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声乐,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狭义的民族声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在所说的“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传统,其历史可上溯数千年,到了清末时期,民间戏曲、民间歌曲日益繁荣丰富,演唱技巧更加精益求精,并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演唱风格,这些都是传统民族唱法的渊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一、郭兰英、王昆——融入戏曲元素的民族唱法
郭兰英老师最早是学习戏曲的,天生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由于她戏曲功底很深,使其歌唱与表演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在歌剧《刘胡兰》中,她吐字行腔果断、精炼、热烈、干脆,突出地展现了英雄坚毅刚强的性格。而在歌剧《窦娥冤》中,她吐字、行腔委婉、细腻,加之多处运用戏曲唱功的凄婉,突出了剧情的悲剧气氛。
王昆老师和郭兰英是同一时期的歌唱家,但她们在声音上就有一定的区别。王昆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唱法规律,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点:在音色方面,民间味很浓,听起来亲切、舒服,咬字方面,吸收了戏曲的演唱特点,很有表现力,声音既结实,又有穿透力。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演员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同时,能胜任歌剧及戏剧性较强的唱段了。
二、彭丽媛——融入美声元素的民族唱法
八十年代后,是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自己培养出代表民族特色的歌唱家如彭丽媛等。
彭丽媛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民族艺术家,她在学习老一辈歌唱家歌唱艺术的基础上,成功的探索了用科学发声法来表现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在出演《白毛女》时,她专门跟随郭兰英老师学习一招一式,继承了老师的戏曲表演形式,又在演唱方法上有所发展,在舞台上也推陈出新,使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更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更接近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
此时民族新唱法由于借用了美声的呼吸方法,发出来的声音亮丽、集中、穿透力强。这种新式的民族唱法使得新一代的歌唱家无论在演唱方法还是声音的色泽、弹性,以及驾驭各种不同时代、地域、风格音乐作品的能力,乃至形象、气质等方面都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
三、祖海、谭晶——融入通俗元素的民族唱法
祖海是中国民族音乐界的一位实力派歌手,她不但练就了扎实的演唱功底,还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将通俗唱法融入到民族唱法中)。她认为,作为一名专业歌手,塑造自己演唱风格很关键。为此,她把演唱新民歌作为自己发展的探索,率先提出了“把民歌演绎出时尚感、现代感”的崭新概念,而《幸福山歌》就是新民歌的开先河之作。
以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的比赛成绩为标志的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民族和通俗二度综合;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流行相贯通,形成了大气、简约、主流的演唱风格。如作品《在那东山顶上》、《唐古拉》、《在和平年代》等。
民歌新唱——声乐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现代民族声乐新的歌唱形式体现的这种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演唱原则,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突出流行的色彩。体现出民族审美习惯和艺术特征。这就是民歌新唱所具有的“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四、王二妮、阿宝——融入原生态元素的民族唱法
中国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其中反应了各地民族风土人情的民歌,既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敦厚的艺术宝库,为激发艺术灵感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艺术创作制造了“文化定势”——即保持原生态。
从星光大道舞台上走出来的阿宝和王二妮,就是两位原生态歌手。他们的老师都是民间艺人,上课的方式也是口传心授的。他们所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张灯结彩》都是民歌,但二者在民歌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原生态的感觉,使得这些歌从听觉上给人一种自由、明亮、音域宽广的感觉。
分析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现象,我们可以略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代歌唱家的共同努力,在“洋为中用” “中西结合” “跨界融合” “返璞归真”的实践和探索上均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从而出现了多种唱法(戏曲、民歌、美声、通俗)相互融会、相互结合的多样态势。当今民族歌坛上的新人新秀无一不以一种新的声音面貌出现来争取观众和听众。
