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7-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全死因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未标化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3大类疾病(传染病、母婴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未标化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恶性肿瘤
【机 构】
:
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控与评价室,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控与评价室,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及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7-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全死因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未标化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3大类疾病(传染病、母婴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未标化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恶性肿瘤、COPD、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23/10万;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2.8%(95%CI:-3.8%~-1.7%),不同性别、城乡、地区之间差距逐渐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比上升,平均每年上升幅度为0.8%(95%CI:0.7%~0.9%);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171.89/10万;2007-2016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2.4%(95%CI:-3.3%~-1.4%),女性下降趋势最明显,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3.3%(95%CI:-4.0%~-2.5%)。全国恶性肿瘤、COPD、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均呈现下降趋势,10年间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0%(95%CI:-2.6%~-1.3%),-8.0% (95%CI:-8.9%~-7.1%),-1.5%(95%CI:-2.9%~-0.1%),-2.3%(95%CI:-2.8%~-1.8%)。
结论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年龄标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上升,成为必须高度关注的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的原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选择保守治疗的4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原因,并随访其后续治疗方法、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47例髋部骨折患者,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63~92岁,平均(80.0±7.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骨折后12~36个月。(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结果100例患者获得20个月(平均18.7个月)的随访,ERAS组住院时间(6.06±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三和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功能快速恶化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肾功能正常的狼疮性肾炎患者200例,随机选取其中6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487例,经检查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306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143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38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病程、血脂、高血压病程及血糖。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7.2%(181例),随着病程的延长,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调查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2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无菌方法收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或晨痰进行细菌培养,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规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结果22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培养送检率为100.0%,检测阳性率为64.9%(144/222),
目的探讨hnRNP K与HPV16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社区队列中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67例和CIN患者137例(CINⅠ患者69例、CINⅡ/Ⅲ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及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或手术组织,应用分子导流杂交法检测H
目的探讨老年人衰弱与血液生物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医院体检60岁以上老年人中资料完整者371例,进行衰弱表型评估和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25(OH)D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水平,并进行衰弱与上
肠道菌群是构成人体微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人体的增龄而变化。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的潜在联系,发现菌群的变化受增龄、多重用药、生活方式、膳食等多因素影响。且未来将有望应用于衰弱、肌少症及老年慢病的综合评估、动态监测和干预治疗。因此,本文从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影响因素、常见老年疾病菌群特征、菌群干预及长寿菌群资源特点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1 220名6~12孕周、单胎健康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本信息,于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参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的孕期增重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适宜、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组。于分娩后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妊娠结局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