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生活,宅出新高度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行进到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被一场“疫情”按下了慢进键。“宅家”成了无奈,也成了无数人在无奈中寻找乐趣的新生活情景。对于宅家不宅心的苏州人来说,在其背后,更能道出那悠然自得的生活美学。
  自娱自乐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要说起“苏式宅家”,那就要先读读那来自200年多前的绝美情书。
  芸娘偷偷藏起一碗粥在自己的闺房里,和丫鬟阿妈们谎称粥已吃尽,却暗暗为沈复藏起暖粥和小菜。简单的一碗白粥却开始了他们的爱情。
  寻常的一粥一饭、一浆一洗堆积起来庸常琐碎的家庭生活,但他们却过得风花雪月,“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远游”,这便是《浮生六记》中舒适典雅的“苏式宅生活”。
  有趣的灵魂,就是善于在柴米油盐中发现时宜,当平静的生活,注入有爱有趣的养分,日子也不单调。
  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趋向大同,很多人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慢笃笃、低调且讲究了。这次全体宅家的时刻,倒是给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真成烟火神仙。”要知道苏州人的生活从来不是被外在物质条件所束缚的,一花一叶,皆有诗意。
  一场疫情,让全部的苏州人都在家开始了宅生活。从一开始不习惯的被动接受,成天叫嚷着无聊,但后来主动创造美好生活。不得不说,我们苏州人骨子里是爱生活的。毕竟大饼夹油条,咱苏州人就能吃出五件子的味道,自娱自乐是苏州人与生俱来的本事。
  打开朋友圈,一道道精致美食、一幅幅传神图画、一件件精美手工、一次次阅读打卡、一盆盆风雅的植物盆景,更有人重新捡起以往的民俗爱好捏泥人、做针绣……是的,苏州人就是地道的“生活家”,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可能没有比苏州人更为深刻的,每一个宅家的瞬间,都有着透彻的体悟与解读,这就是基于苏州人无懈可击的日常生活方程式。
  浓浓的苏式生活又回来了
  过年在家,发现妈妈重新晒出了香肠、在厨房做起了熏鱼蛋饺;爸爸重拾毛笔,挥舞着在写字台上写起了春联……这些场景似乎好多年都没有看见了,因为一场疫情,浓郁的居家氛围“回归”了。
  苏式生活,本就该一年四季乐趣不断。每一个节气,每个大小节日,苏州的民俗传统都能发现乐趣所在,苏州传统的节令习俗非常丰富,尤其是年俗,持续时间长、文化气息浓,从腊八到元宵,若是真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按部就班地去做,那一个月在家里都安排得忙不过来。
  洗年货、晒年货、做年货;量体裁衣,自己动手做新衣服;干干净净过新年,年中前后彻底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床单,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尘”;还有写对联、剪窗花,挂灯笼……这些带着强烈文化色彩的年俗,赋予“年”隆重的仪式感。
  回过头想想,这些年来,我们身边的仪式是不是很多被一一破除了?“过年难得假期,出去玩啊,没必要陪父母了。”“平时下班就回家了,一直在苏州,过年就要去巴厘岛!”世易时移,我们的年味、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味,许多节令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假日经济涨了,而文化韵味“瘦身”了。
  因为缺乏必要的仪式感,似乎生命中一些特别的瞬间就这样被错过了,苏州人心里似乎也少了一份奔向新年的活力与希望。没有这些仪式感,我们度过的每一天也就没啥两样了。而2020年的开头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一切,没有了人挤人的景点,没有了车都停不到的综合体,在宅家的日子里,那些关于年的仪式感回来了。
  城市发展,“秀外”更要“慧中”
  正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苏州日报》十佳通讯员罗宁凡所说,那些天疫情下的宅生活,浓缩了我们的苏式“慢生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慢生活的苏州。
