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从技术而言,电信运营商要解决吸费电话这类问题并不难,但这类事件却屡屡发生。运营商要洗脱骂名,还需多为用户考虑,创造新的、合理的赚钱之道。
说起来,“吸费电话”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早在多年前,笔者就经历过一次“明目张胆”的高吸费电话。当时,为查阅高考成绩,笔者曾经连续多次拨打高考查分热线,但每次都会在等待数分钟后,被热情洋溢地告知:“系统忙,请等待。”如此往复。次月缴纳电话费时发现,上月电话费比平时多出200元有余。显然,这个每分钟一元,从打进电话就开始计费的热线,充分利用了考生查分的热切希望,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社会效应”自不待言,徒增了高考考生的若干怨言。经济效益却结结实实地被相关利益部门挣到了自己口袋之中。直到现在,笔者仍不明白,到底这个查分系统设计有多大的容量,到底是不是故意要等待,以收取更多的话费。
不过这个热线明码标价,与现在“响一声”就挂断的歪门邪道相比,实在是正大光明很多。所以,现在的“响一声”的新闻爆发出来的时候,笔者自然无法从情感上倾向于电信运营商。
响一声电话到底能不能,或者会不会吸费,这不是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电信运营商设计各类服务时,似乎各种计费系统都能有效运作,凡是要收的,鲜见不收;而不能收的,也有过收的前例。由此可见,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至少在计费系统上,拥有不错技术,即便并发用户数可以达到很多国家的全民人口,仍然能够有效运作。
但好技术也是要有人来操作的。要把生产力用到歪门邪道上去,也是有的人士轻易就能做到的。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SP业务,背后的黑色价值链,相信少不了电信运营商的助纣为虐。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只有经办人才知道内情,而这些信息在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其实从来没有机会了解到电信经营的成本有多少,究竟这个行业有哪些短斤少两的手段。但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公开信息来看,至少他们是富甲一方、财大气粗的,这些财富当然来自消费者。
最可笑的是,关于响一声电话能不能吸费,却形成了相关部门的不同结论。如果此事涉及不同的标准、价值取向等抽象问题,有争论,有不同意见,当然是很正常的。但能不能吸费,却只要看看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就能知晓最终结果的问题,也能搞出两套结果,倒让人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也产生了怀疑。
相信响一声的高吸费电话不是电信运营商最后的负面新闻。3G已经开始商用,音、视频业务肯定会出现跳跃式增长;中国电信整合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套餐也已经上马。上的菜多了,难保再出现乱报菜单的坏事情,有意还是无意,当然只能在运营商内部才清楚。
但请注意,电信市场并非标准的竞争市场,所以,电信运营商在大肆吸金的同时,也请有所反省:吸金不是你的本事高,而是别人让给你的权利。占人钱财,不如创造新价值,电信运营商也要进化自己的赚钱之道。
说起来,“吸费电话”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早在多年前,笔者就经历过一次“明目张胆”的高吸费电话。当时,为查阅高考成绩,笔者曾经连续多次拨打高考查分热线,但每次都会在等待数分钟后,被热情洋溢地告知:“系统忙,请等待。”如此往复。次月缴纳电话费时发现,上月电话费比平时多出200元有余。显然,这个每分钟一元,从打进电话就开始计费的热线,充分利用了考生查分的热切希望,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社会效应”自不待言,徒增了高考考生的若干怨言。经济效益却结结实实地被相关利益部门挣到了自己口袋之中。直到现在,笔者仍不明白,到底这个查分系统设计有多大的容量,到底是不是故意要等待,以收取更多的话费。
不过这个热线明码标价,与现在“响一声”就挂断的歪门邪道相比,实在是正大光明很多。所以,现在的“响一声”的新闻爆发出来的时候,笔者自然无法从情感上倾向于电信运营商。
响一声电话到底能不能,或者会不会吸费,这不是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电信运营商设计各类服务时,似乎各种计费系统都能有效运作,凡是要收的,鲜见不收;而不能收的,也有过收的前例。由此可见,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至少在计费系统上,拥有不错技术,即便并发用户数可以达到很多国家的全民人口,仍然能够有效运作。
但好技术也是要有人来操作的。要把生产力用到歪门邪道上去,也是有的人士轻易就能做到的。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SP业务,背后的黑色价值链,相信少不了电信运营商的助纣为虐。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只有经办人才知道内情,而这些信息在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其实从来没有机会了解到电信经营的成本有多少,究竟这个行业有哪些短斤少两的手段。但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公开信息来看,至少他们是富甲一方、财大气粗的,这些财富当然来自消费者。
最可笑的是,关于响一声电话能不能吸费,却形成了相关部门的不同结论。如果此事涉及不同的标准、价值取向等抽象问题,有争论,有不同意见,当然是很正常的。但能不能吸费,却只要看看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就能知晓最终结果的问题,也能搞出两套结果,倒让人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也产生了怀疑。
相信响一声的高吸费电话不是电信运营商最后的负面新闻。3G已经开始商用,音、视频业务肯定会出现跳跃式增长;中国电信整合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套餐也已经上马。上的菜多了,难保再出现乱报菜单的坏事情,有意还是无意,当然只能在运营商内部才清楚。
但请注意,电信市场并非标准的竞争市场,所以,电信运营商在大肆吸金的同时,也请有所反省:吸金不是你的本事高,而是别人让给你的权利。占人钱财,不如创造新价值,电信运营商也要进化自己的赚钱之道。