人们传诵的短诗《 途中的秘密 》:日光洒在沉睡者的脸上/他的梦变得更加生动/但没有醒//黑暗洒在行人的脸上/他走在人群里/走在太阳强烈急躁的光束里//天空好像突然被暴雨涂黑/我站在一间容纳所有瞬息的屋里——/一座蝴蝶博物馆//但太阳又像刚才那样强大/它急躁的笔涂抹着世界。途中充满秘密,但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地揭示,他对光明和黑暗的世界有惊心动魄的体会。诗人知道,蝴蝶博物馆也隐藏着瞬息万变的秘密,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秘密。塑造精神生活和说出神秘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两个写作尺度,在途中,他用自己的尺度量出诗歌的边界。诗人的边界是延伸的,没有尽头,一如途中永不停止的行走。
  特朗斯特罗姆从来不会仓促草就一首诗歌,他在生命的旅途中写下的诗篇一如他手中散出的碎玉珠玑,“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这样的句子如空穴来风,无法效仿。它是特朗斯特罗姆《 自79年3月 》中的一句,它道出诗歌写作的真谛:诗意永远是蔓延的艺术。就像华兹华斯说的:“虽然我们远在内陆,我们的灵魂却由那不朽大海的景象引我们到这儿。”特朗斯特罗姆惊人的感受力在于瞬间闪现的诗性光芒,光芒就是打开,他打开了声音、色彩和视觉不同的界面,飞跃出交融的画面:淙淙,淙淙的流水轰响古老的催眠/小河淹没了废车场。在面具背后/闪耀/我紧紧抓住桥栏/桥:一只驶过死亡的巨大的铁鸟。这首写于1966年冰雪消融时的诗篇,一定有着其不为人所知的历史谜团。诗歌虽短,但其埋藏的东西甚多,我无法忘记的是他把桥比喻成铁鸟的伟大想象力,诗歌的最高造诣是其存在哲学,但在诗歌的语言上你看不到它的痕迹,这个时候哲学的意志是对世界的解释,是婉转的表达和通透的引申。
  特朗斯特罗姆先生是个有气场的诗人,他的《 四月与沉寂 》:春色荒凉/绒黑的沟/在我身边爬行/没有镜影//惟一闪烁的/是黄色花朵//我被我的影子拎着/像一把/黑盒里的提琴//我惟一想说的/在无法触及的地方闪烁/如当铺店里的银子。因为诗人的文字,我在四月看到生活的信念,那银子一般的质地,带来四月黄色花朵水晶般的闪烁。
  特朗斯特罗姆与世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契合,他以自身的感受力去沟通、去表达个人的见解,在其宝石般的语言里呈现出诗歌绝对的美。我们越是接近他的诗歌文本,越能触摸到大地的秘密;我们越是深入他私有的世界,越能踏上他广袤的灵魂地带,这样的世界涌现、奔腾着令人憬悟的火焰——可以靠近,凝视。
  (文章有删节)
其他文献
靠窗摆一张小床  床头放一把椅子  和几本书  床脚放一个行李箱  里面的物件有些乱  夹层里高铁票机票上的地址也稍微有些乱  门后是一些便携式纸袋  不多不少  开门用力即使重了也不会挤瘪  头上的吸頂灯最是醒目  又圆又大又白  随按随亮,胜过满月  大兴郁花园二里的这间儿童房  长3米宽2米共计6平方米  不是给李尤其住的  他已是一个身高1米7的14岁少年  正在邵东读初二  而是给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