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 21 世纪以来的热点问题。结合大数据背景展开分析可知,目前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依然存在就业观念保守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考量不断变化,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之外,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以及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意识的形成和应用也是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人才的新需求,通过对 2020 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提升对策,为今后大学生就业发展方向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观念 英语专业
一、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58年。2007年,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组建成衡阳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通过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截止2020年9月7日,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系统数据显示,我院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55%。2020届毕业生347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4%和91.6%。
1.1民族分布
2020届毕业生民族构成,汉族327人,占总毕业人数的94.2%,少数民族占总毕业人数的5.8%。
1.2生源地分布
分析2020届毕业生生源,按地区统计,华中地区居多,为295人,占85.01%,其次是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为18人、21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19%、6.05%,然后华北,为6人,占1.73%,最后是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共7人,所占比例为2.01%。
二、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情况分析
2.1各专业就业率
2020届347名毕业生中,师范生1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12%,非师范生18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88%。英语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翻译专业,初次就业率为84.62%;商务英语专业,初次就业率为72.66%。
2.2就业流向
1.毕业生行业流向分布
2020年毕业生当中,教育行业120人,占42.40%,国家、地方基层项目12人,占4.24%;升学16人,占5.65%;國企3人,占1.06%;民企122人,占43.11%;其余为其他单位人员。
2020年,学院师范类毕业生总数为167人,截止到2020年9月7日,已就业人数146人。其中,教育行业90人,占61.64%;民企31人,占21.23%;其他事业单位23人,占15.8%;升学12人,占8.22%;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就业8人,占5.48%;出国4人,占2.74%;国有企业1人,占0.68%;应征入伍0人;三资企业0人。
2.毕业生地区流向分布
在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283人中,湖南省188人,占66.43%,广东省57人,占20.14%,其他省份就业总人数为38人,占13.43%。从区域分部来看,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中地区192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7.84%,华南地区6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2.26%,华东和其他地区占9.89%。在省会城市就业的72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5.44%。2020界师范类毕业生初次就业146人当中,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为湖南和广东。湖南就业人数为116人,占79.45%,广东省9人,占6.16%,其他省份就业人数为17人,占11.64%,去往国外4人,占1.70%。在省会城市就业的28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9.18%。
2.3 自主创业状况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自主创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创业人数较少,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屈指可数;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要大部分都和网络技术先关,认为普通的船业工作和自己无关。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创业,他们虽然能够意识到大数据背景下创业活动需要充分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但很多人认为自己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网络思维和能力相对较为欠缺,难以支撑新的就业创业环境的发展。
2.4 待就业毕业生分析
通过电话和网络回访,我院未就业毕业生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打算继续考研深造;二是准备考编制;三是部分同学跳槽频繁,造成就业率的统计存在波动:四是呈现慢就业趋势,部分同学毕业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体验社会,然后再就业;五是就业方式的多元化,部分同学选择从事自由灵活的新兴职业种类,造成传统的就业统计方式,很难把这一部分同学的就业情况统计上来;六是因疫情原因,外语外贸类经济受到影响,外语外贸类招聘单位对人才需求减少,影响毕业生就业。
三、大数据背景下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对策建议
3.1引入新媒体方式的就业宣传和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新时代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要结合网络环境的发展,重视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建设,按照大纲的课时计划、进度安排及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就业创业指导课任课教师的选择严格把关,建立任课教师信息库。同时,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印发资料、QQ群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3.2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多方式就业
首先,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多角度的发展方向,要从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方面帮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时代,要以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就业参考,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认识到网络时代人才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人才发展要掌握多种技能,除了要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熟练运用多种网络技术实现新的社会形式下个体能力的综合发展,以较强的综合能力服务于基层,强化个体能力的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3.3努力拓展就业市场,依托大数据技术举办多种形式的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活动
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拓展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在拓展就业岗位的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改革并完善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培养模式
根据就业调研的情况,为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就业人才的能力,学院方面要做出多方面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学院要结合大数据背景下英语行业需求,制定人才质量标准,经过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新的时代背景下行业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其次,根据大数据系统分析就业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开发了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课程;实践环节做到“岗—课—证”相融通、“学—教—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师范专业突出“三位一体”模式,紧扣教师资格认证;非师范专业突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紧扣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再有,重视大数据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实现创业创新改革的发展,要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引入大数据网络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有,要根据大数据时代需求,以就业为基础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为其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结合网络发展的新环境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习惯沉浸于英语专业的学习之中,不愿意、不喜欢去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知识,造成她们思维的单一化,认知的模式化,不利于她们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和面临的就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陆竹棠.“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创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79-81.
[2]刘志兴.严嘉,陈慧.“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型学生就业工作模式探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J]. 就业指导2020年第2期 :39-42.
[3] 杨昕.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就业指导2020年第23期 :56-62.
[4] 范小雪 张 江.数据比较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启示———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社会聚焦 2019 :69-70.
