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中医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质疑,但中药产业却不缺少青睐的眼光。
资本永远是嗅觉灵敏的逐利者,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自然使其成为了资本追捧的对象和新的投资热点,并被投资者冠以“朝阳产业”的美名。而医药行业中的子行业——中药产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在我国的传统地位,成了医药行业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正搅动着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产业特点:表现乐观的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压药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3%左右的增长率。而中药由于具有药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功效,同时受益于医药需求和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故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中药市场份额约占医药制造业的21%,由于普通医药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各子行业普遍利润率不高,而中药利润率却达11%,高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故而又使得中药产业备受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投资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完整的理论,使我国发展中药制药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共计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约占87%,药用动物约占12%,药用矿物80种,应用中药方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约10万种。这些,都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库,也为中药制药行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平台。
我国中药产业的第三个特点表现为:中成药销售额主要集中在非处方药(OTC)市场上,一批传统中药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品牌效应,从而产生了进入壁垒:从中药材到中药饮片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产生了进入壁垒。中药产业中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三九集团等品牌企业在该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将具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同时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中药企业,如北大维信,也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抢占市场。
中药产业政策、技术前景明朗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图保持我国在中医药方面的传统优势,使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使中医药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共同编制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希望到2010年达到如下目标:构建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定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跨越。
与政策扶持相配套,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中药新药研发资金的投入,如科技部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基金”、“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药监局的“1035工程”、新药研究基金等等。中药现代化的提出.不仅使得中药的研发成为了国家众多科技计划的重中之重,也使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改造成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重点。
各地方政府对于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企业的发展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地抢建“药谷”、“药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将有利于中药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也给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热点。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对中药的需求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年增长10%左右,国际认同的增强,则使得中药产业的前景更加明朗,中药产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2004年4月30日正式生效的欧洲传统医药法,大幅度降低了植物药市场的准入条件。此举意味着欧盟首度承认符合条件的中药可获得药品的合法身份,这将对我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产生长远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国内外政策、法规的扶持,为中药产业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为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确保投资者在中药产业的投资回报。
在中药现代化思想指导下,一批专门的科研机构,如“北大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等中药现代化研究机构成立,中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中药正朝着突破欧美市场技术壁垒的方向不断迈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中药产品在药理、剂型、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因此很难进入欧美市场。近年来,我国中药研究在以上几方面均有所突破。在标准化方面,通过建立种植基地来控制中药材原料的品质,通过“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分析”相结合来控制原料和制剂质量;在规范化方面,做好GAP(种植规范化)、GLP(实验室规范化)、GCP(临床规范化)、GMP(生产规范化)和GSP(销售规范化),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的规范化;在剂型上,改变了众多传统剂型,开发出符合西方市场的片剂、胶囊、针剂、口服液等新剂型;在药理上引进化学药研究方法,临床、毒理研究亦取得了重大突破。所有这些技术上的进展,正为中药市场的拓展逐步消除市场准入技术壁垒,为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中药企业:营销与研发决定成败
