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感知力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为了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操作性强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刺激幼儿,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的感知觉,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的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我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能更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幼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一、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始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迷上科学。因此,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户外活动等方面我们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孩子,发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便仔细记录在案,以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之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幼儿越是感兴趣,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越好。如: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对已经被我扔到垃圾篓里的一小块泡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发动孩子们带来家里的废旧泡沫,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工具,他们拿着工具挫呀、钉呀、粘呀,忙得不亦乐乎。我还准备了几个水盆,让他们把泡沫制品放到水中进行观察,了解泡沫浮于水面的特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显得认真极了。
二、提供丰富的科学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去操作、摆弄,才能不断地刺激他们观察、比较和思考,所以说,丰富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每次活动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他们精心地准备各种各样的具有较强地操作性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我操作,自我探索,直至自我发现。如:在“认识纸”这一科学活动中,我给几个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纸。首先让幼儿通过看看、摸摸,并说说这些纸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幼儿根据纸的厚薄特征进行排序。从而知道不同类型的纸其特征也不同。接下来,再给每个幼儿一个小纸盒(纸盒上挖一个小洞),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尝试把一张比小洞大得多的旧报纸从小洞处放入盒子,幼儿兴高采烈地做了起来。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感官地感知,得出纸可以折叠、揉皱、撕碎等结论,引发了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进行,而且还可以运用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来加深认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时,我们不仅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而且还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做一做。如在“好玩的磁铁”、“沉浮的船”、“风的力量”等活动中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玩具、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摆弄、触摸、感受。在“好玩的磁铁”活动中,幼儿感觉磁铁之间好像有气顶着,它们怎么也挨不到一起,把磁铁调换面,它们就吸住了;在玻璃板、硬纸板上铁屑会排队,在厚厚的书上铁屑就不会排队了。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磁铁的两极性、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真是其乐无穷。在一次带领幼儿观赏鱼时,鱼缸里的水影透过太阳光折射,反射到墙壁上的七色光强烈吸引着他们,他们的好奇心促使我找来了许多的三棱镜,让大家在阳光下寻找七色光,从而,幼儿知道了太阳光是由哪些色光组成的。在认识蔬菜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黄瓜、西红柿、苦瓜、萝卜、辣椒等,让幼儿自由地看、闻、尝,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体验到舌头是味觉的重要器官,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尖和舌侧面前部对咸味敏感,舌侧面中部是品尝酸味的,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现许多幼儿回家教家长怎样去品味的事情。
三、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感知力。
教师精心所设计的每一次科学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幼儿通过活动内容感知活动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旧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每次活动前要了解幼儿,活动时解放幼儿的手脚,由师生互动过程达到促进幼儿感知力的目的。如:在“怎样更省力”的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移动沉重物体时,大家共同想用什么办法搬运能更省力。有的幼儿说大家一起推;有的说拿绳子拉。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用斜面、杠杆及多人合作把一个人办不了的事给解决了的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的感觉不就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吗?这样的感觉不就是商量、合作的精神吗?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互相交流意见,让幼儿与老师互相交流意见。这样,各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我们组织《蜡烛燃烧》这个活动,要证实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这一问题,幼儿用多种方法试验后,证明空气多的时候,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空气少的时候,蜡烛燃烧的时间短。此后,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谈出自己的做法,器具大小不一样,试验方法不一样,其结果就不一样。又如:在感知春天时,我们带领幼儿在自然角种植蒜、葱等易生长的植物,每天引导幼儿进行护养、观察,并且做好观察记录,果然没多久就发现这些植物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长得快,照不到的地方长得慢,而且长出的幼苗都顺着阳光方向倾斜很多。围绕着这些发现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这些奇妙的现象,共同感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感悟到生物植物都是在变化的,是按照它们生长规律和需要而变化的。