2.人性化。与传统民歌相比,新民歌的发展在发声方法方面是越来越朝着人性化方面发展。清晰地吐字,靠前的位置,婉转的运腔,以及它更加贴近生活的轻柔的发声,使得它的声音更加扣入人心,它所拥有的听众和消费者越来越广泛,并且这种巨大的群体还在与日俱增地发展、壮大。因此,它对于社会和公众所构成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和广泛。
一、郭兰英、王昆——融入戏曲元素的民族唱法
郭兰英老师最早是学习戏曲的,天生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由于她戏曲功底很深,使其歌唱与表演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在歌剧《刘胡兰》中,她吐字行腔果断、精炼、热烈、干脆,突出地展现了英雄坚毅刚强的性格。而在歌剧《窦娥冤》中,她吐字、行腔委婉、细腻,加之多处运用戏曲唱功的凄婉,突出了剧情的悲剧气氛。
王昆老师和郭兰英是同一时期的歌唱家,但她们在声音上就有一定的区别。王昆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唱法规律,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点:在音色方面,民间味很浓,听起来亲切、舒服,咬字方面,吸收了戏曲的演唱特点,很有表现力,声音既结实,又有穿透力。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演员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同时,能胜任歌剧及戏剧性较强的唱段了。
二、彭丽媛——融入美声元素的民族唱法
八十年代后,是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自己培养出代表民族特色的歌唱家如彭丽媛等。
彭丽媛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民族艺术家,她在学习老一辈歌唱家歌唱艺术的基础上,成功的探索了用科学发声法来表现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在出演《白毛女》时,她专门跟随郭兰英老师学习一招一式,继承了老师的戏曲表演形式,又在演唱方法上有所发展,在舞台上也推陈出新,使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更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更接近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
此时民族新唱法由于借用了美声的呼吸方法,发出来的声音亮丽、集中、穿透力强。这种新式的民族唱法使得新一代的歌唱家无论在演唱方法还是声音的色泽、弹性,以及驾驭各种不同时代、地域、风格音乐作品的能力,乃至形象、气质等方面都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
三、祖海、谭晶——融入通俗元素的民族唱法
祖海是中国民族音乐界的一位实力派歌手,她不但练就了扎实的演唱功底,还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将通俗唱法融入到民族唱法中)。她认为,作为一名专业歌手,塑造自己演唱风格很关键。为此,她把演唱新民歌作为自己发展的探索,率先提出了“把民歌演绎出时尚感、现代感”的崭新概念,而《幸福山歌》就是新民歌的开先河之作。
以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的比赛成绩为标志的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民族和通俗二度综合;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流行相贯通,形成了大气、简约、主流的演唱风格。如作品《在那东山顶上》、《唐古拉》、《在和平年代》等。
民歌新唱——声乐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现代民族声乐新的歌唱形式体现的这种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演唱原则,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突出流行的色彩。体现出民族审美习惯和艺术特征。这就是民歌新唱所具有的“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四、王二妮、阿宝——融入原生态元素的民族唱法
中国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其中反应了各地民族风土人情的民歌,既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敦厚的艺术宝库,为激发艺术灵感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艺术创作制造了“文化定势”——即保持原生态。
从星光大道舞台上走出来的阿宝和王二妮,就是两位原生态歌手。他们的老师都是民间艺人,上课的方式也是口传心授的。他们所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张灯结彩》都是民歌,但二者在民歌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原生态的感觉,使得这些歌从听觉上给人一种自由、明亮、音域宽广的感觉。
分析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现象,我们可以略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代歌唱家的共同努力,在“洋为中用” “中西结合” “跨界融合” “返璞归真”的实践和探索上均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从而出现了多种唱法(戏曲、民歌、美声、通俗)相互融会、相互结合的多样态势。当今民族歌坛上的新人新秀无一不以一种新的声音面貌出现来争取观众和听众。
2.人性化。与传统民歌相比,新民歌的发展在发声方法方面是越来越朝着人性化方面发展。清晰地吐字,靠前的位置,婉转的运腔,以及它更加贴近生活的轻柔的发声,使得它的声音更加扣入人心,它所拥有的听众和消费者越来越广泛,并且这种巨大的群体还在与日俱增地发展、壮大。因此,它对于社会和公众所构成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