  “这种生活仿佛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每天早晨认真地烧早饭,饭后晨读一会,或者練练身体……再笃悠悠地一边拣菜一边‘嚼白趣’(闲聊),把要烧的、焖的、笃的各种菜肴生胚分开理清洗净,然后按序操作。其间,还穿插做一些其它家务,如洗衣服、扫地之类。中午和‘饭客人’一起吃中饭,接下来漫长的午后时光里孩子睡午觉,妇女做针线,男人们打理院里的花卉盆景……悠闲得很。”
  罗宁凡笑着说:“三点钟敲过,大人们弄些点心给孩子‘垫饥’,然后开始烧煮忙‘夜市’了,晚饭时咪点小酒,着实‘小乐恵’。晚饭后大家在家听会评弹,年轻人看看小说等闲书。这就是我的印象中传统的苏式宅生活,虽简单却不单调,是一种绝佳的怡情养生生活方式。”
  苏州的变化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苏州早已是一个大都市,而长大的同时,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同样也变得越来越快。抗疫让我们宅家期间,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思考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化的生活,“秀外”更要“慧中”。
  宅家的这些日子中,早上不再是急冲冲往自己胃里塞一块饼干或是面包,而是放慢脚步,定定心心,给自己做一碗苏式面,或者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泡饭;再泡上一杯茶,缓缓理一下思绪,打开一本书浮游其中;茶余饭后和家人一起聊聊天,给孩子讲讲属于苏州的故事……
  苏州人嘛,本就不应该让自己活得太累。此刻的城市少了喧嚣、少了浮躁,却多一分静气、多一分秩序。一个有静气的城市,才能承载历史的厚重,孕育出经久不衰的文化。
  恋家时光,少不了该有的苏州腔调
  苏州的“绣皇”沈德龙说,“苏式生活中包含着生命的呼吸吐纳,苏州人很精致,苏州人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在乎自己生活的感受。”
  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王稼句说,“同样是吃面,我们苏州人不止要求吃饱,还要吃好,吃出文化来,同样是鱼,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让不同的鱼烧出各自的真味来,不但讲究香和味,也讲究色和形,这就是烹饪的艺术。大厨们做一道菜,前后要用不少时间,而食客吃一顿饭,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草草了事,食不知味,那就不是苏式生活。”
  爱自在、要腔调、懂生活、重品质,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是抓住了苏州人的生活。说起对生活仪式感和精致感的追求,即使在疫情期间,苏州人也是不服输的。即使在每天的线上选菜抢购,视频会议,线下的洗烧晾晒,哄娃收纳后,依旧要一身真丝睡衣,慵懒地配上一杯红酒,观看上一场居家电影,欣赏一遍艺术家作品,才对得起自己悠哉的一天。
  其实苏州人是很恋家的,特恋家的那种。小桥流水的慢节奏根植在心中,就连平日里晚高峰的时间都比其他城市提早了半小时,出现在五点半。因为早点回家“吃夜饭”,才是苏州人的正经事。说到底,这次疫情下的宅生活和苏式“惬意”倒是遇得精彩,撞得开怀的。
  平日里领略了世界灿烂盛大的苏州市民们,在这个漫长的宅家期间也没闲着。因为苏州的一些图书馆应对此次疫情早早地开放了“线上读书”活动,只要登录图书馆官网,官微,或是下载“书香苏州”APP,在家就可以查论文、查期刊,看图书原文,更有名家讲座视频,你会发现家里就有座“诚品书店”。而苏州博物馆更是推出了线上特展导览,只要关注苏州博物馆官微,即使这身体出不去,依然可以线上一起漫步“云”端,在VR全景、真人语音导览中畅游苏州博物馆。
  爱画展的小伙伴们眼睛一样可以得到滋养,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众志成城,丹青有爱”苏州画家抗击疫情线上主题展在这个假期里带来了大家们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粉画、素描、速写、漫画等,向阻击在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眼睛舒服了,耳朵也一样适宜,那些苏州人钟爱的昆曲和评弹,苏州广播频道也为大家准备好了精彩纷呈的吴侬软语,在家一样可以感受一把姑苏的柔情与雅致。
  世界确实灿烂盛大,但家中一样繁花盛开。回家,是最美好的事情。宅家,吃饭、吃茶、赏花、绘画、吟诗、看戏、听曲……这无处不在的腔调,就是苏州人精致宅生活的缩影。带上苏式美学,领略其中生活的万般佳妙吧!
