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目前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的重要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尽力构建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努力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要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传统挑战.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视学生为合作者、朋友,确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在教学中,笔者不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暗示.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时,笔者总是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无形中就将老师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为进一步共同探究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来自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又起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根据认知理论,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演示实验、物理奇趣等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探究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例如,在学习浮沉条件时,笔者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把一个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同时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全体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则沉到水底.问学生想想看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大致有:(1)铁块比木块沉;(2)铁的密度比木块大;(3)木头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4)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量,而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其本身的重量;(5)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本身的重量;(6)木块的密度小于水而铁的密度大于水.六种答案有的互相矛盾,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呢?矛盾揭示了,疑问自然产生了.于是笔者再次要求学生各自设计实验来反驳别人的论断,证实与修改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各自总结自己在思路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的思考.
3关注学生潜能,凸显课堂个性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而得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形式.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教学环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学生就会呈现出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就易成为有独特思维的个体.基于这一点,笔者的教学理念是:一是学生能说的老师绝不说.“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即使是学生碰到了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做一个引导者,绝不抢学生的话题;二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绝不示范,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主动发现了问题,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笔者何乐而不为呢?三是学生都不懂的或者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笔者不讲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进行点拨,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完摩擦力的教学后,笔者随即请学生思考自行车上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学生根据现有经验马上反应过来:“自行车的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减小摩擦”、“自行车的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刹闸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的转轴处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通过点拨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生活和社会中,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4倡导合作交流,提升课堂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合作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例如,让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中,先要求绘出电路图,然后再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最后进行实验.各组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参观、讨论,虽然各组的线路连接情形各有差异,但其作用效果均相同.即串联电路中各电键所起的作用均相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键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电键的开和闭互不影响.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用电应该采用哪一种电路,为什么?这样,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交流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一些课上,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5开放课堂学习评价,师生共享成功愉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时刻刻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要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传统挑战.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视学生为合作者、朋友,确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在教学中,笔者不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暗示.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时,笔者总是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无形中就将老师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为进一步共同探究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来自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又起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根据认知理论,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演示实验、物理奇趣等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探究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例如,在学习浮沉条件时,笔者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把一个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同时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全体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则沉到水底.问学生想想看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大致有:(1)铁块比木块沉;(2)铁的密度比木块大;(3)木头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4)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量,而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其本身的重量;(5)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本身的重量;(6)木块的密度小于水而铁的密度大于水.六种答案有的互相矛盾,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呢?矛盾揭示了,疑问自然产生了.于是笔者再次要求学生各自设计实验来反驳别人的论断,证实与修改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各自总结自己在思路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的思考.
3关注学生潜能,凸显课堂个性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而得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形式.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教学环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学生就会呈现出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就易成为有独特思维的个体.基于这一点,笔者的教学理念是:一是学生能说的老师绝不说.“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即使是学生碰到了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做一个引导者,绝不抢学生的话题;二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绝不示范,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主动发现了问题,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笔者何乐而不为呢?三是学生都不懂的或者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笔者不讲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进行点拨,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完摩擦力的教学后,笔者随即请学生思考自行车上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学生根据现有经验马上反应过来:“自行车的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减小摩擦”、“自行车的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刹闸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的转轴处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通过点拨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生活和社会中,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4倡导合作交流,提升课堂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合作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例如,让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中,先要求绘出电路图,然后再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最后进行实验.各组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参观、讨论,虽然各组的线路连接情形各有差异,但其作用效果均相同.即串联电路中各电键所起的作用均相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键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电键的开和闭互不影响.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用电应该采用哪一种电路,为什么?这样,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交流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一些课上,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5开放课堂学习评价,师生共享成功愉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时刻刻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