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皇后”戴爱莲的坎坷情路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爱莲——中国芭蕾艺术的开山架桥人,我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她打开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宝库。戴爱莲原名吴爱兰,祖籍广东新会,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个多数国人闻所未闻的拉美小国)的一个华侨家庭。直到14岁,她甚至都不会讲中文。然而,这并不妨碍她多年后回到血脉相连的中国,一举成为卓越的“舞蹈皇后”。
  然而,在舞蹈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她却遭遇了情路的坎坷。
  “舞蹈皇后”的长成
  今年是戴爱莲诞辰100周年。她生前创作演出了舞剧《和平鸽》和舞蹈《荷花舞》《飞天》《春游》等一批优秀作品,整理了《西藏舞》《狮子舞》《红绸舞》《剑舞》等民间舞作品,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舞蹈艺术人才,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戴爱莲的杰出成就,源自她传奇的海外教育背景和深厚的民族舞蹈素养。
  戴爱莲的出生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虽然远离欧亚繁华地区,但风光秀丽,宛如世外桃源。从广东新会漂洋过海而来的戴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代。戴爱莲从小生长在这片蓝天碧海之间,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充满阳光和欢笑。
  打小,戴爱莲就显露出舞蹈天赋。一听见音乐,她就会自己跳起舞来,就像海岛上小巧玲珑的蜂鸟般灵动活泼。才7岁时,她就登台表演了自编自演的独舞《小鸡》。
  自幼喜爱舞蹈艺术的戴爱莲5岁就开始学习舞蹈。因为家人世代经商,戴爱莲幸运地有着优渥的家境,让她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12岁时,她考入了当地的芭蕾舞蹈学校。14岁时,她随母亲、姐姐到英国伦敦定居、求学,先后进入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的芭蕾工作室和M.兰伯特芭蕾学校学习古典芭蕾。
  在白人占据统治地位的英国舞蹈界,黄皮肤、黑头发、小个子的她,显得特别与众不同。有人曾断言,她的身高根本不适合学芭蕾舞。雪上加霜的是,在大洋另一端,她的父亲因为赌博破产,她一下子从不愁吃穿的富家女,变成了需要靠打工维持生计的穷学生。逆境之中,戴爱莲只有格外努力。也是在这段时间,她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平生第一次,她因为自己竟然不会讲中文而生自己的气。她来到大英博物馆,读英文版的《中国历史》,观看中国古代艺术品,一点一滴地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
  后来,她看到德国现代舞蹈家M.魏格曼的表演,倾慕不已,又前往魏格曼剧团在伦敦设立的舞蹈工作室求学。1939年,23岁的戴爱莲以优异成绩获得著名的尤斯莱德舞蹈学校的奖学金。在那里,她系统学习了著名现代舞蹈理论之父鲁道夫·拉班有关情感表现方法和舞台表演技术方面的理论及舞谱等知识,这对她后来的舞蹈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刻骨初恋在伦敦
  正是在伦敦求学期间,戴爱莲遇见了一生中刻骨铭心的初恋。
  他叫威利·苏考普,是一名年轻的雕塑家。那时,威利想找一个合适的模特来做雕塑,戴爱莲的窈窕身段和东方气质吸引了她。他告诉戴爱莲,自己的艺术生涯才刚刚起步,不能付给她很多钱,戴爱莲说:“我不是为了赚钱做事情的,只要有地方住、能自己做饭,就行了。”于是,威利在工作室搭了个地铺,戴爱莲就这样成了他的模特。
  两人本来是雇佣关系,但相处没多久,就发现彼此性格十分相投。威利为戴爱莲塑像,戴爱莲则帮他做饭、缝补衣服。休息时,他们一道在森林里散步、聊天。有时兴致来了,戴爱莲还会跳一段舞。
  不知不觉中,他们相爱了。
  然而,这段感情却注定无果。因为威利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妻,虽然倾心于戴爱莲,但他必须遵守诺言,履行婚约。
  他们痛苦过、挣扎过。但最终,戴爱莲的教养和自尊,让她无法容许自己破坏别人的承诺。她决定,主动退出。
  在威利的雕塑最终完成后,戴爱莲便独自踏上了回国的轮船。这段感情,前后只有短短两周,却让她终生无法忘怀。她在自传中说:“我一直在努力忘记,却总也忘不了。”
  回国后的两段婚姻
  1940年,戴爱莲克服重重困难,取道香港回国,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她受宋庆龄邀请,参加“保卫中国同盟”的募捐演出。因为她还不太会说汉语,又人生地疏,所以宋庆龄特意托付画家叶浅予帮忙照应。
  没想到,叶浅予一见戴爱莲的美妙舞姿便一见钟情,脱口而出:这是“天人之姿”!
  一天,戴爱莲刚练完功,偶然间看到了一幅速写,画的正是她在跳舞。她惊讶极了:这幅画异常生动,虽然是静止的画面,却有着强烈的动感。见到叶浅予本人,则让她更加吃惊:没想到,画画的这个人这么帅!
