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Ⅳ期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前瞻性的Ⅳ期临床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随机对照研究,第1个周期试验组预防性使用受试药物PEG-rhG-CSF,对照组预防性使用对照药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之后3个周期两组均使用PEG-rhG-CSF。第二部分为单臂研究,第1个化疗周期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后续的每个化疗周期均使用PEG-rhG-CSF。

结果

随机对照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周期中Ⅳ度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48%和35.58%,PEG-rhG-CSF与rhG-CSF疗效相当(P=0.527 6)。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个化疗周期Ⅳ度ANC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为(2.22±1.58)d和(3.00±1.5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6),PEG-rhG-CSF优于rhG-CSF。单臂研究中,患者在筛选期Ⅳ度ANC的发生率为57.76%,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Ⅳ度ANC的发生率分别为16.35%、10.00%、8.57%。筛选周期FN发生率为7.45%,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FN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24%、0.29%。本研究共有30例PEG-rhG-CSF药物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发生率为2.8%。

结论

固定剂量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患者在多周期化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正常脑组织及脑胶质瘤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外源性瘦素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组织及20例正常脑组织中瘦素与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使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外源性瘦素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1)胶质瘤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目的探讨腹腔与尾静脉注射褪黑素(melatonin,MT)两种治疗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雄性Sprangue-Dawley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2)、大脑中动脉栓塞组(MCAO组,n=24)、腹腔注射组(n=24)及静脉注射组(n=24)。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n)、抑郁模型组(Dn)、西肽普兰组(Dx)、文拉法辛组(Dw)和瑞波西汀组(Dr),每组6只。用敞箱实验及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额叶炎性因子浓度,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大鼠行为学评分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与Cn组比较,Dn、Dx、Dw、Dr组敞箱实验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低浓度甘草酸(25 mg/kg)组、高浓度甘草酸(100 mg/kg)组、U0126(0.1 mg/kg)干预组及SB203580(5 mg/kg)干预组各10只。末次激发24 h后,肺组织
期刊
目的探索炎性指标,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及预后等特征。按照NLR的cut-off值为5,PLR的cut-off值为300,将全组患者分为低NLR组(≤5∶1)和高
期刊
目的比较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PAB)(克艾力)与原研药Abraxane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生物等效性,探索PAB延长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利用生物等效性研究采用随机、两周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设计(PAB为试验药T,Abraxane为参比药R),受试者随机接受R→T或T→R 2周期治疗(260 mg/m2共21 d);非PD受试者进入延长用药期,均应用试验药(260 mg/m2共21 d)
目的总结眩晕/头晕的病因分布及人口学特征,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包头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以眩晕/头晕为主诉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住院部、门诊及眩晕中心的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病因分布。结果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9 200例各类病因的眩晕/头晕患者,男女比例1∶1.8,年龄19~85(53.68±12.46)岁。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 148例(34.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