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技术

来源 :应用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其他文献
公元前9世纪是亚述帝国迅速崛起的时代,也是对外征服与对内建设并举的时代.出土于今伊拉克北部巴拉瓦特遗址的三组青铜门饰浮雕带,重构了亚述帝国早期三座形制宏巨的宫殿与神庙大门,它们延续了美索不达米亚的造门纪功传统与图像叙史模式,以图文结合、开合有变的动态方式描绘了帝国空间扩张与帝王统治路径的结构性图景,是"帝"与"国"关系的图像化表达,也是新亚述时期疆域地理视野和王权意识形态的视觉化再现.
期刊
董希文1954年创作的油画《春到西藏》是新中国初期具有代表性的画作.画家对新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切体认,将思想性、政治性的理解转化为对普通民众所焕发的精神情感与社会认同的表达,画作在空间构造、形象刻画、形式语言和意境营造等方面体现出卓越品质.《春到西藏》突破了当时美术领域"重大题材"的"公式化""概念化"惯常表现模式,成功开启了新的抒情性的表达路径,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民族化"探索及其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