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滑模施工中的模板结构以及提升机具的不断改进,滑模施工技术在桥梁的墩台施工项目中的应用也在日益扩大,特别是液压设备及自动化的完善,使得滑模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施工经验,对桥梁墩台滑模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与同行从业人员交流。
关键词:桥梁墩台 滑模施工 问题
1 概述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速公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并且建造了诸多的大中型公路桥梁。在桥梁高墩台的施工中,国内外普遍采用了滑模施工技术工艺,从总体上而言,此技术的应用相对成功,并获取了一些实际施工经验。然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我们从业人员予以解决。
2 桥梁墩台滑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混凝土掉角和拉裂。通常而言,出现混凝土掉角和拉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所致:①模板可能没有设置好适当的锥度,造成滑升时,产生较大的摩阻力,致使混凝土产生掉角的现象。②混凝土出模强度相对较高,模板同混凝土间形成较大的粘结力,这样一来,在滑升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混凝土拉裂,尤其针对角部的薄弱环节更有可能出现混凝土拉裂现象。
2.2 爬(顶)杆弯曲。导致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平台倾斜致使爬(顶)杆弯曲。②爬杆的数量较少并且负荷过大。③爬杆脱空距离过大。布置千斤顶的提升架横梁同模板上口之间的距离过大,在空滑时,模板同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长度<30cm,会造成爬(顶)杆弯曲。
2.3 混凝土外表不美观。脱模时间的不一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均匀等都会造成其外表不美观,而在诸多的原因中,导致混凝土外表缺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出模后的混凝土蜂窝麻面相对较多,通过修饰也很难同混凝土自身的颜色保持一致。
2.4 墩台倾斜。产生墩台倾斜的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原基础沉陷不均匀,混凝土的收缩作用及其温度应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生不利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平台出现了倾斜,易言之,平台上堆放的材料不均匀,且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对称、交圈、分层以及分段地进行。因此,就加大了墩台倾斜的可能性。
3 解决桥梁墩台滑模施工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一方面针对于直坡式的墩台而言,设置模板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约0.5%h的锥度,其中h是模板的高度。不允许设倒锥或者不设锥度;另一方面,把握好混凝土的出模强度至关重要。通常其经验值是0.2-0.3兆帕。滑升速度应同混凝土凝固的速度相协调,在判定是否可以滑升时,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不干燥而手接触感觉到硬的情况下,能够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抹子抹平或者用手可以按出约1毫米的印子的方法。倘若处于中途停浇亦或混凝土未浇注完的情况下,模板所提升的一个行程应每隔1小时≥3.5cm,直到模板同混凝土不粘。如果中途停浇,混凝土再次浇注前必须将边角部位松动带起部分清除,防止横向裂缝的出现。
3.2 一方面,针对爬杆数量少与负荷大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滑模体系时要将各种荷载考虑在内,对起重量进行详细地计算,按照起重量明确爬杆的数量,同时要确保安全储备足够。布置爬杆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受力的均匀性,而爬杆间的距离通常在1.5-2.5m;另一方面,为在最大程度上杜绝爬(顶)杆弯曲,加强爬杆的荷载能力,当前传统的Φ25mm圆钢已被相同截面积Φ48×3.5mm的钢管所取代。倘若已经产生爬(顶)杆弯曲,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解决处理:爬(顶)杆弯曲的程度较为严重,则须将爬杆上部切去,换新杆,并且新杆同混凝土的接触面要垫上厚为10mm的钢靴;如果爬(顶)杆弯曲的程度不大,能够通过帮条焊的方法进行弥补。
3.3 为避免混凝土出模后表面蜂窝麻面的出现,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将塌落度控制好,一般的经验值是3-5cm,并且振捣密实,预防过振、漏振;②及时地将模板提升,从而避免模板同混凝土由于黏连而带起面皮,导致较多麻面的产生;③组装模板之前以及中途停浇再次浇注之前都应采用一些工具,诸如磨光机、钢刷等对模板上附着的混凝土进行彻底地清除,必要的情况下要涂抹一层润滑剂。倘若连续浇注混凝土时,一定要把黏在模板内侧的混凝土及时地清除掉。如果上述工作做足后,混凝土外表仍存在一些缺陷,这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可采取砂浆修饰的方法,水灰比要在一定程度上小于原混凝土、灰砂比与原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如此,混凝土外表外观将同其自身颜色相一致。
3.4 在滑升时,要时常通过水平仪对各千斤顶的升差进行观察,确保每次的提升高度相同,并且,千斤顶在每滑升25cm时必须通过限位器精确卡平一次。在正常滑升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中心校正,通常间隔是每滑升1m。倘若产生偏移,就要及时地明确原因同时给予纠正,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纠正措施是把偏移一方的千斤顶相对抬高至2-4m,再进行逐渐地纠正,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出现明显的弯曲现象,每次的纠正量最好不要过大。
参考文献:
[1]才畔,吕扬.关于滑模施工中墙柱混凝土部分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0(02):9.
[2]郭汉生.关于滑模施工的几个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0年02期.
