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系统化的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治疗1~3个疗程,治愈70例,好转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0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腰部活动受限,有明显坐骨神经痛102例,合并腰痛100例、肌肉萎缩24例、马鞍区感觉异常4例,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10例,合并腰椎侧弯46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45例。
112例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ASO-RF检查,经CT及MRI确诊,排除脊柱结核、肿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湿活动期等。其中L3~L4节椎间盘突出症10例,L4~L5节椎间盘突出症30例,L5~S1节椎间盘突出症30例,L4~L5、L5~S1节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2例,合并椎管狭窄48例,突出在左侧43例,右侧57例,中央型12例。
复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快速滴注,2次/日,用3天;5%GS 250ml+脉络宁20ml、川芎嗪100ml静滴,1次/日,用10天。
腰椎牵引:病人仰卧,腰部垫薄枕,上方布托固定胸腰部,下方布托固定骨盆,牵引力量以病人体重1/3为准。持续牵引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理疗:患者俯卧位,多取阿是穴或相应区段内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或督脉穴位2~4个,正负极均用本院自制药酒浸湿的垫片,每次通电30分钟,1次/日,强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然后根据病情用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结束手法,1次/日,每次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针刺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取0.4mm×65mm毫针,针刺肾俞、腰夹脊、腰阳关、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昆仑,兼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肾虚者加悬钟、足三里、太溪。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频率为50~10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刺激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中药治疗: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牛膝20g,细辛6g,秦氿6g,茯苓12g,肉桂5g,防风10g,川芎12g,党参10g,甘草6g,当归12g,白芍20g,生地10g)。随症加减:疼痛较甚者酌加制川乌、红花、鸡血藤、蜈蚣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重者可加附子、桂枝。湿邪偏重者可加木瓜、防己。1次/日,水煎分2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1]:①临床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够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②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
112例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70例(62.5%),好转33例(29.5%),无效9例(8%),总有效率92%。
讨论
笔者用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中草药水煎口服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复方甘露醇可起脱水作用,减轻神经根水肿。地塞米松能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骨盆水平牵引能拉大椎间隙,减少对神经根刺激,恢复因肌肉痉挛所致的小关节紊乱。调节力学平衡,有利于突出物回纳。理疗、针刺治疗能舒筋通络,行气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及炎症的吸收。通过斜扳法使腰椎产生旋转扭错,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复发率低,患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0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腰部活动受限,有明显坐骨神经痛102例,合并腰痛100例、肌肉萎缩24例、马鞍区感觉异常4例,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10例,合并腰椎侧弯46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45例。
112例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ASO-RF检查,经CT及MRI确诊,排除脊柱结核、肿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湿活动期等。其中L3~L4节椎间盘突出症10例,L4~L5节椎间盘突出症30例,L5~S1节椎间盘突出症30例,L4~L5、L5~S1节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2例,合并椎管狭窄48例,突出在左侧43例,右侧57例,中央型12例。
复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快速滴注,2次/日,用3天;5%GS 250ml+脉络宁20ml、川芎嗪100ml静滴,1次/日,用10天。
腰椎牵引:病人仰卧,腰部垫薄枕,上方布托固定胸腰部,下方布托固定骨盆,牵引力量以病人体重1/3为准。持续牵引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理疗:患者俯卧位,多取阿是穴或相应区段内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或督脉穴位2~4个,正负极均用本院自制药酒浸湿的垫片,每次通电30分钟,1次/日,强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然后根据病情用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结束手法,1次/日,每次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针刺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取0.4mm×65mm毫针,针刺肾俞、腰夹脊、腰阳关、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昆仑,兼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肾虚者加悬钟、足三里、太溪。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频率为50~10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刺激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中药治疗: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牛膝20g,细辛6g,秦氿6g,茯苓12g,肉桂5g,防风10g,川芎12g,党参10g,甘草6g,当归12g,白芍20g,生地10g)。随症加减:疼痛较甚者酌加制川乌、红花、鸡血藤、蜈蚣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重者可加附子、桂枝。湿邪偏重者可加木瓜、防己。1次/日,水煎分2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1]:①临床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够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②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
112例患者经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70例(62.5%),好转33例(29.5%),无效9例(8%),总有效率92%。
讨论
笔者用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中草药水煎口服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复方甘露醇可起脱水作用,减轻神经根水肿。地塞米松能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骨盆水平牵引能拉大椎间隙,减少对神经根刺激,恢复因肌肉痉挛所致的小关节紊乱。调节力学平衡,有利于突出物回纳。理疗、针刺治疗能舒筋通络,行气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及炎症的吸收。通过斜扳法使腰椎产生旋转扭错,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复发率低,患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