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融合教育主要是关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研究,融合教育的实践结果表明,融合教育有利于所有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平衡、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学习和应用融合教育模式,从教师教育方法的拓展、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作了实践性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融合;拓展;主动;多样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96-01
融合教育发源于20世纪中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兴起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是为特殊儿童有更多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而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其教育理念是平等、接纳、参与、共享,强调的是教师必须调动所有教育资源来满足所有儿童共同的教育需求。
融合是一种创新的策略。因为,融合是指两种比较接近的体系接触后,原来的体系随之消失或改变其形貌,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体系。如我国大力推进的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就是在原有的互联网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在接触—筛选—整合的选优汰劣的过程中产生生命力更加旺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模式。因此,融合既是一种理念追求更应是一种探索行为。新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交叉渗透。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环节、情感等教育资源进行交流、沟通、吸收与渗透,寻找出有利于学习者吸纳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来自学情变化所带来的教育挑战,在高期望值中积极寻找、梳理、整合不同教育资源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学习要求,虽然融合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但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上却与普通教育并无二至,走进生活,贴近孩子,倾听心声,给予关爱,平等友爱,分享快乐就是融合教育模式带给我的启示,下面我就结合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青花瓷的教学融合历程谈谈我的教改思路。
一、融合是教师教育方法的拓展
新课标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是终身学习者。而融合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实施的路径,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情态环境对学习者的促进作用,如教师着装、语气、学习氛围的营造等;重视教具在实操过程中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如合适的工具、恰当的要求等;追求学习者的参与度与成就感,如合作学习、共同分享等。因此,我在设计青花瓷课程时,将教学整体设计为走进青花,感受青花,探究青花,拍卖青花四个环节,将“新趣”、“新做”、“新玩”与“情绪”、“情感”、“情结”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形成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态度,达到以情促学的目的。在走进青花的教学环节中,我舍弃了歌舞类的开场白方式,代之以央视新闻热点“青花拍卖”视频报道切入,以趣引情,激发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的自豪感,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靠隐性的、单纯的说教,而是融合了显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认同体系,并在与民族情感的共鸣中迸发出一种自觉的学习内驱力,是民族情感与艺术魅力、艺术价值融合的自然倾述。在走进青花、探究青花的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将宽泛的学科知识聚焦于青花纹饰的象征寓意讲授,对器形、釉色只作铺垫性的介绍,凸显了中华民族表现吉祥如意纹饰设计构思的独创性,将自我的审美情感态度上升为爱国情结的认同感,触发了强烈的对民族特色创新表现的欲望。
二、融合是学生主动性参与的基石
融合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优化组合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联姻。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高低,是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试金石,是映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反光镜,融合的结果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教师教学中与时俱进的“拍卖”动机的设计,哪会产生学生情绪鼎沸、兴趣盎然的学习欲望;如果没有教师对课前碎片化知识的浓缩与提炼,哪有学生为国增光、不辱使命的情感价值观的涌动和建立;如果没有教师对主题内容升华的主导性牵引,哪有学生爱国情结凝固并默化于再现想象的成就感、荣誉感的产生;如果没有教师素质教育的精准定位,哪有学生听、看、做、说、玩全面发展的学习幸福感;如果没有最后拍卖环节中承上启下的巧思呈现,哪有学生合作与分享的交流机会。可见,以情感为纽带,以情感铺垫为抓手,以情结为推动力,创设全方位、立体的学习平台和条件,学生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就会迸发,就一定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成长进步的惊喜。
三、融合是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集合
融合是对各种教育资源的重新组合与利用,它包括教师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完整性等方面的综合思考与选择。在青花瓷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青花瓷的魅力,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很好地化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从青花瓷纹饰设计入手,以表达喜乐祥福寓意的成语为出发点,及时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创设形态各异、夸张有趣的“鲤鱼跳龙门”、“花开富贵”、“三阳开泰”等青花瓷纹样。在自主探究表现阶段,用分解的器形模块,助力表现过程中的精美感,使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得到保证。而贯穿教学始终的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制造出一种优美、淡雅、清新的青花氛围,也有效释放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
