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自上世纪80年代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引起了整个世界的飞速发展和变革,并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经济全球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及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学习和利用世界各国先进思想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强大优势,利用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及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大肆推广其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利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贸易与合作的机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赞,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活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坚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最后中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政策措施,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2、经济全球化为学习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中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广阔、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比较注重教育内容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反对强制、灌输,提倡启发教育和对情操的陶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宗教仪式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思想教化的作用。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得到发展,必须采取开放的姿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合理的内容和成功的方法,摈弃传统思维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然之策。
3、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新形势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开放的观念,科学地分析和对待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经济全球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了解掌握思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更新与能力提高。由于信息获取的便利与快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热点问题,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促进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感染力。
4、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创新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开放思想,吸收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形成现代化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展和渗透,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念。
(1)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采取敌视政策,使中国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国际环境。青年大学生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中,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状况,关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他们为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对中国发展壮大中所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慨与强烈不满,为中国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奔走呼号,主张中华民族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与破坏,竭力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利益和形象。
(2)竞争意识与规则意识提高。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全球竞争、自主择业、自负盈亏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观念和进取精神。这种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市场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经济,要求制定完善的法制和完备的规则,要求人们遵循公认的规则与市场秩序,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5、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手段的创新带来的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改变,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时,肆无忌惮地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和破坏,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而全球问题的解决又要求世界各国协调一致、共同面对,从而产生了全球意识等新观念。这些观念及思想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力量,又是全球化的发展的体现。除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外,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与领域,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将能极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受众身临其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互联网作为全球性开放系统,其传送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及时交互的特点,通过在线交流、在线聊天等手段建立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罗伯特·塞缪尔森指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的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全球化为契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各种手段大肆推销其政治经济模式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李长春同志指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1、开放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碰撞,易造成主流价值观削弱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中展开的,经济全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阔时空领域,使得高校德育能够以其高度社会化、现代化面貌,融入现代社会。同时,开放改变了传统高校德育相对封闭、单一的文化环境,使高校德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竞争环境,面临着各种理论、思潮、信息的激荡冲击。高校德育必须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大学生们对于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有些人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和解构,留下价值观的真空被伪装成为先进文化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替代。”导致了“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独立性日渐遭到削弱,经济上的优势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文化上的强权。西方借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信息高科技的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透过价值多元化思想,宣传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趋向复杂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联,国家间、民族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展开。西方国家通过商业、宗教、教育活动,通过国家文化交流等形式,来达到文化输出或思想渗透的目的,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动辄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制裁,迫使其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接受西方的发展模式。这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获得较为广泛的途径和非常隐蔽的形式,即变以前的冷战方式的直接对抗和颠覆为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交往和活动实施全方位的渗透。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表面的经济文化交流形式掩盖了激烈的思想价值观的对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表现得更隐蔽更复杂,越来越具有欺骗性。
3、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挑战
(1)西方的“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过时论”威胁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使得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都超越了现实中的民族国家疆域范围,淡化国家概念和削弱国家职能。二是西方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念,把西方所谓的“人权”、“民主”观念作为普世原则,提出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以此作为标准对别国的内政进行干涉破坏,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同时西方国家一再散布“中国威胁论”,利用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等干涉中国内政。
(2)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挑战。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个人本位,这是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倡导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坚持社会本位,这种价值观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与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全球化浪潮把西方一些消极堕落的思想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随着西方的电影、演出、艺术品、书刊、音像制品等各类文化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给青年学生带来诸多感官享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交融,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道德观念的重大变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应有的人生信仰、价值标准。部分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功利化和世俗化,影响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机遇大于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克服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忠,张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J].商业经济,2006(11):118-119.
[2]李长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
[3]李耀臻.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4(2):5.
[4]倪海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7(1):47.
[5]王勤,张丽东.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学刊,2001(5):178.
(作者简介:王东(1969-)男,西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利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贸易与合作的机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赞,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活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坚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最后中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政策措施,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2、经济全球化为学习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中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广阔、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比较注重教育内容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反对强制、灌输,提倡启发教育和对情操的陶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宗教仪式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思想教化的作用。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得到发展,必须采取开放的姿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合理的内容和成功的方法,摈弃传统思维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然之策。
3、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新形势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开放的观念,科学地分析和对待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经济全球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了解掌握思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更新与能力提高。由于信息获取的便利与快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热点问题,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促进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感染力。
4、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创新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开放思想,吸收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形成现代化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展和渗透,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念。
(1)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采取敌视政策,使中国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国际环境。青年大学生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中,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状况,关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他们为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对中国发展壮大中所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慨与强烈不满,为中国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奔走呼号,主张中华民族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与破坏,竭力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利益和形象。
(2)竞争意识与规则意识提高。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全球竞争、自主择业、自负盈亏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观念和进取精神。这种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市场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经济,要求制定完善的法制和完备的规则,要求人们遵循公认的规则与市场秩序,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5、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手段的创新带来的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改变,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时,肆无忌惮地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和破坏,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而全球问题的解决又要求世界各国协调一致、共同面对,从而产生了全球意识等新观念。这些观念及思想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力量,又是全球化的发展的体现。除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外,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与领域,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将能极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受众身临其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互联网作为全球性开放系统,其传送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及时交互的特点,通过在线交流、在线聊天等手段建立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罗伯特·塞缪尔森指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的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全球化为契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各种手段大肆推销其政治经济模式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李长春同志指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1、开放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碰撞,易造成主流价值观削弱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中展开的,经济全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阔时空领域,使得高校德育能够以其高度社会化、现代化面貌,融入现代社会。同时,开放改变了传统高校德育相对封闭、单一的文化环境,使高校德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竞争环境,面临着各种理论、思潮、信息的激荡冲击。高校德育必须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大学生们对于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有些人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和解构,留下价值观的真空被伪装成为先进文化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替代。”导致了“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独立性日渐遭到削弱,经济上的优势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文化上的强权。西方借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信息高科技的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透过价值多元化思想,宣传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趋向复杂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联,国家间、民族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展开。西方国家通过商业、宗教、教育活动,通过国家文化交流等形式,来达到文化输出或思想渗透的目的,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动辄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制裁,迫使其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接受西方的发展模式。这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获得较为广泛的途径和非常隐蔽的形式,即变以前的冷战方式的直接对抗和颠覆为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交往和活动实施全方位的渗透。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表面的经济文化交流形式掩盖了激烈的思想价值观的对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表现得更隐蔽更复杂,越来越具有欺骗性。
3、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挑战
(1)西方的“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过时论”威胁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使得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都超越了现实中的民族国家疆域范围,淡化国家概念和削弱国家职能。二是西方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念,把西方所谓的“人权”、“民主”观念作为普世原则,提出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以此作为标准对别国的内政进行干涉破坏,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同时西方国家一再散布“中国威胁论”,利用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等干涉中国内政。
(2)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挑战。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个人本位,这是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倡导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坚持社会本位,这种价值观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与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全球化浪潮把西方一些消极堕落的思想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随着西方的电影、演出、艺术品、书刊、音像制品等各类文化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给青年学生带来诸多感官享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交融,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道德观念的重大变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应有的人生信仰、价值标准。部分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功利化和世俗化,影响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机遇大于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克服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忠,张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J].商业经济,2006(11):118-119.
[2]李长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
[3]李耀臻.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4(2):5.
[4]倪海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7(1):47.
[5]王勤,张丽东.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学刊,2001(5):178.
(作者简介:王东(1969-)男,西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