[3]李志达.浅谈渐变截面钢筋砼高墩柱采用滑模施工的施工过程[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4]王旭明.公路桥梁高墩台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关键词:桥梁墩台 滑模施工 问题
1 概述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速公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并且建造了诸多的大中型公路桥梁。在桥梁高墩台的施工中,国内外普遍采用了滑模施工技术工艺,从总体上而言,此技术的应用相对成功,并获取了一些实际施工经验。然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我们从业人员予以解决。
2 桥梁墩台滑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混凝土掉角和拉裂。通常而言,出现混凝土掉角和拉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所致:①模板可能没有设置好适当的锥度,造成滑升时,产生较大的摩阻力,致使混凝土产生掉角的现象。②混凝土出模强度相对较高,模板同混凝土间形成较大的粘结力,这样一来,在滑升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混凝土拉裂,尤其针对角部的薄弱环节更有可能出现混凝土拉裂现象。
2.2 爬(顶)杆弯曲。导致此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平台倾斜致使爬(顶)杆弯曲。②爬杆的数量较少并且负荷过大。③爬杆脱空距离过大。布置千斤顶的提升架横梁同模板上口之间的距离过大,在空滑时,模板同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长度<30cm,会造成爬(顶)杆弯曲。
2.3 混凝土外表不美观。脱模时间的不一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均匀等都会造成其外表不美观,而在诸多的原因中,导致混凝土外表缺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出模后的混凝土蜂窝麻面相对较多,通过修饰也很难同混凝土自身的颜色保持一致。
2.4 墩台倾斜。产生墩台倾斜的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原基础沉陷不均匀,混凝土的收缩作用及其温度应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生不利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平台出现了倾斜,易言之,平台上堆放的材料不均匀,且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对称、交圈、分层以及分段地进行。因此,就加大了墩台倾斜的可能性。
3 解决桥梁墩台滑模施工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一方面针对于直坡式的墩台而言,设置模板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约0.5%h的锥度,其中h是模板的高度。不允许设倒锥或者不设锥度;另一方面,把握好混凝土的出模强度至关重要。通常其经验值是0.2-0.3兆帕。滑升速度应同混凝土凝固的速度相协调,在判定是否可以滑升时,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不干燥而手接触感觉到硬的情况下,能够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抹子抹平或者用手可以按出约1毫米的印子的方法。倘若处于中途停浇亦或混凝土未浇注完的情况下,模板所提升的一个行程应每隔1小时≥3.5cm,直到模板同混凝土不粘。如果中途停浇,混凝土再次浇注前必须将边角部位松动带起部分清除,防止横向裂缝的出现。
3.2 一方面,针对爬杆数量少与负荷大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滑模体系时要将各种荷载考虑在内,对起重量进行详细地计算,按照起重量明确爬杆的数量,同时要确保安全储备足够。布置爬杆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受力的均匀性,而爬杆间的距离通常在1.5-2.5m;另一方面,为在最大程度上杜绝爬(顶)杆弯曲,加强爬杆的荷载能力,当前传统的Φ25mm圆钢已被相同截面积Φ48×3.5mm的钢管所取代。倘若已经产生爬(顶)杆弯曲,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解决处理:爬(顶)杆弯曲的程度较为严重,则须将爬杆上部切去,换新杆,并且新杆同混凝土的接触面要垫上厚为10mm的钢靴;如果爬(顶)杆弯曲的程度不大,能够通过帮条焊的方法进行弥补。
3.3 为避免混凝土出模后表面蜂窝麻面的出现,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将塌落度控制好,一般的经验值是3-5cm,并且振捣密实,预防过振、漏振;②及时地将模板提升,从而避免模板同混凝土由于黏连而带起面皮,导致较多麻面的产生;③组装模板之前以及中途停浇再次浇注之前都应采用一些工具,诸如磨光机、钢刷等对模板上附着的混凝土进行彻底地清除,必要的情况下要涂抹一层润滑剂。倘若连续浇注混凝土时,一定要把黏在模板内侧的混凝土及时地清除掉。如果上述工作做足后,混凝土外表仍存在一些缺陷,这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可采取砂浆修饰的方法,水灰比要在一定程度上小于原混凝土、灰砂比与原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如此,混凝土外表外观将同其自身颜色相一致。
3.4 在滑升时,要时常通过水平仪对各千斤顶的升差进行观察,确保每次的提升高度相同,并且,千斤顶在每滑升25cm时必须通过限位器精确卡平一次。在正常滑升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中心校正,通常间隔是每滑升1m。倘若产生偏移,就要及时地明确原因同时给予纠正,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纠正措施是把偏移一方的千斤顶相对抬高至2-4m,再进行逐渐地纠正,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出现明显的弯曲现象,每次的纠正量最好不要过大。
参考文献:
[1]才畔,吕扬.关于滑模施工中墙柱混凝土部分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0(02):9.
[2]郭汉生.关于滑模施工的几个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0年02期.
[3]李志达.浅谈渐变截面钢筋砼高墩柱采用滑模施工的施工过程[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4]王旭明.公路桥梁高墩台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