所以,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融合是强强联合的裂变和质的飞跃。小学美术教育是多维的,我们应该构建立体的视野,养成不断融合的教育品质。融合是大势所趋,融合是必由之途。
(作者单位:沙市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融合;拓展;主动;多样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96-01
融合教育发源于20世纪中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兴起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是为特殊儿童有更多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而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其教育理念是平等、接纳、参与、共享,强调的是教师必须调动所有教育资源来满足所有儿童共同的教育需求。
融合是一种创新的策略。因为,融合是指两种比较接近的体系接触后,原来的体系随之消失或改变其形貌,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体系。如我国大力推进的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就是在原有的互联网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在接触—筛选—整合的选优汰劣的过程中产生生命力更加旺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模式。因此,融合既是一种理念追求更应是一种探索行为。新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交叉渗透。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环节、情感等教育资源进行交流、沟通、吸收与渗透,寻找出有利于学习者吸纳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来自学情变化所带来的教育挑战,在高期望值中积极寻找、梳理、整合不同教育资源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学习要求,虽然融合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但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上却与普通教育并无二至,走进生活,贴近孩子,倾听心声,给予关爱,平等友爱,分享快乐就是融合教育模式带给我的启示,下面我就结合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青花瓷的教学融合历程谈谈我的教改思路。
一、融合是教师教育方法的拓展
新课标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是终身学习者。而融合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实施的路径,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情态环境对学习者的促进作用,如教师着装、语气、学习氛围的营造等;重视教具在实操过程中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如合适的工具、恰当的要求等;追求学习者的参与度与成就感,如合作学习、共同分享等。因此,我在设计青花瓷课程时,将教学整体设计为走进青花,感受青花,探究青花,拍卖青花四个环节,将“新趣”、“新做”、“新玩”与“情绪”、“情感”、“情结”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形成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态度,达到以情促学的目的。在走进青花的教学环节中,我舍弃了歌舞类的开场白方式,代之以央视新闻热点“青花拍卖”视频报道切入,以趣引情,激发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的自豪感,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靠隐性的、单纯的说教,而是融合了显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认同体系,并在与民族情感的共鸣中迸发出一种自觉的学习内驱力,是民族情感与艺术魅力、艺术价值融合的自然倾述。在走进青花、探究青花的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将宽泛的学科知识聚焦于青花纹饰的象征寓意讲授,对器形、釉色只作铺垫性的介绍,凸显了中华民族表现吉祥如意纹饰设计构思的独创性,将自我的审美情感态度上升为爱国情结的认同感,触发了强烈的对民族特色创新表现的欲望。
二、融合是学生主动性参与的基石
融合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优化组合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联姻。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高低,是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试金石,是映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反光镜,融合的结果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教师教学中与时俱进的“拍卖”动机的设计,哪会产生学生情绪鼎沸、兴趣盎然的学习欲望;如果没有教师对课前碎片化知识的浓缩与提炼,哪有学生为国增光、不辱使命的情感价值观的涌动和建立;如果没有教师对主题内容升华的主导性牵引,哪有学生爱国情结凝固并默化于再现想象的成就感、荣誉感的产生;如果没有教师素质教育的精准定位,哪有学生听、看、做、说、玩全面发展的学习幸福感;如果没有最后拍卖环节中承上启下的巧思呈现,哪有学生合作与分享的交流机会。可见,以情感为纽带,以情感铺垫为抓手,以情结为推动力,创设全方位、立体的学习平台和条件,学生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就会迸发,就一定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成长进步的惊喜。
三、融合是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集合
融合是对各种教育资源的重新组合与利用,它包括教师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完整性等方面的综合思考与选择。在青花瓷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青花瓷的魅力,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很好地化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从青花瓷纹饰设计入手,以表达喜乐祥福寓意的成语为出发点,及时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创设形态各异、夸张有趣的“鲤鱼跳龙门”、“花开富贵”、“三阳开泰”等青花瓷纹样。在自主探究表现阶段,用分解的器形模块,助力表现过程中的精美感,使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得到保证。而贯穿教学始终的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制造出一种优美、淡雅、清新的青花氛围,也有效释放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
所以,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融合是强强联合的裂变和质的飞跃。小学美术教育是多维的,我们应该构建立体的视野,养成不断融合的教育品质。融合是大势所趋,融合是必由之途。
(作者单位:沙市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