中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自身特点决定了我国中药企业必须走“哑铃式”的发展模式,研发和营销必须兼顾。2003年,哈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比1997年增长1.52倍;实现利税10.8亿元,比1997年增长3.15倍。哈药集团取得骄人的成绩正是因为其研发和营销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在中药产品领域,无论是中药材还是中药制剂,很多都不是独家产品,对于这些产品,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就直接决定了其市场份额。哈药集团围绕市场,以品牌、质量、疗效和国企的商誉为保证,通过全方位的营销推广,增加消费者的视觉印象及对哈药集团及其产品的认知度,把产品推向市场,效果非常显著。目前,哈药集团已形成43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规模优势品种。
在营销推广中,应注重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如今,处方药的销售更多依赖医院和药店等销售终端,其业绩好坏取决于企业的销售网络。所以,良好的销售网络决定着这些处方药命运的一半,这就不难理解各大医药企业为何花巨资建立和维护销售网络。一向重视营销的“太太药业”不惜巨资控股“丽珠集团”,就是为了控制“丽珠”运营多年的处方药销售网络。至于OTC市场,中药企业占有70%以上的份额,因此中药企业必将卷入零售终端的争夺战中。同仁堂、天士力等医药集团还无法大规模盈赢的连锁药店业在圈占地盘的真正原因,就是想控制OTC的销售渠道,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投资者在考察中药企业时,营销业绩应成为重点考究对象。
作为“哑铃”的另一头,研发能力决定着中药企业的发展后劲。在国内中医药行业执行的是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两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拥有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的多少、进入临场试验待批新药的多少,仍是衡量中药企业研发能力的主要指标。上市中药企业如同仁堂、白云山等由于资金充足,仍是中药研发方面的领跑者。一些高科技中药企业,由于其具有针对艾滋病、癌症、肝炎、肾炎等国际医学难题的中药产品研发优势,故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此类企业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新焦点:中药与生物技术结合
当前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为今后的医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更为生物技术制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国的生物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虽然在整体上我国不占优势,但在个别方面我们却有能力在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与我国的传统优势中医药结合上,我们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进行深度加工,使其更符合现代医药的定性、定量、一致性等标准,不仅将使我国中药在世界天然药物市场有较快发展,而且会使相关中药企业得到良好的回报。在“十五”规划中,我国已将生物技术列为医药行业的重点突破领域,生物技术和中药相结合产品的研发必将成为投资者特别是境外风险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尽管“人世”不可避免地带给我国中医药产业以冲击,但由于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与外资20多年的合作经验,一批国内行业影响显著、技术先进的企业有能力与外资联手,实现双赢,特别是对于那些树立了良好品牌、配方独特、疗效显著的中药企业,如同仁堂、太极集团等,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小,符合当今崇尚天然、绿色的潮流,而且中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具有丰富的价值空间。同样,以中药现代化研究为核心的高科技中药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也将具有成为中药产业黑马的潜质。
资本永远是嗅觉灵敏的逐利者,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自然使其成为了资本追捧的对象和新的投资热点,并被投资者冠以“朝阳产业”的美名。而医药行业中的子行业——中药产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在我国的传统地位,成了医药行业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正搅动着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产业特点:表现乐观的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压药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3%左右的增长率。而中药由于具有药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功效,同时受益于医药需求和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故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中药市场份额约占医药制造业的21%,由于普通医药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各子行业普遍利润率不高,而中药利润率却达11%,高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故而又使得中药产业备受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投资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完整的理论,使我国发展中药制药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共计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约占87%,药用动物约占12%,药用矿物80种,应用中药方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约10万种。这些,都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库,也为中药制药行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平台。
我国中药产业的第三个特点表现为:中成药销售额主要集中在非处方药(OTC)市场上,一批传统中药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品牌效应,从而产生了进入壁垒:从中药材到中药饮片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产生了进入壁垒。中药产业中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三九集团等品牌企业在该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将具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同时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中药企业,如北大维信,也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抢占市场。
中药产业政策、技术前景明朗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图保持我国在中医药方面的传统优势,使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使中医药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共同编制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希望到2010年达到如下目标:构建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定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跨越。
