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理解当下中国的低生育问题,有必要区分"政策性低生育"与"内生性低生育"两个阶段.研究发现,政策性低生育阶段远比人们想象和预判得短促,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内生性低生育阶段.内生性低生育阶段的风险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具备长期性、彻底性、结构性和外部性等特征,治理难度大.其内生性特征亦要求国家尊重生育决策的主体性,必须人文引导适度生育,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中国当前存在"想生不能生"和"愿生不敢生"两种不友好形态,以及追求生育变量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不友好价值取向,需要及时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型.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当下中国的低生育问题,有必要区分"政策性低生育"与"内生性低生育"两个阶段.研究发现,政策性低生育阶段远比人们想象和预判得短促,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内生性低生育阶段.内生性低生育阶段的风险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具备长期性、彻底性、结构性和外部性等特征,治理难度大.其内生性特征亦要求国家尊重生育决策的主体性,必须人文引导适度生育,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中国当前存在"想生不能生"和"愿生不敢生"两种不友好形态,以及追求生育变量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不友好价值取向,需要及时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型.其中,赋权生育是逻辑起点,而构建适度生育文化,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抚平"传统计生"伤痛,国家共担生养责任与尊重包容生育状态的多样性,分别是"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信任基础、制度基础和人文基础.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一直内忧外患,知识与政治精英不断赋予"中华民族"观念丰富的内涵,以此唤醒并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与复兴意识.纵观百余年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共经历三个重要时刻,分别是辛亥革命前后的萌生、抗日战争时期的全面发酵与中共十八大以来的自主成熟,每次觉醒都是内外力量的综合作用,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第一次是知识与政治精英受外部刺激而引入西式的民族观念,第二次是因外来侵略导致的生死存亡危机所激发而生,第三次是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构建的内生需要.分析关键节点的历史过程,阐释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从外部论向内
“软实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他基于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权力结构变化”的判断,分析美国所面临的挑战,并认为“美国的问题与其说是另一个大国日益增长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权力的普遍扩散”.①“国际政治性质的变化常常使无形的权力变得更加重要……权力正在从\'拥有雄厚的资本\'转向\'拥有丰富的信息\'.”②而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重视“软实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