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问题 对策
2006年2月21日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了信息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以及信息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2005年7月23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涉农网站约有6389家, 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 4372家。农业部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各省(区、市)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 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 4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科技、教育、氣象、水利等涉农部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 积极推进各级各部门网站的建立和应用工作,许多部门都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的网站。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业信息化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农业信息网站少、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对农民和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普及信息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搜集、分析、运用的能力。二要提高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农业信息化主要取决于政府态度,如果政府认识到位,就会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支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政府还会凭借其掌握的农业信息,运作农业宏观调控,引导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资金投入
无论是网站的建设还是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在现有的农业网站中,政府投资的约占60%。在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而我国在2000年,国家也仅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加大网站营运经费的投入,保证现有网站的正常运转和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投入每年仅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15亿元,每年还投入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收费的10%。我国数据库大约为世界的十分之一,数量为1/100,数据库产值占世界的1/1000,应加强网络服务的数据库建设。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资,尤其要保证现有网站的有效利用,不盲目搞网站的空架子,而应注重网站的信息的实用性,保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应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宽带高速、遍通全国的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同时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要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2%,但拥有站点数量仅占世界的0.05%,其中涉农站点更少;在农业数据库方面,我国数据库数量不足世界的10%,数据库容量不到世界的1%,数据库产值不到世界的0.1%。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农网站有26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中国农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信息量百兆以上,多数网站信息量还不足10兆。据2001年统计,正常运转的涉农网站只有70%左右。虽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一年比一年好,但上网率不到城市的10%,主要还集中在东部地区,在西部一些落后地区这个数字基本为零。
四、提高现有网站的利用效率。
在发达国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第一位,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而我国则低于工业288.9%。目前已有43%的农户可以进入因特网,已有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和52%的年轻农场主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能够随时进入各种农业网络,获取农业信息和技术。据我国农业部2001年一项对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0.8%。我国网民目前已达8700万,但仅占全国人口的6.7%,农、林、牧、渔等行业用户仅占互联网总数的2.3%。我国非农业人口上网人数多,农业经常用户仅占0.5%。全国绝大多数农民仍以电视、广播等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但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五、实施对信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与信息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建立评价指标,将信息服务纳入立法范畴,以防止信息污染及信息误导
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从1848年第一次颁布农业法开始,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做了规定,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补贴的农民和企业,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法国有关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
我国虽然在相关的制度中也作了一些规定,但不够完善,尤其尚未对信息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六、强化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而收费高,严重挫伤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在农村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建立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基金,明确培训的重点、内容、方式和措施等。
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将推动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全面提高互联网上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水平,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农业部信息中心 中国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2002.11(13-14)
[2]陈凤云:我国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信息 2004.12(24-25)
[3]曹 杰: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 金桥 2003.2(30-31)
[4]杨旭东:农业信息化再“熬”5-10年 2008.5.4 农博网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问题 对策
2006年2月21日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了信息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以及信息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2005年7月23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涉农网站约有6389家, 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 4372家。农业部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各省(区、市)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 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 4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科技、教育、氣象、水利等涉农部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 积极推进各级各部门网站的建立和应用工作,许多部门都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的网站。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业信息化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农业信息网站少、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对农民和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普及信息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搜集、分析、运用的能力。二要提高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农业信息化主要取决于政府态度,如果政府认识到位,就会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支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政府还会凭借其掌握的农业信息,运作农业宏观调控,引导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资金投入
无论是网站的建设还是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在现有的农业网站中,政府投资的约占60%。在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而我国在2000年,国家也仅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加大网站营运经费的投入,保证现有网站的正常运转和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投入每年仅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15亿元,每年还投入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收费的10%。我国数据库大约为世界的十分之一,数量为1/100,数据库产值占世界的1/1000,应加强网络服务的数据库建设。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资,尤其要保证现有网站的有效利用,不盲目搞网站的空架子,而应注重网站的信息的实用性,保证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应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宽带高速、遍通全国的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同时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要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2%,但拥有站点数量仅占世界的0.05%,其中涉农站点更少;在农业数据库方面,我国数据库数量不足世界的10%,数据库容量不到世界的1%,数据库产值不到世界的0.1%。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农网站有26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中国农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信息量百兆以上,多数网站信息量还不足10兆。据2001年统计,正常运转的涉农网站只有70%左右。虽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一年比一年好,但上网率不到城市的10%,主要还集中在东部地区,在西部一些落后地区这个数字基本为零。
四、提高现有网站的利用效率。
在发达国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第一位,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而我国则低于工业288.9%。目前已有43%的农户可以进入因特网,已有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和52%的年轻农场主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能够随时进入各种农业网络,获取农业信息和技术。据我国农业部2001年一项对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0.8%。我国网民目前已达8700万,但仅占全国人口的6.7%,农、林、牧、渔等行业用户仅占互联网总数的2.3%。我国非农业人口上网人数多,农业经常用户仅占0.5%。全国绝大多数农民仍以电视、广播等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但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五、实施对信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与信息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建立评价指标,将信息服务纳入立法范畴,以防止信息污染及信息误导
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从1848年第一次颁布农业法开始,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做了规定,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补贴的农民和企业,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法国有关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
我国虽然在相关的制度中也作了一些规定,但不够完善,尤其尚未对信息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六、强化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而收费高,严重挫伤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在农村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建立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基金,明确培训的重点、内容、方式和措施等。
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将推动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全面提高互联网上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水平,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农业部信息中心 中国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2002.11(13-14)
[2]陈凤云:我国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信息 2004.12(24-25)
[3]曹 杰: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 金桥 2003.2(30-31)
[4]杨旭东:农业信息化再“熬”5-10年 2008.5.4 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