与政策扶持相配套,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中药新药研发资金的投入,如科技部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基金”、“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药监局的“1035工程”、新药研究基金等等。中药现代化的提出.不仅使得中药的研发成为了国家众多科技计划的重中之重,也使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改造成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重点。
各地方政府对于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企业的发展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地抢建“药谷”、“药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将有利于中药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也给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热点。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对中药的需求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年增长10%左右,国际认同的增强,则使得中药产业的前景更加明朗,中药产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2004年4月30日正式生效的欧洲传统医药法,大幅度降低了植物药市场的准入条件。此举意味着欧盟首度承认符合条件的中药可获得药品的合法身份,这将对我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产生长远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国内外政策、法规的扶持,为中药产业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为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确保投资者在中药产业的投资回报。
在中药现代化思想指导下,一批专门的科研机构,如“北大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等中药现代化研究机构成立,中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中药正朝着突破欧美市场技术壁垒的方向不断迈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中药产品在药理、剂型、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因此很难进入欧美市场。近年来,我国中药研究在以上几方面均有所突破。在标准化方面,通过建立种植基地来控制中药材原料的品质,通过“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分析”相结合来控制原料和制剂质量;在规范化方面,做好GAP(种植规范化)、GLP(实验室规范化)、GCP(临床规范化)、GMP(生产规范化)和GSP(销售规范化),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的规范化;在剂型上,改变了众多传统剂型,开发出符合西方市场的片剂、胶囊、针剂、口服液等新剂型;在药理上引进化学药研究方法,临床、毒理研究亦取得了重大突破。所有这些技术上的进展,正为中药市场的拓展逐步消除市场准入技术壁垒,为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中药企业:营销与研发决定成败
中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自身特点决定了我国中药企业必须走“哑铃式”的发展模式,研发和营销必须兼顾。2003年,哈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比1997年增长1.52倍;实现利税10.8亿元,比1997年增长3.15倍。哈药集团取得骄人的成绩正是因为其研发和营销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在中药产品领域,无论是中药材还是中药制剂,很多都不是独家产品,对于这些产品,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就直接决定了其市场份额。哈药集团围绕市场,以品牌、质量、疗效和国企的商誉为保证,通过全方位的营销推广,增加消费者的视觉印象及对哈药集团及其产品的认知度,把产品推向市场,效果非常显著。目前,哈药集团已形成43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规模优势品种。
在营销推广中,应注重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如今,处方药的销售更多依赖医院和药店等销售终端,其业绩好坏取决于企业的销售网络。所以,良好的销售网络决定着这些处方药命运的一半,这就不难理解各大医药企业为何花巨资建立和维护销售网络。一向重视营销的“太太药业”不惜巨资控股“丽珠集团”,就是为了控制“丽珠”运营多年的处方药销售网络。至于OTC市场,中药企业占有70%以上的份额,因此中药企业必将卷入零售终端的争夺战中。同仁堂、天士力等医药集团还无法大规模盈赢的连锁药店业在圈占地盘的真正原因,就是想控制OTC的销售渠道,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投资者在考察中药企业时,营销业绩应成为重点考究对象。
作为“哑铃”的另一头,研发能力决定着中药企业的发展后劲。在国内中医药行业执行的是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两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拥有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的多少、进入临场试验待批新药的多少,仍是衡量中药企业研发能力的主要指标。上市中药企业如同仁堂、白云山等由于资金充足,仍是中药研发方面的领跑者。一些高科技中药企业,由于其具有针对艾滋病、癌症、肝炎、肾炎等国际医学难题的中药产品研发优势,故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此类企业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新焦点:中药与生物技术结合
当前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为今后的医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更为生物技术制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国的生物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虽然在整体上我国不占优势,但在个别方面我们却有能力在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与我国的传统优势中医药结合上,我们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进行深度加工,使其更符合现代医药的定性、定量、一致性等标准,不仅将使我国中药在世界天然药物市场有较快发展,而且会使相关中药企业得到良好的回报。在“十五”规划中,我国已将生物技术列为医药行业的重点突破领域,生物技术和中药相结合产品的研发必将成为投资者特别是境外风险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尽管“人世”不可避免地带给我国中医药产业以冲击,但由于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与外资20多年的合作经验,一批国内行业影响显著、技术先进的企业有能力与外资联手,实现双赢,特别是对于那些树立了良好品牌、配方独特、疗效显著的中药企业,如同仁堂、太极集团等,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小,符合当今崇尚天然、绿色的潮流,而且中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具有丰富的价值空间。同样,以中药现代化研究为核心的高科技中药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也将具有成为中药产业黑马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