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由感知对事物产生了初步地正确认识,这些直接的感受和印象对于幼儿进行一个环节的學习,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感知力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为了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操作性强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刺激幼儿,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的感知觉,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的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我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能更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幼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一、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始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迷上科学。因此,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户外活动等方面我们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孩子,发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便仔细记录在案,以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之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幼儿越是感兴趣,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越好。如: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对已经被我扔到垃圾篓里的一小块泡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发动孩子们带来家里的废旧泡沫,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工具,他们拿着工具挫呀、钉呀、粘呀,忙得不亦乐乎。我还准备了几个水盆,让他们把泡沫制品放到水中进行观察,了解泡沫浮于水面的特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显得认真极了。
二、提供丰富的科学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去操作、摆弄,才能不断地刺激他们观察、比较和思考,所以说,丰富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每次活动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他们精心地准备各种各样的具有较强地操作性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我操作,自我探索,直至自我发现。如:在“认识纸”这一科学活动中,我给几个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纸。首先让幼儿通过看看、摸摸,并说说这些纸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幼儿根据纸的厚薄特征进行排序。从而知道不同类型的纸其特征也不同。接下来,再给每个幼儿一个小纸盒(纸盒上挖一个小洞),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尝试把一张比小洞大得多的旧报纸从小洞处放入盒子,幼儿兴高采烈地做了起来。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感官地感知,得出纸可以折叠、揉皱、撕碎等结论,引发了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进行,而且还可以运用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来加深认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时,我们不仅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而且还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做一做。如在“好玩的磁铁”、“沉浮的船”、“风的力量”等活动中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玩具、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摆弄、触摸、感受。在“好玩的磁铁”活动中,幼儿感觉磁铁之间好像有气顶着,它们怎么也挨不到一起,把磁铁调换面,它们就吸住了;在玻璃板、硬纸板上铁屑会排队,在厚厚的书上铁屑就不会排队了。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磁铁的两极性、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真是其乐无穷。在一次带领幼儿观赏鱼时,鱼缸里的水影透过太阳光折射,反射到墙壁上的七色光强烈吸引着他们,他们的好奇心促使我找来了许多的三棱镜,让大家在阳光下寻找七色光,从而,幼儿知道了太阳光是由哪些色光组成的。在认识蔬菜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黄瓜、西红柿、苦瓜、萝卜、辣椒等,让幼儿自由地看、闻、尝,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体验到舌头是味觉的重要器官,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尖和舌侧面前部对咸味敏感,舌侧面中部是品尝酸味的,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现许多幼儿回家教家长怎样去品味的事情。
三、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感知力。
教师精心所设计的每一次科学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幼儿通过活动内容感知活动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旧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每次活动前要了解幼儿,活动时解放幼儿的手脚,由师生互动过程达到促进幼儿感知力的目的。如:在“怎样更省力”的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移动沉重物体时,大家共同想用什么办法搬运能更省力。有的幼儿说大家一起推;有的说拿绳子拉。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用斜面、杠杆及多人合作把一个人办不了的事给解决了的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的感觉不就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吗?这样的感觉不就是商量、合作的精神吗?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互相交流意见,让幼儿与老师互相交流意见。这样,各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我们组织《蜡烛燃烧》这个活动,要证实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这一问题,幼儿用多种方法试验后,证明空气多的时候,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空气少的时候,蜡烛燃烧的时间短。此后,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谈出自己的做法,器具大小不一样,试验方法不一样,其结果就不一样。又如:在感知春天时,我们带领幼儿在自然角种植蒜、葱等易生长的植物,每天引导幼儿进行护养、观察,并且做好观察记录,果然没多久就发现这些植物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长得快,照不到的地方长得慢,而且长出的幼苗都顺着阳光方向倾斜很多。围绕着这些发现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这些奇妙的现象,共同感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感悟到生物植物都是在变化的,是按照它们生长规律和需要而变化的。
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由感知对事物产生了初步地正确认识,这些直接的感受和印象对于幼儿进行一个环节的學习,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