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这个“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要求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我们的教学。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教学相长”,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教与学是一体的,老师的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收获,会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对象”意识,语文课堂上我们工作的核心是学生,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意识,关注我们的教学效益,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我们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多少收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少一些对学生的抱怨,多一些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样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语文课更高效。
二、备课求“实” ——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這样才是有效预设。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探究表,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元宽松和谐的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演示、实验、问题讨论、表揚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有位老师在上《与象共舞》一课时提问:“谁与大象一起跳舞?他们为什么与在象跳舞呢?”请分小组讨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那位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的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深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开了开创性一步,但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创新的。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要求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我们的教学。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教学相长”,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教与学是一体的,老师的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收获,会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对象”意识,语文课堂上我们工作的核心是学生,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意识,关注我们的教学效益,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我们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多少收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少一些对学生的抱怨,多一些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样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语文课更高效。
二、备课求“实” ——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這样才是有效预设。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探究表,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元宽松和谐的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演示、实验、问题讨论、表揚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有位老师在上《与象共舞》一课时提问:“谁与大象一起跳舞?他们为什么与在象跳舞呢?”请分小组讨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那位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的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深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开了开创性一步,但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