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各个部门、学科都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不少极具创新价值的思想观点和教学范例。与此同时,受文化传统、教育体制、社会功利等因素影响,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盲目追潮、急功近利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就中学历史教育改革中有必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历史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不能以创新教育为由,牺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创新犹如没有躯壳的灵魂,充其量不过是顺势应景的刻意做作。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认识论和教学方论的创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要创设相对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主体对象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适时点拨,适度指导,使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感受历史进程、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愉悅的创新性学习过程。否则,即使教学设计多么精巧,教学手段多么先进,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适应性教学程式下教学主体被动从属的消极局面。
(二)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融知识教育与思想情感陶冶为一体,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意境。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引导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全面考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脉络,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脉博,与时俱进,自觉融入社会发展潮流,成为富于人文修养和历史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创新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思维方法的反复训练,而在于培养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历史教育可以通过追古抚今、鉴往知来、启思益智,使学生受到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四)在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主要职责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盛不衰的动力,一种文化传承不竭的源泉。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效果、推陈出新、再创辉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创新理念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切忌一哄而上、率意而行;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按学科规律办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点点滴滴中积累经验,检点得失,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实现创新教育目标。
(一)中学历史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不能以创新教育为由,牺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创新犹如没有躯壳的灵魂,充其量不过是顺势应景的刻意做作。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认识论和教学方论的创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要创设相对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主体对象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适时点拨,适度指导,使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感受历史进程、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愉悅的创新性学习过程。否则,即使教学设计多么精巧,教学手段多么先进,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适应性教学程式下教学主体被动从属的消极局面。
(二)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融知识教育与思想情感陶冶为一体,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意境。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引导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全面考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脉络,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脉博,与时俱进,自觉融入社会发展潮流,成为富于人文修养和历史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创新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思维方法的反复训练,而在于培养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历史教育可以通过追古抚今、鉴往知来、启思益智,使学生受到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四)在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主要职责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盛不衰的动力,一种文化传承不竭的源泉。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效果、推陈出新、再创辉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创新理念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切忌一哄而上、率意而行;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按学科规律办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点点滴滴中积累经验,检点得失,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实现创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