其他文献
Clare是一位80后美食追求者,热爱制作美食,分享美食,这已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lare说:“热爱的事,睡觉都在思考配方。我爱美食散发出来的人间烟火气,我爱美食带给我的心灵愉悦之感。看着各种食材在我的指尖灿烂升华,感受不同味道在唇齿间留下温暖的记忆。”  ·樱花烧卖  堆堆叠叠的花瓣效果,粉粉嫩嫩地直击少女心。用烧卖锤子做的烧卖皮,特点是薄而透,又不破,粉色出自甜菜根的汁液,C
期刊
每个人都在努力,希望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管生活是文、是诗,亦或是远方,挥毫泼墨、风雨兼程的都是你自己,更是你所思所想以及所感知的结果。  全民战“疫”这个特殊时期,被迫宅家的人们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感受生活、感悟家庭。很多人也因此更好地体会到了“歲月静好,原来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苏州人宅家,玩出了啥新花样?宅家不宅心,喜欢自得其乐的苏州人这个时候无疑更有心思与物语,
期刊
地处江南核心区域的苏州乡村,有着清秀而明丽的模样。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的人和事,景和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翔南,土生土长的苏州摄影师,童年和少年在姑苏城外的水乡农村度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他对这片熟悉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乡亲父老越发思念、牵挂和怜惜。2006年起,郭翔南开始游走于苏州市郊和周边乡村,共50多个乡镇,在太湖边、阳澄湖畔,縱横交错、密如蜘蛛网的村头
期刊
4月4日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踏青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
期刊
三月桃红柳绿,正是赏花好时节!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苏州各园林、景区旅游业务也按下了“复苏键”。  这几天,踏青、赏花、野餐,成了出游标配。周末小编就是和家人一起在油菜花田中野餐欢愉,地垫、帐篷、美食应有尽有。《现代苏州》杂志忠实读者林菲告诉小编,这个周末带孩子出门赏春景,可把小家伙们高兴坏了!承诺了好久,孩子们也期盼了好久,现在疫情逐渐稳定了,踏春活动终于成行,赏景聊天吃美食,感觉特别舒
期刊
春天依旧如期而至,全国的疫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74名支援湖北的苏州医务人员顺利归来了。3月20日下午,一架白衣勇士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机长举起“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字牌向医疗队员们致敬。  继3月17日首批48名医护人員回苏后,这批支援湖北黄石、武汉的苏州白衣勇士共有26名。据悉,回苏的他们将在太湖边一家酒店内进行14天集中休养。  截至目前,苏州仍有275名医务工作
期刊
蘇州女人是给男人长脸的,娶到苏州女人,大约是外地男人们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往远一点说,你看民国的杜月笙,经历过多少风月场,见了苏州来的沈月英还是被迷住了,想方设法娶回家去。以前军阀高官的姨太太,也不乏出身苏州的。九如巷里的张家四姐妹,更被叶圣陶盛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大散文家沈从文不远千里跑到苏州,天天去巷口守望要见张家三小姐一面。  要说是因为苏州女人美,我是有一
期刊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倷好苏州”的关注与支持!在这个三月,《现代苏州》杂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搬家啦!更名为“现代苏州杂志”。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就可以关注杂志社的最新动态,偶遇更多更美好的深度美文。同时,“倷好苏州”公众号也将继续使用,会定期进行推送。  将故梦重温,  把情怀永续。  歡迎广大读者朋友们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现代苏州》杂志,陪伴我们成长,一起共享那最美妙的苏式生活。
期刊
从低洼的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21年里,见证着园区巨大的变迁。  在这其中,博世与园区共同成长,携手共进。从最早的租赁办公室到现在拥有近万名员工,五个营业场所,博世的发展与园区多年来对企业贴心的服务密不可分。  不断蝶变的是效率,不变的是服务的热忱  谈及园区对企业的贴心服务,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杨明珠感触颇深。2003年,杨明珠加入博世,
期刊
世界上有一座城市,绝无仅有,繁华了两千多年,那就是苏州。2020年春節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蔓延全国,甚至全球,苏州也未能幸免。全国一盘棋,合力抗疫情。在本该热闹的春节期间,人声鼎沸的酒肆茶楼安静了下来,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空旷起来,连自豪了千百年的精雅园林也闭门谢客,撩人题咏的湖光山色也停下了迎来送往。繁华的苏州静了,柔婉的苏州人“宅家”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脱,“宅家”的苏州人没有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