  那时候,戴爱莲还只会说英语,叶浅予的英文却只有初中程度。但在这两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之间,语言根本不是问题。很快,戴爱莲和叶浅予相恋、结婚。他们的主婚人,正是宋庆龄。
  那些日子,他们就像一对“跑江湖的夫妇”。戴爱莲演出时,叶浅予就给她打杂、当翻译、做饭,而叶浅予忙碌时,戴爱莲就来帮他做杂事。两人互相扶持、相得益彰,虽然生活忙碌、清苦,却颇有“神仙眷侣”的味道。
  不幸的是,婚后不久,戴爱莲被查出患有卵巢炎,特意到香港去做手术。没想到,手术中出现意外,医生不得已切除了她的卵巢。戴爱莲永久失去了生育子女的机会。
  对一个新婚不久的年轻女性来说,这份痛苦可想而知。似乎是为了不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戴爱莲加倍投身于舞蹈事业。她一面登台演出,一面教授舞蹈,还花费大量时间和叶浅予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研究学习各地的舞蹈。
  在戴爱莲的努力下,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本土的舞蹈可以如此优美、动人。蒙古族舞蹈家莫德格玛说:戴爱莲是中国舞蹈最大的“无形资产”,她让所有人知道了什么是中国的舞蹈艺术,什么是艺术的想象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戴爱莲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舞蹈团,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舞蹈演员……然而,在事业走向辉煌时,她与叶浅予那段才子佳人般的婚姻,却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离婚,是戴爱莲提出的。外人都觉得无法理解:这段婚姻看上去一直很幸福,叶浅予也依然深爱着她。叶浅予前妻留下的女儿叶明明和戴爱莲的关系也非常好,女孩儿十分舍不得她。但戴爱莲只给出了一个理由,她说,这十年,在她看来,他们始终“不能交流”。
  1956年,戴爱莲又和一名舞蹈演员结了婚,但不久同样以离婚收场。
  悲剧接踵而至。“文革”期间,戴爱莲未能幸免,被下放到农场。舞蹈家优雅的双手,在那时却只能去喂猪。
  晚年的威利和戴爱莲
  “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戴爱莲到英国参加国际会议。时隔40年,她再次见到了昔日的初恋爱人威利。此时,威利早已功成名就,当选英国皇家院士。多年来,他的工作室中一直放着当年为戴爱莲所做雕像的照片。雕像的原作,则被陈列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中。
  从那之后,每次去英国,她都会和威利见面。沉淀了40年的爱情,此时更像是一种亲情。她和威利的妻子西蒙成了朋友,和他们一家都相处得很愉快。
  1993年,西蒙去世了。一年后,威利得了轻度中风。当他再次见到戴爱莲时,握着她的手问:“你能留下来陪我吗?”
  威利的子女告诉戴爱莲,威利一直不肯接受保姆、护士来陪他。作为子女,他们也希望戴爱莲能留下来陪父亲。于是,戴爱莲同意了,她陪伴威利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路。1995年,威利去世。在那之后,他的照片一直挂在戴爱莲家中的梳妆台上,那座雕像的复制品,也一直摆在她家中。
  2006年2月9日,戴爱莲这位美的使者走完了90载的人生旅程。她留给世人的,是美丽、率真、乐观、活泼和坚忍不拔的舞蹈记忆。
其他文献
为研究前向散射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利用辐射传输理论建立了激光水下成像前向散射理论模型,提出了水下成像前向散射影响系数,用以表征前向散射对水下成像质量的影响程度,并给出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中国人群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A与营养性贫血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
目的:实验组前期已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B/spvC基因缺陷株,故本研究仅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B.spvC基因共同缺陷株,并将野生菌株与这三株缺陷变异株感染小鼠,观察分析spvB/spvC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个人收入的增加,也使得个人所得税也得以增加。从个人税务的增加可见大型企业税务繁重,过重的税务对企业运营
文章以南京某地铁深基坑涌水涌砂事故为例,以现场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为载体,提出了在地质复杂情况下地铁车站可能存在涌水涌砂情况下的安全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管理参考。
艺术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中总有难以自处的困境,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无的放矢。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在学科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上左右摇摆,不能明确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
以向电力交流线路注入补偿电流,对线路阻抗进行调节为新思路,通过调节补偿电流,使其与线路负荷电流随时保持大小相等、频率相同、方向相反,使线路等效阻抗为零,呈现控制超导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通过鼠类的尿液,粪便和唾
目的:研究天然产物TTS-12对白念珠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TTS-12对不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白念珠菌经TTS-12作用前后
由于食品的腐败变质会产生大量的组胺,机体的过敏反应也会导致组胺的大量释放,危害身体健康;由组胺引起的频发腐败食品中毒事件,储藏技术落后导致的食品污染事件,以及国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