[5]汪治,刘红燕.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J]. 职教论坛,2017 (3): 17 -25.
[6] 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21 -28.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观念 英语专业
一、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58年。2007年,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组建成衡阳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通过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截止2020年9月7日,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系统数据显示,我院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55%。2020届毕业生347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4%和91.6%。
1.1民族分布
2020届毕业生民族构成,汉族327人,占总毕业人数的94.2%,少数民族占总毕业人数的5.8%。
1.2生源地分布
分析2020届毕业生生源,按地区统计,华中地区居多,为295人,占85.01%,其次是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为18人、21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19%、6.05%,然后华北,为6人,占1.73%,最后是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共7人,所占比例为2.01%。
二、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情况分析
2.1各专业就业率
2020届347名毕业生中,师范生1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12%,非师范生18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88%。英语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翻译专业,初次就业率为84.62%;商务英语专业,初次就业率为72.66%。
2.2就业流向
1.毕业生行业流向分布
2020年毕业生当中,教育行业120人,占42.40%,国家、地方基层项目12人,占4.24%;升学16人,占5.65%;國企3人,占1.06%;民企122人,占43.11%;其余为其他单位人员。
2020年,学院师范类毕业生总数为167人,截止到2020年9月7日,已就业人数146人。其中,教育行业90人,占61.64%;民企31人,占21.23%;其他事业单位23人,占15.8%;升学12人,占8.22%;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就业8人,占5.48%;出国4人,占2.74%;国有企业1人,占0.68%;应征入伍0人;三资企业0人。
2.毕业生地区流向分布
在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283人中,湖南省188人,占66.43%,广东省57人,占20.14%,其他省份就业总人数为38人,占13.43%。从区域分部来看,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中地区192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7.84%,华南地区6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2.26%,华东和其他地区占9.89%。在省会城市就业的72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5.44%。2020界师范类毕业生初次就业146人当中,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为湖南和广东。湖南就业人数为116人,占79.45%,广东省9人,占6.16%,其他省份就业人数为17人,占11.64%,去往国外4人,占1.70%。在省会城市就业的28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9.18%。
2.3 自主创业状况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毕业生自主创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创业人数较少,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屈指可数;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要大部分都和网络技术先关,认为普通的船业工作和自己无关。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创业,他们虽然能够意识到大数据背景下创业活动需要充分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但很多人认为自己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网络思维和能力相对较为欠缺,难以支撑新的就业创业环境的发展。
2.4 待就业毕业生分析
通过电话和网络回访,我院未就业毕业生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打算继续考研深造;二是准备考编制;三是部分同学跳槽频繁,造成就业率的统计存在波动:四是呈现慢就业趋势,部分同学毕业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体验社会,然后再就业;五是就业方式的多元化,部分同学选择从事自由灵活的新兴职业种类,造成传统的就业统计方式,很难把这一部分同学的就业情况统计上来;六是因疫情原因,外语外贸类经济受到影响,外语外贸类招聘单位对人才需求减少,影响毕业生就业。
三、大数据背景下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对策建议
3.1引入新媒体方式的就业宣传和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新时代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要结合网络环境的发展,重视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建设,按照大纲的课时计划、进度安排及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就业创业指导课任课教师的选择严格把关,建立任课教师信息库。同时,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印发资料、QQ群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3.2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多方式就业
首先,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多角度的发展方向,要从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方面帮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时代,要以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就业参考,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认识到网络时代人才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人才发展要掌握多种技能,除了要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熟练运用多种网络技术实现新的社会形式下个体能力的综合发展,以较强的综合能力服务于基层,强化个体能力的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3.3努力拓展就业市场,依托大数据技术举办多种形式的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活动
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拓展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在拓展就业岗位的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改革并完善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培养模式
根据就业调研的情况,为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就业人才的能力,学院方面要做出多方面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学院要结合大数据背景下英语行业需求,制定人才质量标准,经过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新的时代背景下行业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其次,根据大数据系统分析就业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开发了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课程;实践环节做到“岗—课—证”相融通、“学—教—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师范专业突出“三位一体”模式,紧扣教师资格认证;非师范专业突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紧扣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再有,重视大数据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实现创业创新改革的发展,要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引入大数据网络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有,要根据大数据时代需求,以就业为基础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为其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结合网络发展的新环境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习惯沉浸于英语专业的学习之中,不愿意、不喜欢去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知识,造成她们思维的单一化,认知的模式化,不利于她们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和面临的就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陆竹棠.“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创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79-81.
[2]刘志兴.严嘉,陈慧.“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型学生就业工作模式探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J]. 就业指导2020年第2期 :39-42.
[3] 杨昕.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就业指导2020年第23期 :56-62.
[4] 范小雪 张 江.数据比较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启示———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社会聚焦 2019 :69-70.
[5]汪治,刘红燕.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J]. 职教论坛,2017 (3): 17 -25.
[6] 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2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