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鲁迅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著名的富含时代精神的育儿思想:“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结晶——儿子周海婴降生。从此,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就成为鲁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鲁迅自己的育儿实践,正是笃行了他自己的思想。
1934年8月7日,鲁迅作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记录了5岁时儿子的一些情形。他写道:“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对此,鲁迅感慨地写出心得:“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注:这是对社会上一种常有现象的概括。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周海婴身上并未出现)。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随后,鲁迅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尖锐地指出——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是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面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是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日‘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泼,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
鲁迅的文章写出和发表于80多年前。我们至今读来依然感到其思想的深刻和话语的力量。如今是21世纪了,我们家庭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我们学校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仍然应该和能够从鲁迅的文章中获得应有的启示与教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冯荣光]
1934年8月7日,鲁迅作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记录了5岁时儿子的一些情形。他写道:“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对此,鲁迅感慨地写出心得:“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注:这是对社会上一种常有现象的概括。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周海婴身上并未出现)。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随后,鲁迅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尖锐地指出——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是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面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是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日‘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泼,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
鲁迅的文章写出和发表于80多年前。我们至今读来依然感到其思想的深刻和话语的力量。如今是21世纪了,我们家庭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我们学校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仍然应该和能够从鲁迅的文章中获得应有的启示与教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