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的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探索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树立了新目标,开辟了新境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战胜潜在风险的有利保障,更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社会需求。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高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并探索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路径。
  关键词: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党中央顺应新时代发展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鲜明主线。高校学生民族工作应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将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通,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团结带领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互帮扶、共同进步,牢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
  一、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在需求
  1.是促进高校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统一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多民族青年人才的聚集地,各民族学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是促进高校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大学生中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防范国内国际分裂势力的需要,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立志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
  2.符合高校多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到:
  “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高校汇聚了多民族最具活力和朝气的青年人才,是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绽放的沃土。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其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加强联系、增强友谊,从而更深入地进行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符合高校多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
  3.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暴露于错综复杂的网络中。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潮不可避免地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混淆视听,干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和价值观。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
  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在要求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铸牢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和政策。高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年级大会、班委会、交流学习会、民族工作专题会、文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民族政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高校要引导各民族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而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力;面对关乎民族团结的社会思潮,及时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
  2.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助力民族生扬长补短
  与汉族学生相比,部分少数民族生由于语言、教育资源等因素,存在文化课成绩较低的弱点,高校民族工作需构建辅导员-班委-宿舍长三级管理网络,为各民族学生相互联系、共同进步提供平台和制度保障,及时反映和解决年级民族生出现的问题,保障民族工作安全、稳定、有序,为每位民族生设立一对一帮扶人员,在学业、生活、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对民族生进行帮扶,帮助民族生弥补短处,顺利毕业、就业。同时,由于地域和文化等因素,部分民族生有体育、文艺等特长,高校民族工作要加强引导民族生发挥特长,利用特长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文体活动等,助力民族生成长成才,为各民族学生共同进步打下基础。
  3.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基层党支部应将民族工作贯穿于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党日活动中,融入到党支部成员、积极分子的四史学习过程中,扩大民族工作的影响范围。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托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学习会、民族生党史学习交流会、民族生学业就业促进会等活动,通过系列党支部活动铸牢支部成员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帮助少数民族同学融入集体,为民族团结、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探索
  1.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教育阵地建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挑战,诸如“民族文化交流节”等线下活动难以举行,由此,系列线上活动广泛开展。线上,可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公众号、腾讯会议等开展宣传组织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教育影响面。线下,可通过报纸、贴画、讲座、会议、广播、民族文化节等形式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校园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民族文化的感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念。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扩大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推动了教育阵地建设。
  2.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育经验转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思想的新境界,巩固和提升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地位,高校应重视它对民族团结教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基本内涵、目的和所需条件等基本问题,利用理论指引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学生注意总结经验,丰富理论基础,促进教育经验转化,为培养出能够胜任时代需要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者而奠定基础。
  3.教育教学相结合,推进教学成果转化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不仅要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更要融入进课堂教学工作,由思政课老师主导、专业课老师共同参与,在日常教学中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并根植于大学生价值观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与教学人员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教学相结合,将课堂中的相关理论、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相关活动中,促进教学成果转化,突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孝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5).
  [2]苏晓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5).
  [3]王彩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理论版)..
  作者简介:袁晓琳,女,1994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愈发增多,高校中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使得高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与思政目标进行充分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价值观念予以针对性的训练。为此,本文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理念下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实践的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岁月如歌,继往开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卷期、开启“十四五”规划伟大时刻,时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唱响红色旋律为载体,开启大学生美育教育新实践,把那些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特气质的红色旋律唱出来,融进大学生的心里,铸进大学生的魂里,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故事,唱响红色旋律,必将成就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给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带来更多空间,其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逐渐明确,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和效率。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需要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文化创意产业背景对人才培养要求,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力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背景;高校艺术教育;实践  引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文
期刊
摘要: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应用,使人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实现资源共享。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实现计算管理平台的应用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计算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对数学建模相关系统进行研究,提供相应经验。  关键词:数学建模;信息管理;设计  引言:  在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桥梁工程等专业特性突出的课程如何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政育人功能,是当前桥梁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围绕中国古代著名桥梁、近代桥梁建设艰苦历史、中国现代著名桥梁工程、桥梁事故案例与启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政与业务融合教育,对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桥梁工程;教学改革;着力点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的最高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专项应用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而言,其需要积极地推进专项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以为社会输送优化专项应用人才。在专项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必要从大学英语出发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今,大学英语ESP教学是语言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为此可以将大学英语ESP教学作为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要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便于保证所培养专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管乐教学是基础,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所以在很多学校音乐教育中,都开始逐渐重视管乐教学。但是由于管乐教学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很难在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所以改革与创新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管乐教学必然趋势。本次研究首先针对音乐教育专业中管乐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管乐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校需做到逻辑自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思考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问题。通过科学构建原则,有明确目标和依据的推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设计多功能多模块体育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运动训练内容要合理嵌入体育实践教学中,并深度和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协调发展  引言:  体育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持续提高
期刊
摘要:古筝拥有着高洁、典雅、音色透亮清澈等诸多特点,还可以感染聆听者的内心,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导致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过于恪守陈规,却完全无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培养,也并未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机会进行学习和表演。所以,只有不断挖掘学生隐藏的潜能,才可以让其真正对古筝产生浓厚的热爱,才可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获得平稳顺利的发展。为此,文章主要对高校古筝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校古筝老师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满足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解决了教学供给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同时素质教育的提出也为高校体育课第二课堂教学提供了开设条件和环境,满足了体育课第二课堂教学的需求。体育第二课堂的开设对高校体育课堂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需要重视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创新体育第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体育第二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而本文就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新时代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